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仁的个人简介
石成仁,男,满族,孤儿,1952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治安村。出生3天后父亲去世,10个月左右母亲自杀而死。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后来被叔叔收养并带到伊春林区。5岁(周岁还不满4岁)那年春节刚过不久,因病双目失明,后来只受过...概述
石成仁,男,满族,孤儿,1952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治安村。出生3天后父亲去世,10个月左右母亲自杀而死。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后来被叔叔收养并带到伊春林区。5岁(周岁还不满4岁)那年春节刚过不久,因病双目失明,后来只受过盲童小学教育。但他是新中国唯一从幼年双目失明而靠自学成为专业作家的盲人。
姓名:石成仁。
性别:男。
民族:满。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理状况:视力残疾1级。
职业:作家。
人生简历
1960年9月19日入伊春是盲聋哑小学读书,1964年8月15日转入黑龙江省绥化县盲聋哑小学,1966年7月1日盲童小学毕业。随后留在学校参加文革。1968年8月16日离开学校。
然后回到叔叔家居住的黑龙江省红星林业局五星河林场自学针灸按摩,也在林业局职工医院举办的赤脚医生学习班当过编外学员,还到驻守在辽宁瓦房店的3125部队学习过新针疗法。1969年夏秋,跟一块儿毕业的几个盲孩子参加了由黑龙江省绥化县革委会组织的盲人农村针灸推拿巡回医疗队。这个医疗队免费供应伙食,但不给报酬。
医疗队解散后,为了谋生到故乡农村当了两年江湖医生。因为憎恶江湖医生不是一种正当谋生方式,1971年重新回到叔叔家,于1972年初尝试学习写作,当年2月在《伊春日报》发表了一首小诗,但以写新闻为主。经《伊春日报》群工部的负责人杨兆祥先生的鼎力建议,红星林业局民政局以发给救济费的方式,安排到知青点当了编外知青。随后在红星林业局五七干校、曙光农场、工程处、机修厂几个知青点写新闻报道,也给所在单位撰写各种公文。1975年11月由于机修厂打报告申请将其录用为正式职工,本人也强烈要求有正式工作,而林业局领导认为盲人要求正式工作就是对现实不满,等于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所以被林业局革委会剥夺写新闻的权利,还莫须有地给加上了右倾翻案风在当地的黑爪牙的罪名。林业局革委会通报《伊春日报》伊春人民广播电台不许再发石成仁写的新闻稿子,并通报林业局各基层单位不许接受石成仁的采访。由于不肯放弃写作这条路,他只好专门转向自学文学创作。1991年被伊春市委市政府比照拔尖人才条件,报请黑龙江省人事厅特批双转,当年8月16日被分配到红星林业局文体科(伊春市红星区文体局)任文艺创平员。2004年10月调入红星区民政局(残联)任理事。2009年10月被调入伊春市文化局文艺创评室任创评员。
写作生涯及其他
石成仁的家族世代都是不识字的农民,而他又始终生活在深山小城。无论按照先天条件还是后天条件,他都应该跟文字性职业,尤其是跟记者、作家无缘。然而,一路走来,冥冥中似乎总有一种力量推动他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归宿。他的文学梦萌芽于盲童小学的第一篇作文。那篇作文是《春季的一天》,不仅他的老师说写的非常好,周围的许多中小学老师也都说已经达到小学高年级的水平,甚至达到了初中一二年级的水平。他自己回忆说,那篇作文根本没有什么好说的,一点特点也没有,不过是把从课本上学到的句子、内容重新组合了一遍。但从此,许多老师都说他日后完全可以成为记者或者作家。他也就有了将来当记者或者作家的梦想。4年级的时候,还在《伊春日报》发表过一篇小稿子。由于当时盛行一种盲人看不见就等于不能观察生活不能观察世界因此根本当不了作家的理论,在盲童小学毕业前,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梦。可是,无论是在当江湖医生的日子里,还是在曾经流浪的一段日子里,接触他的一些文化人,主要是老师,仍然说他能当文学家,鼓动他树立这个理想。因此,从1972年初,他又做起了文学梦。
重新开始文学梦之后,除了很快在《伊春日报》发表一首小诗之后,他主要是写新闻。从1972年8月到1975年11月,他在《伊春日报》、《黑龙江农村报》、伊春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一百多篇新闻稿件,其中三分之一是头条,有时候《伊春日报》、伊春人民广播电台一天就刊登或者播发他两篇稿子。人们公认他已经具备一个优秀记者的条件,当地人也都把他误当成专业记者。
专门开始自学诗歌创作之后,从1975年到1983年这七八年间,他写了差不多上千首诗,但一首也没发表过。无论是投给出版社的诗集还是投给报刊的诗稿,不是被退回来就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他却始终锲而不舍。到了1984年2月,他的诗《我的快乐》终于发表在《诗刊》上。从这以后,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文学》、中央电台以及某些省级报刊才陆续有诗作发表。
到1991年正式参加工作前,他已经出版3本诗集。现在已经出版4本诗集和1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还有不少诗文集收录了他的作品。
从1998年到2008年他在《盲人月刊》黑龙江电台等发表过大量的诗歌、散文、通讯以及涉及残疾人生活工作的专业论文,也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文集。
1992年通过评审,他获得3级编剧的职称,1997年晋为2级编剧,2003年晋为1级编剧。
2001年没有使用电脑之前,他只能靠盲文写作,而盲文稿子必须找人帮忙抄成汉字才能投稿,因此他周围也聚集了一些有文学梦的青年,当时,在某些人看来,谁都可能成功,石成仁绝对不会成功。可他却成功了。
他的写作之路,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成功靠的是99%汗水和1%的天才。也许还可以这样说,思维方式和梦想决定命运。行百里者九十以半,成功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这应该是他的写作生涯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
低调而有自知之明
1998年以前,石成仁也曾很张杨,那时,他在全国有一定数量的粉丝,而在当地粉丝就更多了。说起那段生活,他说,当时自己啥也没有,越啥也没有,越不知道自己是谁。如今,在自己居住的小城,甚至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作家,甚至远不如身边一般文学爱好者有知名度。对此,他却很平静。他几乎没有被重要媒体炒作过,也没有被重要名人大力推举过。虽然是新中国唯一靠自学成才的盲人专业作家,却因此没有什么知名度。对此,他并不感到遗憾。也从不谋求非正常渠道的炒作。2009年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聘他为终身名誉会长,他经过反复思考,又在反复查询证明这是一个正规社会团体之后,总算接受了。随后,中国民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术委员会邀请他担任终身荣誉主席,中国国际艺术网邀请他担任顾问,他都拒绝了。除了不敢认定这些组织是正规社团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资历,不胜任那些职务。评选“共和国脊梁”的媒体和部门发函邀请他编入,他说,如果自己也够得上共和国脊梁,那够条件的人就太多了。近些年,类似的邀请函向爆炸一样发给他,他都不理会。他说,他也不是不愿意把自己介绍给社会,但必须通过正道。他的这种态度,在今天是难能可贵的。他对待生活低调,对待事业和学问却很虔诚。这些年,他除了精心修改自己的散文和诗稿之外,还潜心研究《左传》和《国语》,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他还有一个梦想,去《百家讲坛》讲讲左丘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盲人史学家。他也曾发电子邮件联系过一次,人家回答暂时不开这个栏目,他也就没再强求。他的信条是,做学问,首先是自己先做明白,剩下的就可以顺其自然。他的有关左丘明的那些稿子,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都是一些优美的历史散文。低调的生活态度,虽然影响了他的社会知名度,却使他在创作上有了比较坚实丰厚的积累。他手里有数百篇诗文等待出版。
作品评价
石成仁的作品无论诗歌、散文、杂文、评论小说都充满真情实感,视角独特,探求深远,分量厚重,而语言通俗易懂。《我的快乐》、《五十分钟的死亡边缘》、《校园》、《来自森林的孩子》、《长江边上我的恋人》等诗歌,散文《河的印象》、《很淡很浓的幽静》、《山下墓地》、《微雨蒙蒙的时候》(盲人月刊)(另名《雨中漫步》见《大连开发区报》)《半疯娘与大森林》等在读者中都有过较好的反响。诗评家阿红先生、黄健华先生、《诗刊》前副总编刘湛秋先生、郑晓刚先生、北方文艺出版社编辑雷雯先生等人都对他的诗很赞赏。华夏出版社主管文艺的副总编王智钧先生,在评论诗集《夜火》的时候说,作者对爱的追求那么强烈那么激烈那么热烈,虽九死而不毁。有位读者,读了他的小说《生活的一半就是梦》之后说,这作品只有你一个人能写出来。有位专业文学工作者读了散文《山下墓地》、《河的印象》、《石成仁的传说》之后很激动地说,现在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家的作品。有位女士,有段时间,每天都听他的配乐诗朗诵《浪漫书笺》。有位盲女说:“我从小是读你的作品长大的。那时候我订《盲人月刊就是为了每期能读到你的散文》。有个小伙子说:我订了一年《诗林》就是为了读你的诗,订了一年也没读到,我也不订了。”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滕伟民说:“肢残人中间成长起来的作家我最钦佩史铁生,盲人中间成长起来的作家我最钦佩石成仁。”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石成仁才真的是个奇迹,可惜就是没有得到媒体的重视。”可见,石成仁虽然没有很大的知名度,但却也有自己的忠实读者群。
获奖情况
诗集《夜火》曾获伊春市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大奖一等奖,诗集《夜歌与牵牛花》曾获伊春市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大奖一等奖。从第一届到第七届还有若干作品获若干二等奖。诗集《夜火》还曾荣获华夏优秀图书奖,中国首届盲人优秀作品二等奖。还获过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国家教委、语委、中残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若干个征文一等奖或二等奖。
主要作品
《我的快乐》(《诗刊》)、《五十分钟的死亡边缘》(《当代诗歌》、《诗刊》)、《彩照》(《光明日报》)、《留影在这里》(《光明日报》)《题贮木场龙门吊》(《工人日报》)、《元旦书笺》(《三月风》)、《夜色情歌》(《三月风》)、《来自森林的孩子》(中国林业报))、《四月》(《人民文学》)、《河岸抒情》(《海燕》)、《我时常激动着》(《大连开发区报》)、《给菊二首》、《男人的风格》(《浪漫情怀》)、《山下墓地》(《盲人月刊》并发在榕树下网站)……
诗集:《月亮我的眼睛》(北方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夜火》(华夏出版社1990年9月)、《夜歌与牵牛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12月)、《浪漫书笺》(盲文版中国盲文出版社2012年4月,有声版由湖北晨钟音影文化工作室制作,中国盲文出版社有声读物部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生活的一半就是梦》(盲文版中国盲文出版社2009年5月),该书的汉字版2009年12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石成仁语录
一万次诉苦,不如一次振作。
(给《诗刊》编辑郑晓刚的信。
颓废没有出路。
散文诗《忧伤》(《海燕》)
我哭可以像婴儿那样无忧无虑
我笑可以像村姑那样前仰后合
一个姑娘谢绝我的追求
那有什么值得大经小怪
爱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才能相互理解。
这生活才叫别有风味
这世界才叫缤纷广阔,
忽然间多点什么少点什么,都不值得小题大做!
《我的快乐》(《诗刊》)
人被希望创造出来
就是要去创造希望
人被理想创造出来
就是要去创造理想
《五十分钟的死亡边缘》(《当代诗歌》)
豁达与信仰是唯一的福音,不然,你无法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秘诀。
《中华智慧宝典》
我不是因为你来到这个世间
我却因为你
眷恋这个世间
《浪漫书笺》(中国盲文出版社盲文单行本)另名《夜色情歌》(《三月风》)
免得在去殡仪馆的路上
才恍然大悟
才格外聪明
才真情无限
才忽然想起
忘了许多事
许多自己最想做的事
(生命之思))
人都是从弱者到强者,再从强者到弱者,这是规律。
(《假如》,《道德的力量》)
〈爱情让你美丽
你让岁月温馨
《致恋人》
惟有真情与爱能够淡化某些在所难免的痛苦与不幸,有时甚至还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奇迹。
小姑娘就这样沐浴着鲜花和笛声走完了最后的路。虽然在应该把她留住的时候没能把她留住,但由于她走得美丽,这份缺憾也就不再那么浓烈那么苦涩。而最后让她走得美丽,这个世界也就多了一份美丽。
(《最后的美丽》,《爱能改变一切》)
还有丝绸之路,这条千古辉煌而神奇的路是男人走出来的,但却是女人织出来的。女人如果没有织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中国,男人将无法寻找和引来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女人与男人,犹如相辅相成的日月。于是,在许多民间故事里,太阳是女人,而月亮才是男人。
你在我的中间,我也在你的中间。来自生命深层的体验必然非常相似,差别仅在于装饰生命的那些点缀。
任何的距离都只是一个瞬间。我和你将殊途同归。我们都没带来什么,也将无法带走什么。尽管我们曾经竭力想拥有的更多更多,但世界不过是我们会面的地方,最后我们还是必须把属于世界的一切留给世界。因为它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
你站在第一的位置上,我站在最后的位置上,你的壮举与我的平淡;你的微笑与我的泪水;你的自豪与我的羡慕是一道互为补充的风景。
理解是一座珍贵的桥。在理解的桥上相遇,我是你的乐园,你也是我的乐园。反之,我是你的地狱,你也是我的地狱。
无论拥有千秋伟业,还是一生平淡如水,最后都将必然离去。这是无论对谁都无一例外的结局。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份公平。面对如此的无奈与公平,还有什么恩恩怨怨不可忘却,不可了结!那么,以爱作为生命的支撑点,也许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随笔三提》,《盲人月刊》)
期待出版的作品
诗集:《爱在对岸等你》《春天你的微笑》
杂文集《最讨厌的思考》
散文集《人情鬼事神语》
日记《我的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