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源洙的个人简介
瞿源洙,清文学家。字时夏,宜兴人。副贡生。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从舅父储大文读书九峰楼,日与郁文、雄文诸舅氏及门下诸名士互相问难。源洙尤好古今地利形势,历代田制、兵制、选举、刑狱诸制,条分缕析,大文奇之。又...基本内容
瞿源洙,清文学家。字时夏,宜兴人。副贡生。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从舅父储大文读书九峰楼,日与郁文、雄文诸舅氏及门下诸名士互相问难。源洙尤好古今地利形势,历代田制、兵制、选举、刑狱诸制,条分缕析,大文奇之。又从伯舅右文于京山县署,县邑烦剧,簿书、钱谷、刑名及批核称稿皆有其力。暇则与诸舅中表分韵赋诗,皆推服之。归里后授徒九峰楼。雍正八年(1730),助大文修《山西通志》。乾隆十八年(1753),受聘于大中丞庄有恭,为其掌书记,一切碑铭序记、鸿事钜制,皆为其手制。东南学者翕然宗之。著有《笠洲文集》、《笠洲诗集》及《笠洲词》行于世。
作品瞿源洙在雍正八年(1730),助大文修《山西通志》。《山西通志》是由李维祯于明崇祯二年(1629)纂修的一部地方志书。
李维祯上任之后,维祯觉得自嘉靖志以后,山西又有50年未修志书,于是他便"敦请耆儒纂修山西通志,亲加考核"。大约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脱稿后,他便调升南京礼部尚书,志书未梓。时隔十余年后,由新任山西巡抚祝徽于崇祯二年(1629)作序并付梓,记事止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后世对该志的著录多有失误:《中国地方史志丛刊》1982年第6期《日本现存中国宋明两代地方志草目》中,写作"祝徽纂修";《上海图书馆地方志目录》中,著录"万历三十年修",显然是错误的。
万历《山西通志》计三十卷,分目二十。篇目为:卷一,图考;卷二,建置沿革(附疆域);卷三,星野;卷四至五,山川(附渠堰、桥梁);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田赋(附盐政);卷九,户口;卷十,祠祀;卷十一,封建;卷十二,职官(附公署);卷十三,学校(附学院);卷十四,古迹(附陵墓);卷十五,帝王(附圣母、圣后、圣臣);卷十六至十七,名宦;卷十八至二十,人物(附忠孝、义侠、侨寓、列女);卷二十一至二十三,选举(附荐辟);卷二十四,武备上(附形势、边关、城池、屯田、马政);卷二十五,武备下(附将士、边事);卷二十六至二十七,杂志;卷二十八至三十,艺文。全书约110万字。
是志卷一图考,有山西省会、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辽州、泽州、沁州凡九幅。志文各自先叙省,再叙府,旁及所领县。是志如同成化、嘉靖二志一样,对军事防卫仍予特别重视。明朝政府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修长城,仅山西境内就修筑了长达910里的"边墙",是志作了较为具体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