彭邀的个人简介
历史人物,湖南岳阳人,生辰 1903-1933逝世。彭邀于190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3岁进入本地桂林高小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反对帝国和军阀制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33年在进攻南丰战役中英勇就义,年仅30岁。
个人介绍
彭邀,湖南岳阳人,1903年出生。五四运动期间,在学校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毕业后,升入岳阳县立中学,因带头声讨军阀混战、祸国殃民的罪行,被开除学籍。1920年考进半工半读、不收学膳费的私立公益职业学校。曾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常去文化书社看书读报,到湖南自修大学听课。还曾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青年学生“到民间去”的号召,赴长沙郊区创办平民学校。1923年返回家乡,任当地小学教员兼县泥木工会夜校教员。
人物生平
1903年彭邀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3岁进入本地桂林高小读书。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期间,参加学校宣传队,积极进行反帝爱国的宣传。
1920年初,投奔衡阳唐生智部,任连文书。
1923年,回到岳阳,任小学教员兼岳阳县泥木工会夜校教员。
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岳阳县南四区农民协会秘书、区农民协会委员长。
1927年任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任班长。
1928年调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任营长。
1929年9月,选为红五军军委委员
1930年8月,被任命为扩编的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三师师长。
1933年2月10日,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主要功绩
1926年,彭邀曾领导全区农民进行平粜和减租减息的斗争;组织当地工农骨干成立向导队、抬担架队、运输队,支援过境作战的北伐军。同时,组建一支40支枪、8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并兼任党代表。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及时组织党团员和农协骨干向平江山区转移,自己则留在南四区做一支国民党驻军的策反工作。后因被敌发觉,立即出走武汉,由党组织分配到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团当兵,并随部参加南昌起义。随部南下途中,调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任班长。
1928年初,随部辗转来到湘南,参加湘南起义,并调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任营长。先后参加智取宜章和连续攻破郴州、资兴、永兴、耒阳等战斗。随起义军上井冈山后,被任命为红四军排长。同年5月,在伏击国民党第二十七师和攻占永兴城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受到军部的嘉奖,并被提升为连长。后调任红四军军部参谋、红五军军部直属大队大队长和党代表。曾参加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战斗。
1929年9月,被增选为红五军军委委员,随部转战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先后参与指挥攻打安福、宜分、袁州、通山、修水、岳州和长沙的一系列重大战斗,以“智勇双全”闻名全军。
1930年8月,被任命为扩编的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在全歼敌张辉瓒第十八师、公秉藩第二十八师等重大战斗中,指挥全师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使所部成为红三军团中善于打硬仗的主力师。
1933年2月10日,率红三师随军团从黎川出发,进攻南丰。在强攻两天未克的紧急关头,奉命率全师担负主攻任务。13日凌晨两点,为了模清敌情,带领几个团干部,到距离敌阵不到百米的地方侦察时,不幸前额中弹。在急送后方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