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风和的个人简介
孙风和(1953~)笔名寒北星。河北辛集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个人成就
长篇纪实文学《黑血脉》获河北省优秀报告文学奖,《渤海湾之梦》获1993年石油部优秀报告文学奖。
1993年以来,他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国家的扶贫开发事业,创作八大文化扶贫工程,为人类留下不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1993年他的第一个山川文化“天下第一州”矗立在黄河三角州的东营市,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他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平山县的天桂山上刻下一个高97米宽49米的“归”字,在表达中国人民盼望香港回归坚强决心的同时,也为贫困县开发了旅游事业。1999年正在患胆囊炎的孙风和多次往返治河之畔,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万吨巨龟吉祥物,同时打造出“东方巨龟苑”知名景区。为庆祝华夏历史园林纪念碑撰写的碑文,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其中两个项目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之后为贫困县赞皇建造十余华里的“中华长城碑林”,为国家贫困县怀来策划完成“中华归一园”扶贫开发旅游项目,个人出资58万元为北京昌平区打造“菩萨山”旅游区,在野三坡风景区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奥运纪念碑林。
他执着于祖国的山川文化策划,为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着想,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一年建成,百年受益,功在当今,利在后世。他用默默无闻的山川文化扶贫,来回报党和人民对他的抚育之恩。
他创作出四十余部一千二百多万字的长篇文学作品,为人民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创作了上万件物象书法作品,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汶川地震时,他还拿出十万元的稿费和数十幅珍藏字画,参加了多场义捐义演。
大事记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二级
书法造诣
突破傅统书法的模式,融汇古今,创立了物象书法流派,他曾花费数年时间走遍整个中国,研究古今书法碑文,以致将书法精气舆山河大川融于血液,功于掌指,于是物象灵感因慧而生,成为物象书法的一代宗师。他能在瞬息之间,把对天地万物的感受,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它们成为一个个鲜活本真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表逵出对事物内在实质的领悟,被誉为中华民族书法历史长河的新帆,被海内外评价为匡世奇珍,亘古未见。他创作的上万件物象书法作品,流传民间。其“禅”字如同菩萨显世;其“静"字如母女情怀;其“慈”字如王母游天;其“飘”字如同宇天航船;其“剑”字势如乾坤震撼:其“鸿”字如同大鹏浩瀚为原国家扶贫办主任刘坚题字;其“佛"字如观音和佛祖出现;其“升”字如旭日当空。他的作品形象各异,鲜明生勤,无不为观者称奇叫绝,大字左右,再配上即兴创作的诗文,惟妙惟肖。多年来,孙风和深入民间,走遍名山大川,广结善缘,把艺术无私地奉给人民,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人物生平
现任中国策划学院教授,中国策划学院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华佛学网书画艺术中心主任,曾任第三届河北省扶贫开发协会顾问,《中华人物》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等职务。孙风和于1973年赴北大荒农场插队务农,历任嫩江县哈什太初中语文教师,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中文系学员,中共河北省深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辛集市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主任,《中国特区时报》华北记者站站长,文学创作二级。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文系,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
自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始至2003年,共有36部长篇小说、散文、诗集等千万字的作品问世。其中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7千字;长篇小说:《生活的激流》30万字、《边关》20万字、《野山》50万字、《陌生之旅》50万字、《东方娇子》28万字、《珊瑚之恋》40万字、《黑血脉》50万字、《蓝沙滩》25万字、《沉沦》35万字、《十里洋场》50万字、《狂笔》50万字、《奇书》58万字、《艺魂》58万字、《返乡》20万字、《回归》35万字、《苦缘》60万字、《天涯》25万字、《不屈的土地》40万字、《苍魂》28万字;诗集《红天树》25万字、《心灵的回声》26万字、《爱河之梦》50万字;散文集:《边陲散记》25万字;长篇电视文学剧本《第十三任》18万字;长篇纪实文学:《大地赤子》50万字、《追寻》28万字、《求索》50万字、《中国劳模》25万字。上述作品贴近生活,直面人生,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