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新的个人简介
孙一新(1904―1946),曾用名孙发文,出生于古河镇叶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木工,由于祖辈贫穷没有文化,所以全家勤俭节约扶持孙一新从八岁读私塾直至22岁。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十年间,他先后在艾塘、王店、王山集、中份王、上份王任塾师,并兼做卷烟手艺。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皖东沦陷,孙一新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初,孙一新在古河参加省三工作团,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进步很快。他立场坚定,对党忠诚,作风朴实,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0年初,他参加民运工作组到复兴集开辟工作。那时,复兴集一带是抗日反顽的前哨阵地,形势十分紧张。但孙一新仍和其他同志一起紧密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抗敌协会,进行征集公粮、募捐、收税工作,为新四军筹集粮草、扩大抗日武装,做了大量工作。在长期对敌斗争中,孙一新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群众观念。由于一只眼睛残废,所以他在敌占区活动总是夜出晨归。孤山到古河六、七十华里,完全是崎岖不平的山道,孙一新经常子夜间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至各秘密联络点搜集情报。
经过
亲近群众一次,在一群众家过夜,正好遇到股匪纫:票抓人,孙一新组织好群众转移后已来不及撤走,被迫和几个老乡藏在墙角的草堆中。土匪为了抓人,竟用扬叉向草堆中乱戳,孙一新的头部被戳了一个小洞,鲜血直流。为了不使群众受到损失,他忍着剧痛一直坚持到土匪撤走。从此,老百姓更加爱护孙一新了,他走到哪里,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孙!” 孙一新文化程度较高,有讲不完的故事,同志们都乐意跟他一起执行任务。他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革命气节观的教育,提高了大家的觉悟。由于孙一新革命坚决,敌人对他恨之入骨,民国三十二年,他们逮捕了孙一新的胞弟孙宏文,将其吊打致残;随后又逮捕了他的堂弟孙科文并加以杀害。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孙一新革命的决心,为了革命,孙一新断然抛弃家业,将父母、妻儿、弟弟从古河迁至艰苦的根据地山区。
迁至根据地1940年6月,全椒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周家岗建立,孙一新担任复兴乡农抗理事长。1941年底,国民党桂顽集中数倍于我的兵力进攻周家岗,全椒县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转移到石沛桥以北花山地区坚持游击。根据路西区党委指示,为了坚持孤山斗争,县委决定派少量干部成立中共全西工委,孙一新住工委委员。全西工委的主要住务是深入敌人的心脏地区,搜集情报,牵制敌人向我中心区(藕塘)进攻。起初,全西工委没有立足之地,常常一夜转移数次。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全西工委由弱到强发展为拥有400余人枪的孤山游击大队。党组织也随着形势变化,先后成立有全西工委、全合县委、孤山县委。孙一新先后担任工委委员、县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县委分工他负责党的情报工作、交通工作,由于他胆大心细,情况熟悉,责任心强,加之他有很好的群众关系,所以总是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在坚持白区工作的长期斗争中,孙一新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他胆大心细,办事谨慎,严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的纪律,成为广大党员的楷模。
落入敌手1946年5月,国民党又一次调集重兵侵占路西根据地,路西新四军主力和地方干部被迫北撤。为了坚持路西斗争,四分区、四地委决定成立和含全工委,孙一新任工委书记。5月底,孙一新回到石沛桥、谭墩一带寻找定滁全县政府机关,得知县政府机关已经北撤。这时,原路西根据地到处都是国民党蓝衣社特务,他们挨村逐户登记,胁迫革命者自首。在这种情况下,孙一新完全可以追寻北撤部队脱离险境,但他想到的是服从组织决定,坚持地下斗争,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地下斗争,群众也千方百计地掩护孙一新。不久,由于叛徒出卖,孙一新不幸落入敌手。
影响
孙一新被捕后,国民党全椒县政府特务机关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妄图从孙一新的口中了解中共地下组织的情况。国民党全椒县政府县长吴某亲自出面,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要孙一新自首,遭到孙一新的严词拒绝。国民党全椒县政府慑于真理和正义,对孙一新既不敢公开判决,又不敢长期关押,遂于1946年12月4日夜将孙一新秘密杀害于北极阁的荒坡上。孙一新英勇就义时年仅42岁。他的牺牲使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他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为了纪念他的光辉业绩,全椒县人民政府一度将石沛乡改名为“一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