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全(相声表演艺术家)

时间:2023-12-17 06:46:22编辑:小蔡

宋德全(相声表演艺术家)的个人简介

宋德全,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14岁在天津学习曲艺表演和创作。19岁入伍,在唐山52856部分宣传队当战士,期间学习相声和山东快书,曾受过前辈高元钧大师的指导,并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调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曲艺队任相声演员,1986年调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至今,他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秘书长。

主要作品

⒈《献宝》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⒉《OK品味》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⒊《姓名学》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⒋《说气》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⒌《酒的研究》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⒍《谁是北京人》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⒎《猜字谜》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⒏《聘文书》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⒐《抽烟》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⒑《养鸟》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⒒《绰号趣谈》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⒓《罗圈账》表演者:宋德全、王玉、杨进明

⒔《酒令》表演者:宋德全、王玉、孟凡贵

⒕对口快板《缅怀》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⒖《海岛遇难》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⒗《遗传基因》表演者:宋德全、王玉

⒘《聊天记录》表演者:宋德全、王玉等

宋德全相声播客: http://www.tudou.com/playlist/sdqxs/

宋德全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宋德全

宋德全相声爱好者之家(QQ群):19268522

相声切不可急功近利

前不久,宋德全等相声名家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座谈交流,其间一些学生认为,“相声的高峰期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当今的相声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是因为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太少”。宋德全说“其实不然”。

“依我个人的看法,那时候正给现在相声的不景气带来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相声作为一种艺术过多地干预了政治,尽管它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其实,相声艺术就应该表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或者在同一问题上能够做到移风易俗和娱乐大众,这才是相声的最好定位。”

有人觉得相声应该解气,别人不敢说的应该由相声演员表达出来。宋德全认为,这也是一种误区。认为电视毁了相声的说法也不在少数,应该说这样的说法偏激了一点。在宋德全看来,电视本身只是一个传媒,它没有罪过,实际上是我们一些业内人士的思维没有跟上这个时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相反倒是应该感谢电视,“依我看,相声有两个最好的时期:一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时代,一个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时代。是电视的普及让众多的观众认识了相声明星,让相声艺术普及到了全国,我们应该感恩。遗憾的是,我们业内的人没有把握好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传媒”。

今年3月,周末相声俱乐部搞了一台文化名人说相声的演出,他们邀请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作者、北京作协主席刘恒,画家李燕、编剧黄宗江、作家赵大年、北京人艺的编剧梁炳坤等一批文学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来说相声,目的是让相声靠近文学,让相声回归本位。宋德全说:建国初期,老舍先生帮助相声演员改相声,记得那时候还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此举为相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每一个相声从业者应该认识到,相声艺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从业者是不是与时代同步、与时代的节拍吻合了,应该是我们的从业者认真考量的问题。

宋德全说,综观相声的发展,眼下是相声从业者最感困惑、也最为模糊的时期。因为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大师,他们确实把握住了相声的精髓,他们在语言艺术方面最大程度地达到了极致。可是现在很多从业者没有把握住语言艺术这一重要环节,相反他们的语言不精彩,不精辟。尤其没有提炼出那些在群众中喜闻乐见、生动活泼,而且能够牵动百姓情感的语言精髓。

一部好的相声作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宋德全认为,相声的存活首先是它的群众性,过去常说这样一句话,叫做“出乎意料、在乎情理”。其二是它的娱乐性,喜剧的定义不是有这么一句话,“把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其实当下该撕破的东西有很多,只是其中的分寸难以把握。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创作环境比过去已经宽松了许多,说到底还是从业者在文学艺术修养上略有欠缺。

对相声的继承与创新,宋德全也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对待传统相声就是两点,即继承和创新的问题。迄今为止相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到我们这一代相声演员已经是第八代。应该说传统相声有不少经典,不过保留下来的,比较经典的也不过三五十段。这些经典段子经历了历代相声艺人的打磨和锤炼,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套路和格式,而这些套路已相当科学和严谨,包袱的设计也非常巧妙,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这正是我们要继承的,因为只有继承了,才知道我们的相声从何而来;继承了,才知道我们的相声向何处去。”

“以客观态度对待传统相声也是十分必要的”,宋德全坦言:“有些东西距离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充其量也不过是欣赏而已。比如《白事会》说的都是怎么办丧事,现在已经移风易俗了,再把它拿出来说,年轻人不懂,更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也不会觉得好笑。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整理传统的问题。第三步才是创新,创新当然包含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关照。任何艺术都是一样,你不去关心现实生活,生活就不会关心你,最后有可能就会淘汰你。”

关于相声创作,宋德全以一句前辈艺术家的话对观众说,“尤其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作。一个好节目能做到八九分好就应该鼓掌;对新作品如果能做到六分好更应该鼓掌,因为它是我们未来艺术的必经之路”。但宋德全对眼下新创作品存在的问题并不讳言,他言之新创作品也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命题晚会,常要相声完成一些不适合相声表现的内容,其结果是“笑料不够腕儿来凑”。

对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以及今后相声的出路,宋德全表示出特别的关注。他认为相声是娱乐大众的,作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除了具有相当的幽默感之外,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热爱生活,不能太急功近利。对于作品的要求,他反对速成,速成的结果只能害人害己。他举例,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可以做到不朽?侯宝林的有些段子为什么能够令人百听不厌?相反,有些人的作品为什么一旦人故去,作品也随之消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相声作品最后都成为垃圾?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急功近利只会导致艺术生命的过早完结。

令宋德全欣慰的是,热爱相声的人很多。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两年多来,收到了五六百段群众寄来的相声作品,尽管这中间的许多作品还不够理想,但参与者对相声艺术的这份热爱是可敬的。他们举办的相声创作沙龙已经持续十几期,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离京前还要再看上一场相声俱乐部的演出。宋德全感言:“其实相声的希望就在我们身边。”

著名相声艺术家宋德全做客河洛大讲堂

2008年5月17日晚,雷声轰响,夏雨争鸣;学术厅内掌声阵阵,笑声连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携爱徒陈彦波做客《河洛大讲堂》,讲述艺术人生,解读相声艺术。校党委副书记张辛卯莅临现场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访谈。

8时30分,宋德全在团委书记郭天顺的陪同下走进学术厅,全场立即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范军跟我在一块,他找不着感觉!”掌声未息,宋德全此言一出又激起潮水般的掌声。

宋德全幽默风趣地讲述自己曲折丰富的从艺经历,并以自己的读书感受劝诫大学生多读书,勤思考,提高自身文化涵养,做个有思想的人。谈到众人普遍把相声当作一种娱乐时,他郑重地说:“相声是大智慧的艺术,相声的基本功不是练好说学逗唱,而是学好文化知识。只有提高文化品味,学会说话,锻炼好口才,才能说好相声。相声是一种文化,是扎根在人们灵魂中的传统文化!”交流中,他热情回答了大家的疑问,忠告大家一定要树立目标,耐得住寂寞,把握住机会。对事尽心一点,对物珍惜一点,对人真诚一点,象爱恋人一样爱职业,把它当作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样才能建功立业。

访谈中,宋德全才思泉涌,妙语连珠,时而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时而凝重深沉发人深思,高潮迭起。他14岁开始在天津学习曲艺表演和创作,师从相声名家苏文茂。2004年表演的相声《酒的研究》获“华翔杯”全国相声、小品大赛一等奖;2005年与王玉、杨进明合作的《罗圈帐》获得北京电视台“立白杯”相声大赛表演、创作双一等奖;2006年表演的相声《OK品位》获得CCTV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2003年他和李金斗等一批相声演员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间相声团体――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并担任秘书长。工作中他不计报酬、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20元的低票价,既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培养了一批青年相声演员,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周末相声俱乐部”德艺双馨集体称号。

陈彦波,我校音乐学院毕业生,曲苑社创始人。

专访孟凡贵宋德全:相声会随着时代往前走

新华网消息:2007年9月3日下午2:30,著名相声演员孟凡贵,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工团相声演员宋德全做客新华网,并通过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相声语言的特点:“提前一点 落后一点”

主持人:您二位这么一说和平时说话不太一样,也和电视上的影视演员不太相似,那到底相声语言都有什么特点呢?

孟凡贵:贴近老百姓,相声语言比老百姓的语言稍微“提前一点”,稍微“落后一点”,提前一点就是社会上有什么新的语言我们得掌握,让人家觉得这话刚出来他就能说出来;为什么落后一点呢?要说点老话。

相声不光是说学逗唱

主持人:老百姓经常说相声就讲究说学逗唱,听上去也不难,就掌握这四招,就逗人乐呗,您二位看是这样吗?相声里面有什么门道和奥妙吗?

孟凡贵:说学逗唱只是相声演员基本功里的四项,相声演员要会说学逗唱,要会说数来宝,要会说过去叫的五老二,要会说过去所说的四省,就是会学外地的方言。

宋德全:比如刚才所说的山东话。

孟凡贵:要会《太平歌词》,因为相声演员要作艺,要生存,还要会如何和观众要钱,就是一个相声演员学艺的时候要把13项基本功都学了才能称其为相声演员。要能捧哏、能逗哏,能表演单口相声,过去表演单口相声不是你说一个小笑话,我们讲单口相声要会说八大棍,是大段的单口相声,要能说稳得住,还要能说群口,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人的,站在哪个位置都可以。

这点在北京相声俱乐部里面我们就尽量要求年轻人,包括我和德全两个人都是,都能捧,德全现在是逗哏牛,也能逗。德全也能上群口,加上王玉我们也唱过三个人的群口。就是你站在哪个位置上都能经受这个锻炼。一个相声演员是综合的,不是光说学逗唱,只是其中的四门功课,我们有十几门功课,这点马季老师、耀文老师在世的时候也经常提到这个问题,我师傅、他师傅都经常提这个问题。相声演员应该全面发展。

孟凡贵

相声的创作就在生活中

主持人:那相声演员做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或者出差、体验生活?还是在家坐着想?

宋德全:其实有心的相声演员本身就生活在生活当中,比如今天到新华网就是在生活当中,可能我们发现一些网友留的东西就是相声的素材,我们回到家就可以写了,但是得长期积累。

孟凡贵:对,网上有很多东西是很幽默的,比如最近的股市。因为我不炒股,我也没有那种精力,但是我会提醒大家。有的人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有的人没有承受能力,我就把这个炒股做成一个段子,很幽默,比如炒股像我们在这里行,这里我们的这个椅子是红的这行,上股市的人爱看红色的,我穿的颜色不行,邮局的人进来打出去,绿的不行。炒股回家看孩子穿件绿衣服不行,改了穿红的。孩子回家说“爹,我考上大学了”,不行,得叫长辈。这个一叫“哥”,不行割肉,那叫什么呢?以后叫兄长!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网民、来自于我们的股市,是老百姓的语言,下午不能喝绿茶,绿色的不行,喝午后红,下午看股市得午后红。这些都是人们的一种心态。把他搁在相声里面就是相声语言,觉得幽默。

为什么说三分逗、七分捧

主持人:咱们看相声平时看得最多就是对口相声,我们知道有逗哏,有捧哏,但是老百姓看来好像逗哏是主角,是场上大家注意力集中的一点,总感觉捧哏是配角。可是相声里是不是有句行话,三分逗、七分捧?

宋德全:捧哏大师是赵佩茹先生,是孟老师的师爷。过去我理解老先生为什么说三分逗七分捧啊?我理解就是当年都是师傅带徒弟,捧哏的都是老师,说得不对的他都要引你,别看捧哏话少,但是每句话都是画龙点睛的,那话都是非常有分量的。

孟凡贵: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演员和别人表演一个段子,表演得非常好,观众认为逗哏演员逗得很好,给打80分,捧哏演员就20分,把捧哏演员拿去,换一个特别好的捧哏演员给他捧同样还是这个段子,又一场演出,同样还是观众,观众看完以后有一个感想,段子还是他表演的,还是他逗哏,可是捧哏换了一个,他和原来捧哏的演员表演的时候他在逗着捧哏走,所以给他打80分,可是换了一个捧哏演员,这个捧哏演员分量很重,表演的段子还是那么火爆,表演得还是那么好,可是观众有一个感觉,今天他没有带得捧哏的演员走,可是捧哏的演员在指挥着他怎么走。同样一个段子我想让你怎么逗你才能怎么逗,所以捧哏演员的分量在这儿呢。所以观众给这个捧哏的演员打了80分,给逗哏的演员打了20分,他还是原来那么逗。这个东西就这么微妙,一个好演员要能捧、能逗,能说单口,能说群口才是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很全面的。比如我们相声俱乐部的主席李金斗,他是很好的、公认的逗哏演员,可是他经常给他徒弟捧哏。

演出技巧:台下乱,不要喊

主持人:我也总结了网友的提问,有很多相声爱好者想在开始学的时候就从您这里得到一些经验,比如您刚才说的基本功扎实,他们也问了一些碰到冷场怎么办,所以问问您。

孟凡贵:简单讲一个技巧,比如下面很嘈杂很乱,你上台的时候就不要喊。

主持人:怎么叫“喊”?

孟凡贵:就是下面乱你也声调特别高,你这样的话你很累,观众也觉得你很躁,你上台慢慢说,甚至于小声说,大部分的观众还是在给你耳朵听的,给你耳朵听的话你就往他这个地方说,那边比较乱你别冲那边说,这边安静冲这边说,以点带面,慢慢听的人越来越多了场就静下来了。这也是演出技巧。

再有碰到下面观众起哄,比如杨盛华杨老师在有一个阶段演出的时候那会儿观众很不文明,咱们历史上有那么一个阶段,谁上去底下都喊“下去呗”,起哄,后来不是有一首歌嘛,结果这歌还火了。

我们举杨老师的例子,杨老师一上台一鞠躬观众就喊“下去呗”,杨老师就回去了,走到台口没进去又回来了,回来了站这儿鞠一躬,这时候观众底下又喊“下去呗”,但是第一次喊200人,这次喊只剩150人了,有人觉得怎么他又回来了?没喊。然后他又回去了,然后又回来了,就这么三回,他再站在麦克风的时候下面喊的就一、两个人了,杨老师就站在前面说了一句话“怎么样?累了吧”,这就是演员的技巧,大家一下就笑了,大家觉得这老头很幽默,他也稳当得住,一下就吸引住了。

孟凡贵:不用替相声担心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相声的历史,我们反观相声现状,现在有很多的讨论、担忧甚至是批评之声,说相声遇到很多问题,甚至说相声走向下坡路,走向低谷,您二位看的话是这样的情况吗?我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孟凡贵:首先我们很感激这些关注相声的听众和观众,大家爱护相声才这样关心我们。但是我想跟我们的相声爱好者说,不用替我们相声这么担心,我的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高英培先生的名言“人有七情六欲,只要人会笑,相声就不会灭亡”,刚才您讲了一句“与时俱进”,相声就是时代感的艺术,相声会随着时代的脉搏往前走的。

我可以举例说,现在相声演员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那会儿高了,我们那会儿是中学毕业、高中毕业,凤毛麟角的几个大学生,武汉有个夏雨田,北京有个贾基光,是大学生,我们就很拿他们骄傲,大学生能说相声、写相声,现在我们扒拉扒拉,基本上都是上过大学的。王英泼、英齐等等一系列的都是大学毕业。我的徒弟一问大专班出来的好几个。李金斗的弟子有研究生。我们很欣慰,我们相声演员的文化程度,这也是侯宝林老师、马季老师当年的担心,提高相声演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所以从这点上看,我们现在比过去进步了。过去就那么几个人写相声,现在我们相声俱乐部的沙龙每次活动都有几十人。

等人追忆侯耀文 发展相声后继有人

侯耀文逝去 谁来扛相声大旗

有的人说侯耀文病逝了,只剩下姜昆能扛大旗了,针对这一问题宋德全表示姜昆老师是我们曲艺家协会的分当组书记,有正宗网络艺术团的侯派艺术相声的传人,而且他本人主持中国曲艺家协会工作,他不光要扛相声大旗,更要扛起中国曲艺界的大旗。

侯耀文先生去世是否象征侯门相声终结了?

宋德全说侯大师的相声传承不只有一两个人,侯先生的弟子很多。像天津的黄铁良、贾继光先生,还有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师胜杰先生,应该说他们都在传承侯派里。马季老师有很多的弟子都是非常功成名就的,中青年的艺术家,他们也在传承侯派的艺术。他们在表演和创作当中都潜移默化渗透着侯派艺术的精髓。

以前分这么几种表演的方式。帅、卖、怪、坏,当然这个是从美学观点来讲的。但是侯派相声确实应该说是真帅,这个帅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不光表现在台风上、气质上,另外他在舞台上的表现手段,还有语言的精炼、精粹、精华,他把很多传统的相声作品提炼到了极致。比如说侯先生的戏剧方言等等都可以说是传统相声的经典,这个是需要大家体会的。相声的魅力就在于说话。说话谁都会说,为什么要听相声演员来说,还得花钱来说,花钱了以后还得说好,然后以后还要来听。他的语言精采、精炼、精辟,他的语言是那么的准确,是那么的简练,是那么的耐人寻味,所以相声是一种艺术,所有的相声演员都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

侯先生对相声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一个是新相声的探索上,侯先生有很多新的相声都是表现现代题材的。他本身在铁路团,有很多表现铁路题材的。像大家非常熟悉的《见义勇为》、《财迷丈人》、《糖醋活人》等等。这些都很能表现当时的现实意义。一个好相声演员既要集成传统,又要勇于创新。现在相声爱好者都认为新相声没有老相声耐听,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当今成名的相声演员有哪个是靠说传统相声成名的,哪个又是靠说新相声得到观众公认的。相声演员的责任应该继承传统相声,还要在传统相声上不断的创新。

侯先生对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对相声艺术的责任感。在2003年的时候,成立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时候宋德全专门上侯先生家征求意见,侯先生还专门给相声俱乐部写了一幅字。他提出“净化语言,文明相声”这幅字非常珍贵。这个可以代表他真正对相声艺术的理解,他说搞相声专场最怕的是大家在一起比包袱,你火我比你还要火,如果这么斗的话相声就要走歪路了。

侯先生未完成的心愿是相声界的损失

宋德全说侯先生未完成的心愿很多,他本来该转天进行演出,而且还有一个教学大纲没有问世。就他的舞台经验和超人的智慧,如果把相声的教学大纲写出来,这是非常宝贵的相声资料。希望他的弟子将来可以把它完成,这对相声的教学和相声青年演员的培养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曲协新安排 相声俱乐部会有纪念演出

宋德全表示曲协前不久姜昆老师组织了很大的活动,就是全国曲艺精品创作学习班,集中了全国50个作者封闭专门训练。这个学习班主要是让大家更新思维,跟上时代,改变一些旧的创作思维方式,融入新的理念。因为现在相声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每年出的作品很多,但是质量比较好的,在群众当中有影响的不多,就是精品不多,所以要搞一个精品创作学习班。

中国相声俱乐部已经演出了190多场了,再过两个月要搞第200期的纪念,而且会有纪念侯先生的专场,节目单正在筹划之中,等把侯先生送走之后会有这个活动。

相声到底是靠剧场繁荣还是靠电视繁荣的?

宋德全认为有需要相声的地方都需要去繁荣,不能局限在茶馆、剧场或者电视。他本身在煤矿文工团,井下也去,在哪演出的感觉都不一样。

有些网友认为相声就适合在剧场生存,那是过去。就拿北京电视台来讲,北京上千万的人口,有1%的收视率那就是十几万人看,在剧场怎么能达到呢。中央电视台要能达到10%的收视率,那就是上亿的人看了。所以要把作品打造好,能成为精品是最理想的。

现在传播相声的手段不光是剧场了,剧场只有上百人,上千人,网络有多少人、电视有多少人,然后电视还可以用卫星传送,全球都可以看到。相声可以通过所有的手段来进行,任何手段都应该尝试。相声从业者要把作品打造成现代传媒,过去还有堂会,现在为什么很少了,就是现代的传媒取代了它。现在有很多的婚礼请演员去演出,这个也可以去演。这个不在于非得繁荣相声,

他认为现在相声是最好的发展时期。现在所有的相声演员都在享受相声前辈留下的成果,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演。茶馆也有,剧场也有,俱乐部也有,社团也有。现在不是说演出场所的问题,现在是演出质量和作品质量的问题。

侯先生生活简单 上门求字时还很辛苦

侯先生在生活上应该说很简单,他最喜欢吃的就是面条,他一天三顿都吃面也没有问题,大家在一起吃饭也是这样,他吃完什么山珍海味之后,给他一碗面条是最好的。

宋德全表示最后见到侯先生是6月17日父亲节那天,他到侯先生家里去求字,侯先生当时刚从邯郸演出回来。侯先生又给他和王钰每人写了一幅字,这幅字就是留给他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通过这幅字可以悟到一个相声前辈对后生点悟。

侯先生总要给人特别好的精神面貌。演员这个职业本身就很特殊、很残酷,它不像其他的工作。比如说我在家里写作,今天有灵感坐在电脑前写写,没有灵感就可以不写。演员就不行,定好了到哪里演出,到那天不管有什么事情,一上台总要精神饱满,把最好的精神给观众。所以这个就掩盖了很多身体疾病的检查。

当今曲艺演员文化水平太低

“改革开放二十年,应该说,我们的曲艺远不如其他艺术门类或其他行业发展得快!”煤矿文工团专业相声演员宋德全直言不讳。

宋德全说:“以前的曲艺观众文化层次低,今天的曲艺观众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了。可我们的业内人士又是什么水平?我们只有北方曲校一个中专,中专水平的演员怎么能面对欣赏你的大学毕业生?从这几方面来讲,曲艺工作者不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曲艺界不加强自己的教育,曲艺就不会再发展,甚至会衰亡。”

他举例说,参加这次国际曲艺节的国际朋友,基本上都是硕士学位,而和他一起主持节目的郝莲露是语言学硕士,亚美尼亚的一对小姑娘莲娜、玛丽娜都可以讲五种语言。“我们的曲艺演员有几个能不用母语说相声?”宋德全感到,这种情况应当使我们感到汗颜,曲艺走向世界也好,扩大观众层面也好,最重要的还应当是苦练内功。

他认为,在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曲艺已远远地落在了其他文艺形式的后面。曲艺学校根本不教戏剧表演,曲艺演员也没上过音乐欣赏课。“侯宝林大师曾经被北大聘为客座教授,如今还有哪个曲艺演员有资格被大学聘为教授?”他谈到,甚至有很多关于曲艺的理论专著都是外国人写的。“因为他们的中国老师比他们学历差太多了。”

同时,现在的曲艺界缺乏专业作家。微薄的产出导致曲艺作品难以更新。“但是培养曲艺作家却非常难,一是要有高深的文字功底,古典文学、现代文学都要通晓;二是要耐得住清贫。”

宋德全问道:“面对新的传媒,我们有应战的准备吗?”“曲艺要发展,一定要改革,将来如果曲艺还存在的话,那么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曲艺一定是一种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进行过曲种嫁接之后的曲艺。”

说 学 逗 唱情理中

“对对对,命运把我安排干了这一行,我就是要热爱这一行。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我们相声演员的东家就是老百姓。”这就是相声演员宋德全给我的第一印象。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在我看来一定是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我对宋老师的采访,也就是从他挂断这个电话后正式开始的。

说是第一印象,其实在电视荧幕上早就见过宋德全老师了。按老话来说,宋老师的相貌长得很周正,虽说皮肤黑了些,但黑得“皴儿”,一双眼睛透着那么机灵。但实话实说,宋老师的相貌,并不符合我心目中相声演员的外貌标准,倒是他的老师,以“文哏”相声见长的苏文茂老先生的外貌,却是我偏执喜爱的一种相声演员的相貌标准,在我看来,相声演员一上台,即便不说话,从相貌举止上就应该能让观众发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有着一张“喜剧效果的脸”。我也是很冒昧的把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宋老师笑了笑说:“相声的相,就是相貌的意思,相貌是一位演员的特征,作为相声演员上得台来就能让大家发笑,不仅是靠相貌特点、举止设计这么简单,更是一种舞台上个人风度和魅力的展示。相声艺术的关键还是语言,说什么?怎么说?能说不能说?会说不会说的问题,是一种说在情理之中的幽默语言艺术。”听了宋老师的回答,倒是让我感到自己对相声的欣赏水平实在是百姓化了些,可见相声也是一门学问。

宋老师比喻相声演员的方式很独特,那就是好的相声演员应该是一位:思想家。相声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让观众笑。他认为能让观众笑,只是相声艺术的手段之一。评价一位相声演员的关键,还在于一名演员在相声中所运用的手段,也就是方式方法和语言火候的把握。他一再强调说相声演员要说的负责任,要给观众传达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好相声演员,一定要学会成为一名思想家,对事物要有超常规的看法和思维。相声说到好的程度,是说在情理中的一种幽默语言,宁可不够,不能过头,要的就是那股拿捏得住得劲道,“冷嘲热讽”人家,还得让人家舒坦的笑出声来。相声所传达给观众的,是对生活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和思索,要把自己的思想超前于观众,才能让观众听起相声来有新鲜感、有欢快感。用相声这种特有的表现乐观和幽默的艺术形式,与大家共同参与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才是语言幽默的极致。

接着宋老师的话,我也谈了谈自己对当前相声的看法。我是一个喜欢传统相声,爱听老段子的观众,因此,我就问到了为什么现在剧场的老段子少了?是新段子没有新意了吗?在宋老师看来:有传承的民族艺术形式,人们在欣赏时总是厚古薄今的。而新的流行歌曲,总是会让我们喜新厌旧。相声作为有着优秀传统的语言艺术,既要有新的,也要有传统的。相声演员要学习传统,这是为了知道相声从哪里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技法。艺术的革新,也是先要具备良好的传统基础才能创新的。继承的是艺术手法,而创新是为了现实生活来服务的,不创新不发展也是没有出路的。历史上好的相声艺术家都是最好的继承者,也是最好的创新者。侯宝林大师就是代表。相声也是要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永远要两条腿来走路,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常说:相声演员的肚儿,就像杂货铺。在我看来,宋老师的爱好一定是非常广泛,如果没有涉猎众多的学科,就不可能在相声语言上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但是宋老师的回答却是:“当然,作为相声演员来讲,我们必须涉及广泛的知识,有众多的兴趣爱好,但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功课。如果说到兴趣爱好,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应该还是听相声,这也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作为《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秘书长,又身兼着演员,这乐趣岂不就是他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乐趣的工作”融入到“生活的乐趣”,我看也只有相声演员才有这份出人意外的创意了。宋德全爱听相声,并且爱听新相声,身边的人其实都知道。在《周末相声俱乐部》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来过的让给没来过的,老节目让给新节目。他最高兴的就是大家能够不断带着新节目走上舞台,这不仅是满足于他个人的喜好,也更是为了将相声创作一直保持在一种推陈出新的状态,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更新鲜的欢笑。《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以来,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鼓励和帮衬。这里一直坚持着让普通百姓都能在剧场里听得起相声的原则,长久以来一直以低廉的票价,为广大相声爱好者默默的进行服务。按宋老师的话说:咱不能让老百姓看不起相声。“看不起”有两重意思。一是说,票价定得不能高,就是为百姓服务;再一个说的是,别让老百姓“看不起”咱们。再忙活,只要老百姓开心,就是相声演员应该做的。他还总认为,工作越多,原动力就越强,自己的视野也就越开阔,对创作也就更是一种促进。

跟宋德全老师聊过以后,我对相声认识也是更进一步了。我觉得自己也应该经常走进剧场,去体会一下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听说最近宋老师新创作了一个段子叫《名胜游》,讲的都是咱们北京的名胜古迹,也是为2008年的奥运会而作,不如让我们一同走进阔别很久的剧院,放声地笑一笑吧?

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

采访宋德全是偶然、也是必然。先是听到名字,没见到人,耳熟,听到过。见到“真”人,嘿,眼熟,电视上,见过多次。

宋德全人热情。开幕式上没演出,他也没歇着,是他上台调动起了观众情绪。宋德全人缘好。曲艺节会场内外,老能见到他的身影。老艺术家们喊他“德全”,年轻人叫他“宋老师”。

知道他是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秘书长,就很想了解他们那“20元一场的平民相声专场”和“20元票价,永远不涨价”的故事。

“让大众享受低票价”

“我们那俱乐部在北京挺火的。每场演出7个段子,两个半小时。感觉也不错。再好的艺术,当没人看了,没人欣赏时,就不值钱了。”宋德全说。

“相声是什么?是大智慧的艺术。相声的魅力是什么?就在于说话。说话谁都会说,为什么要听相声演员来说?还得花钱来听。花钱了以后还得说好,然后以后还要来听?”宋德全说着,表情很严肃,瞪着眼,一下把问题推给了记者。

“我们的宗旨是娱乐大众,”宋德全说,“让老百姓一看票价就先乐起来。不然,人家就不进来了。在北京,20元,是比电影票还低的价格。”

宋德全说着自己的观点。他说:“老百姓的文化消费,占到收入的多少才正常?我认为占到收入的5%%~10%%是正常的,再高就不正常了。我们不能打着为大众服务的牌子,为少数人服务,为u2018小u2019众服务。”他说:“实行低票价,应该说,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马季先生生前希望我们把这个票价坚持下去。实际上,对一个作品,演员每一次演出过程,都是一个打磨过程,观众在笑声中享受,也在忍受着这个过程;演员观众一次次在反应中、在坚持中提高。这个过程,是演员和大家共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曲艺要大繁荣、大发展,这个u2018大u2019是大众的u2018大u2019,不应该是大价钱的大。曲艺艺术要面向大众,要u2018三贴近u2019,如何贴近?”宋德全停下来,然后说:“我的理解是,演员要贴近生活、创作要贴近群众、票价要贴近实际。”

2003年10月,由李金斗、宋德全、王玉、贾伦等发起的相声专场低票价演出,在北京东城区文化馆里开始。至今,俱乐部已走过了5年,演出了260场。宋德全说:“上个月我们俱乐部搬了新地方,这一个月俱乐部的演出场场爆满。”

根深才能叶茂---记相声名家宋德全

跟宋德全聊,是一种享受。宋德全才思泉涌,妙语连珠,时而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时而凝重深沉发人深思。

他说:“相声是大智慧的艺术,是一种文化,是扎根在人们灵魂中的传统文化。要作一个有责任感的相声演员,就必须时刻装着大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就不仅要吃饱,更要有营养,要吃好。相声作品,不能只是浅浅地逗人笑一下,要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相声艺术本身就来自百姓,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根深才能叶茂,要把心和脚步走到群众中去。”

谈到相声创新问题时,宋德全说:“任何艺术离开真善美,生命力都不长。相声也一样。相声有其特定性,不是什么题材都适合相声表现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声也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发展。但创新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在内容上也要创新,要打破固有的框框。”

说到目前的相声演出、相声队伍,宋德全有些犹豫。他说:“曲艺是养老不养小。要读书、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是个慢功。我曾说过当今曲艺演员素质太低的话。”“以前的曲艺观众文化层次低,今天的曲艺观众基本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可我们的业内人士又是什么水平?中专水平的演员怎么能面对欣赏你的大学毕业生?曲艺工作者不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曲艺界不加强自己的教育,曲艺就不会再发展,甚至会衰亡。练好内功是最重要的。”

这就又回到了宋德全他们的周末相声俱乐部。什么叫相声俱乐部?宋德全说:“就是周末了,演员们忙完本职工作以外,到这儿来研讨、实践、切磋、提高。俱乐部的任务是多层面探讨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是挣钱。到这儿来,受益的是大众,是演员和相声事业。”

“修养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德之不厚,传之不远。”这是采访宋德全时,记者印象特别深的话。

首都曲艺家新疆收徒

天山网讯(记者唐红梅报道)北京相声演员宋德全收徒仪式于6月21日晚在二道桥库尔感餐厅举行,仪式由新疆军区文工团相声演员高建新主持。新疆著名笑星郭胜、老铁、郭青山、赵斌到场祝贺。

宋德全说他这是第6次来疆,此次是为参加被誉为“新疆侯宝林”的新疆相声表演艺术家孙士达“从艺60周年的庆典”活动,顺便收王洋为徒弟。

18岁的王洋今年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中专部,小学三年级喜欢上了相声,小学毕业参加了相声学习班,初、高中到现在,一直是自己看资料探索着自学,“我很希望有一个专业的老师带我,幸亏遇到了宋老师。”王洋说。

去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新人、新词、新曲”相声、小品选秀活动中,宋德全担任评委,结识了表演原创小品且获得专业金奖的王洋,“我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宋德全说,从那时到现在,他与王洋就时常通过网络和手机联系,宋德全给王洋讲相声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据了解,宋德全,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14岁在天津学习曲艺表演和创作。1980年调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曲艺队任相声演员,1986年调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至今,他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王洋是宋德全的第三个弟子,另外两个分别在河北和北京。

师承谱系:

朱绍文―徐有禄―焦德海―张寿臣―常宝摇瘴拿蔚氯呓埽ê颖保易),陈彦波(北京),王洋(新疆,乌鲁木齐)

1993年至2001年,他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北京电视台《黄金乐园》、《走进紫禁城》、《北京时间》,河北电视台《心心广场》等大型栏目担任节目主持人。曾随中国长城艺术团出访马来西亚。

1999年始宋德全与王玉合作,同年与傅鹤年合作创作相声《网友》,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大连举办的“西岗杯”全国跨世纪新人新作征文二等奖。

2000年,他们表演的相声《说谚联》,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钱江杯”全国青年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同年参加国际曲艺节演出。2002年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迎春相声晚会。

2001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快板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曲艺摇篮天津卫》,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同年在淄博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快板书、山东快书电视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快板书、快书联唱《缅怀》获二等奖。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中,他们创作表演的相声《酒的研究》获荧屏奖;并代表中国煤矿文工团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曲艺节演出;同年创作的对口快板《曲艺摇篮天津卫》,获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2003年表演的相声《献宝》,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CCTV“迎客松杯”电视大赛三等奖。

2004年参加"华翔杯"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的《酒的研究》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参加北京"立白杯"全国相声小品大赛的《罗圈账》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

2006年表演的相声《OK品味》,获中央电视台第三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二等奖。

宋德全、王玉,热爱相声事业,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策划发起人之一。他们除每年积极完成下煤矿慰问演出外,正热心地参与“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演出和公益活动。

二人传略辑入《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   二人传略辑入《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

上一篇:斯诺(埃里克·斯诺)

下一篇:孙支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