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闺章的个人简介
施闺章(1618―1683)清初诗人。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今属安 徽)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诗与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其作品对清初的社会政治状况有所反映。所著有《学馀堂诗文集》。施闺章 - 生平简介
施闺章(1618~1683),出身于书香门弟。祖父施鸿猷明万历年间著名学者。其父施(同“察”),在施闺章童年时去世;其叔施誉学识渊博,世称砥园先生。施闺章自幼即在叔父教养之下发愤读书,孜孜不倦;稍长,擅作诗赋、古文。清顺治三年(1646年)应乡试中举,顺治六年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九月,施闺章奉使广西,遍游粤西诸山水,开拓了胸襟。后朝廷选学使,他参加御试,名列榜首,擢调山东学政按察司签事。施闺章在地方主试中不受请托,惟才是举,博得世人赞佩。期满,迁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他勤于吏政,关心民间疾苦,遇疑狱反复推求,常至夜稍怠。又于暇日修景贤、白鹭洲两书院;集士子亲自讲学,大兴学风。不久,因裁并监司而去职返乡,湖西“父老夹道焚香泣送数十里”,他作《别湖西父老》三绝句以谢。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得到人民如此厚爱,难能可贵。施闺章乡居10年,朝廷召试博学宏词,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复转侍读。他向以著述见长,此时益自奋勉,名声日显,于是“四方名士负籍问业无虚日”,而“公一一应之”,终积劳成疾,书未竣而逝,享年66岁,世人皆以“国家失此良史才为可惜”。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78卷,拟明史列传稿7卷,诗话、杂著各2卷。施闺章 - 人物贡献
施闺章一生勤于创作,存诗300余首。他主张诗歌质朴自然,力戒浮词。诗人王士祯的弟子洪向其请教诗法,他明确地宣称自己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缥缈”之论不同,可见其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谨的。施润章因平生喜游名山大川,除写了大量诗篇外,还写下多篇著名的游记,如《游黄山记》、《游九华记》、《游武夷记》、《游少林寺记》、《雁荡游记》等等。这些游记,不仅对祖国壮丽山川作了比较翔实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而且成为后世难得的历史“图经”。施闺章的散文也很有成就,游记、传记、诗文序都写的很好。清初古文大家魏禧在《学馀堂集原序》中称其“文意朴气静,初读之,若未尝有所惊动于人,细寻绎之,则意味深长。”杭世骇在《施闺章年谱略序》中称“其文非一世之文,陶、杜、韩、柳之文也。”对其评价甚高。他的诗为今天充分开发敬亭名茶和在皖南地区广植橘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施闺章 - 作品风格
“南施北宋”指施闺章与宋琬,他们比较关心现实生活和民间苦难。施闺章的诗风冲淡闲远,较多文人高雅格调;宋琬的诗风雄深磊落,怨而不怒。施闺章的诗远承其乡人宋梅尧臣的传统而又有变化,风格高雅淡素。论诗主张言之有物,反对虚华空泛,作诗须有学力,注重修养。他的不少作品,对清初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有真实的反映。宋琬的《安雅堂诗文集》及《拾遗集》,和施闰章的《学馀堂集》,亦作《愚山先生全集》并称。乾隆十一年尹继善《读安雅堂拾遗集有作》诗云:“安雅堂中句,由来北宋传。杜、韩堪并驾,庾、鲍可齐肩。祖德真良冶,孙谋有象贤,遗诗同韦、孟,奕世又重编。”施愚山的诗学理论很丰富,他提出诗品与人品统一,主张诗当有从平地筑起的平实风格,显示出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相异的趣向;又倡导清明广大,一唱三叹,温柔敦厚的诗风,表现出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某些相通之处。施闺章的诗风格多样。他的七言歌行,明显受到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影响。他取字“尚白”,正是崇尚李白之意。顺治十一年,施润章特意携友人游泾县水西寺,追踪李白遗迹。施闺章尤工五言诗,其诗集中有五古、五律各900余首,颇有影响。与他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神韵说创始者王士祯在《摘句图》序中说:“予读施愚山侍续五言诗,受其温柔敦厚,一唱三叹,有风人之旨,其章法之妙,如天衣无缝……至于清词丽句,迭见层出。”由于王士祯尤爱其五律佳句,特意将名句摘录汇编成《摘句图》,以“资艺苑谈助”,竟辑录82联之多。施润章喜爱故乡风物,在诗中吟咏不已。他的诗展现出一幅幅江南水村山郭的秀丽图景,具有清新自然之美。除了赞美黄山的奇松怪石、双溪的板桥红树外,还描述了敬亭山的珍贵特产―绿茶、丹橘。诗人乡居时,就曾多次登敬亭山采茶。此茶颇享盛誉,号称“绿雪”。他特作《绿雪》诗,并于题下自注:“自制敬亭茶名。”又注:“过谷雨香气乃全。”他在诗中赞道:“敬亭雀舌枉争传,手制从过谷雨天。酌向素瓷浑不辨,乍疑花气扑香泉。”
施闺章 - 人物评价
施闺章是清初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师法北宋古文大家欧阳修、曾巩,绵密流畅;诗尊李白、杜甫,被誉为“尊唐派”首领,与当时山东诗人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时人汤斌在《愚山施公墓志铭》中说:“公知名海内者垂四十年”。稍后的文艺评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宣城自古“多诗人,梅宛陵(注:“梅宛陵”即梅尧臣。)之后,本朝愚山先生其最著者也”。可见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施闺章生当明末清初的动乱之世,兵祸频仍,赋税繁多,民生凋弊,苦不堪言。他继承了汉乐府民歌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以诗歌深刻地反映现实。如在《上留田行》中,展现一幅惨绝人寰的血腥图景。故乡宣城屡遭兵火浩劫,他在《乱后和刘文伯郊行》一诗中写道:“战地冤魂语”,“风叶自纷纷”。一片凄惨景象。他在《抱松女》诗序和《江上翁》诗中,同样叙述了当时的惨状。另外,他的《海东谣》反映了海边盐民的苦况。当“黄蒿飒飒风啾啾,遗黎眼枯无泪流”之时,官府却在加紧勒索。诗人怒斥:“前日路死骨未收,且缓须臾莫鞭扑!”爱憎之情,溢于言表。清初著名散文家魏禧在为施润章诗文集所作的序中称:“先生诗古节雅音,得风人之性情。”指的正是这样关心现实的诗。他亦有名诗描写湘妃竹-《江行杂咏》 :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 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施闺章 - 愚山故居
施愚山故居在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11号。即宣城会馆。施愚山是清初著名诗人,与宋琬齐名。其故居为四合院,有后人刻碑一块镶在墙上。此院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中心建筑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施闺章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