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山(教授)的个人简介
彭金山,笔名金山、菊山 。 籍贯河南内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农村和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生活10年之久。1978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任青年诗歌学会第一任会长,与同仁创办诗刊《我们》。1985至1986年在武汉大学学习。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敦煌》诗刊主编。系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兰州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外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关陇民俗研究会理事长等。彭金山兼诗人、学者于一身,他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迄今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诗刊》、《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作品400多篇(首),文学及民俗学论文150余万字。出版有诗集《象背上的童话》(1991)、《看花的时候》(1992),诗选《别一种风景》(1990)、《母亲颂》(1992)、《父亲颂》(1993)、《中国现当代抒情诗选》(1996),编著《20世纪中国散文诗精品赏析》(1993)及学术著作《中国新诗艺术论》(2000,2006修订版)、《文学批评与文体透析》(2001)、《陇东风俗》(2001)等。
社会影响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多年来,他结合教学和创作实践深入进行当代文学和文体学研究,提出散文诗的"双元异步透融结构"理论;在诗歌思潮、诗学理论和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指出,彭金山的评论"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作为诗人,他与评论对象--诗歌作品易于沟通。在诗评中往往直接由直觉上升到本质,使评论文字准确中肯;而且他还善于发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用颇富文化意蕴的诗意语言表述出来。另外多年从事写作学、民俗学研究,使他能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观照对象,进而选取独特的切入角度探幽发微。"彭金山先生在民俗文化,特别是区域民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中国文联2000年度文艺评论奖、第六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甘肃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十几项科研和创作奖励;在教学上,曾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主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先后获得"甘肃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4年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辞条辑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华文作家词典》、《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民间文艺家辞典》、《东方之子》及《中国写作教育家?重要学术观点会萃》等多部辞书。2010年8月退休。
主要论文
民间文艺与大众吁求――张保和快板艺术社会价值简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关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若干思考 西北民族研究 2006/01
各美其美,蔚成大观――新时期以来甘肃诗坛概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 中国文化研究 2005/01
汪玉良抒情诗浅论 民族文学研究 2004/04
倾诉与呼唤――波眠诗歌简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鸣沙山之夜 丝绸之路 2001/10
新边塞诗流变概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创新与蜕变――后新诗潮感言之一 社科纵横 1998/01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 甘肃社会科学 1998/01
陇东民俗中的农本意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2
燎疳驱邪与谷神崇拜 丝绸之路 1994/03
唤醒沉睡的开发意识 ――庆阳文物旅游资源与开发设想 丝绸之路 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