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诺芬

时间:2023-12-13 22:30:31编辑:小蔡

色诺芬的个人简介

色诺芬(Xenophon, 约430~354BC),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公元前401年参加希腊雇佣军助小居鲁士(Kurush,约前424~前401年)争夺波斯王位,未遂,次年率军而返。前396年投身斯巴达,被母邦判处终身放逐。他的著作16世纪就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著有《远征记》、《希腊史》(修昔底德《伯罗尼撒战争史》之续编,叙事始于前411年,止于前362年)以及《回忆苏格拉底》等。

生平介绍

色诺芬(431~西元前350年以前,或公元前444-前354年) 希腊历史学家。他的著作16世纪就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直到近代,他仍然具有崇高的声望。他客观地记录自己的经历,表述个人对时人时事的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新闻记者。他文笔流畅,具有明快优美的风格。出生於阿提卡一个富有的雅典人家庭。在雅典与斯巴达的大战时期(431~404 BC)长大成人。曾在雅典骑兵部队中服役。后来,与当时许多富家子弟一样,投拜到苏格拉底的门下。这些子弟大多不满於极端民主政治,同情曾在西元前411和前404年一度执政的右翼人士。前401年雅典重新建立民主政治。色诺芬选择了漂泊海外的生活。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更加深了他对极端民主政治的憎恶。

他一生的重大经历是在波斯王子小居鲁士的希腊雇佣兵团中服役。前401年,波斯帝国西部小亚细亚的长官小居鲁士在希腊招募雇佣军,约三十多岁的色诺芬应募。当时招募的这支军队大约一万余人。此后这支军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小居鲁士带领向波斯帝国腹地前进,当到达塔尔苏斯时,士兵们才得知了小居鲁士的阴谋――推翻波斯国王,自立为王。希腊雇佣军一方面没有退路,另一方面收到小居鲁士的许多许诺,继续前进至巴比伦附近。但是小居鲁士在战斗中身亡,由此这支希腊雇佣军陷入波斯帝国腹地。而后来军队的首领克里巧斯又被波斯总督提萨费尼斯诱捕而杀害,色诺芬被推举出来领导这军队。他率领这批远离故国约1,500公里(1,000哩)的希腊人在库尔德斯坦(Kurdistan)和亚美尼亚陌生的土地上冲杀。前400年初回到黑海之滨的希腊城市特拉彼祖斯(今特拉布宗)。这次的光辉业绩成为他的名著《远征记》的素材。此后,他在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服役。在小亚细亚时结识了他毕生推崇备至的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色诺芬曾参加阿格西劳斯所指挥的打败希腊联军的科罗尼亚(Coronea)战役。战役结束后,他陪同阿格西劳斯前往德尔斐,向雅典圣库中的阿波罗神奉献祭礼。大约就在这前后,他被雅典人判处流放。

从此,色诺芬与斯巴达结下了不解之缘。阿格西劳斯赐给他房屋和地产。他的婚姻也幸福美满。他有钱也有闲,经常出去打猎,并建造一座供奉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的神殿。约前365年,雅典和斯巴达携手反对底比斯,因而解除了对色诺芬的放逐令。色诺芬返回故乡,但依旧对民主政治不满。前355年写作《财源论》(Ways and Means),向各城邦鼓吹和平政策。在他的著作中,最富有他个人色彩的是《远征记》。这部历史叙事生动而细致,但有故作玄虚、牵强造作的地方。由於一生过著戎马生涯,也写成两部著作,一是《马术》(On Horsemanship),介绍职业骑手从事狩猎和战争的全部知识;一是《骑兵队长的职务》(Cavalry Officer),其中最生动的是讲述自己在雅典当骑兵时的种种遭遇的章节。

由於对苏格拉底的崇拜和对诡辩哲学家的憎恶,他写过三部著作(《苏格拉底的答辩》〔Apology〕、《会饮篇》〔Symposium〕和《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为苏格拉底申辩。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与同代人柏拉图的看法迥然不同。色诺芬在《居鲁士的教育》(Cyropaedia)一书中,通过叙述居鲁士所受的理想教育来说明他对於培养政治人才的见解。这是他在思想方面最有独到见解和风格新颖的作品。由於对修斯提底斯的景仰,色诺芬为修斯提底斯未完成的著作增写续篇。但他所写前411~前403年的历史东拼西凑,缺乏分析,根本无法与修斯提底斯的著作相提并论。色诺芬晚年居住在雅典,后死在阿提卡。

思想观点

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所规定的奴隶主的经济任务,是更有效地剥削奴隶,以增加由奴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农业繁荣,百业兴旺;土地荒芜,则百业凋零。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但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

色诺芬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更加提高产品的质量。

色诺芬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但他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马克思曾指出色诺芬把货币在其作为货币和贮藏货币的特殊形式规定性上作了论述。色诺芬也注意到商业问题。在他看来,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对商品货币问题的论述立足在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主要著作

⑴《希腊史》(Hellenica)

色诺芬是抱着续补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的目的开始写作史学著作的。这部《希腊史》所叙的史事始于公元前411年,而且恰好从修昔底德断笔的句子开始衔接,止于公元前362年的曼提尼亚战役。由于色诺芬本人就是一位活跃于当时的政治家,对那个时期希腊各邦的各种事务比较熟悉,有许多甚至是亲身所经历的,因此该书所记载的史实比较可靠,为后人研究公元前5世纪末和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的希腊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忒拜和斯巴达争霸的经过、以及希腊各邦在长期的战争中互相削弱的情形。

这部《希腊史》的前后体例不太一致。在第1卷中,色诺芬严格地按照修昔底德的编年顺序叙述史事、一直写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束,文笔也显得有些拘谨。从第2卷开始,他的叙述开始生动起来,涉及的内容也显得丰富多彩。另外,色诺芬在书中也采用了记载演说辞的方法,试图通过历史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显示其性格。由于他与当时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有交往,因此该书中的许多篇章带有回忆录的性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总的说来,色诺芬无论在治学态度上、还是在取得的成就上,都难以与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相比。他对历史事件及其因果关系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也缺乏修昔底德那种科学的批判态度和求实精神。他相信神谶、梦兆和预言,相信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受着神意的干预。同时,该书还明显地反映出色诺芬袒护斯巴达的倾向,从而开辟了西方史学中的一种不良风气──为亲者颂、为尊者讳,以个人的政治好恶来选择史料和评判史实。这种风气的出现,是与公元前5世纪晚期希腊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中虚假粉饰之风的兴起相适应的,可以说是虚夸之风在史学领域里的表现。后来,这种风气随着古希腊城邦危机的不断加深而继续发展。希腊化时代出现的专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御用史学,实际上就是这种“半历史的”或“非历史的”治史倾向的极端表现形式。

⑵《远征记》(Anabasis)

这是色诺芬最广受好评、流传最广泛的著作,是根据他率领那支希腊雇佣军历尽艰辛、从波斯回到希腊的悲壮经历而写成的。虽然他在书中对自己的作用做了夸张描写,但是它为后人提供了有关希腊雇佣军与波斯帝国的许多真实细节,而且还记录了雇佣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此书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教科书,向后人提供了古代希腊人的用兵之道及其实际战例,对后来的希腊兵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据说马其顿的亚力山大在同波斯帝国军队决战时,就曾利用过此书。

这部《远征记》既为色诺芬赢得了军事家的英名,也为他赢得了文人的盛誉。他以逼真的手法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感染力,从而成为古希腊文的范文之一。

⑶《斯巴达政体论》

"Constitution of Sparta"(又名《拉西第梦的政制》"Constitution of Lacedaemon")

这是一部政治制度史著作。色诺芬假装在书中把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理想化,备加赞赏;实际上不着声色地抨击了斯巴达的制度,认为斯巴达的制度欠缺本质的节制,实际上没有正确地处理欲望、虔敬等问题,并且否定了斯巴达的美德。该著作是按羞敛原则(rule of bashfulness)进行教诲的典范。

⑷《居鲁士的教育》(Cyropadia)

色诺芬最出色、最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著作。这看似是一部类似于“乌托邦”式的政治著作,也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小说”:看起来色诺芬通过叙述居鲁士的性格、品德和生平事迹,提出了他自己理想中的培养政治家的方式,同时也阐发了他自己的济世方略。但实际上,色诺芬是巧妙地采取了隐微的笔法,通过对居鲁士的反讽深刻地阐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居鲁士的教育》中的亚细亚可以被看作一个作者精心构造的政治社会。此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处理政治社会的各类人,如何实现王政,节制与正义的关联,习俗在王政中的位置,政治社会中“神”的安置,友爱的实质以及友爱对政治社会的意义、王政与爱欲之关系等重要政治哲学主题。

⑸《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

这是色诺芬为其师苏格拉底写的一部回忆录。他在书中对苏格拉底的学问、道德和石破天惊的口才做了相当逼真的描述。虽然他对苏格拉底的学说和思想的理解比较浮浅,远不及柏拉图的同类著作来得深刻,但是此书对研究古希腊哲学史和古希腊社会史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对老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著有《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辩护》、《会饮篇》等。色诺芬不是个哲学家,因此有人认为他并不能真正记载的苏格拉底思想。也有人认为,他因为不懂哲学,更能够记载一个真实的苏格拉底,这是相对于柏拉图常常借苏格拉底的言论而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言。

⑹《阿格西拉于斯传》(Agesilaus)

这是色诺芬为了凭吊他的已故好友、斯巴达国王阿格西拉于斯而写的一部传记。他感激阿格西拉于斯的知遇之恩,对传主赞赏备至。此书不仅为研究斯巴达社会史保存了不可多得的史料,而且与伊索格拉底的《艾瓦格拉斯》一起草创了西方史学编纂中的传记体裁。

⑺《经济论》

(Oeconomicus or Economics,亦译《家政论》)和《论税收》

这两部著作是现今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最早的经济专著,集中反映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对经济活动的主张。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论税收》是色诺芬晚年的作品。它主要讨论了如何改进雅典的税收制度的问题,主张要在不增加税收的前提下维持雅典的财政平衡。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当时雅典的财政状况。

▲色诺芬一生经历丰富、著述众多。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和学术界对他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却评价不高。英国史学家约翰·布瑞在他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一书中,曾这样说过:“色诺芬在史学领域和哲学领域中,都是一个浅尝,他略有文才,写过多种多样的著作。只有把那些著作加在一起,才使他在希腊文苑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他的才智是平庸的,不能深入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如果他生活在现在,也许是个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就史学方面而言,他的真正贡献是写了一些回忆录。”

我们认为:尽管色诺芬在研究和理解历史的深度上不及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但是在观察和表现历史的广度上却有他自己的特点:角度新、视野宽。与此同时,公元前5世纪末至4世纪初的希腊史事,主要是靠他的记载才流传下来的。因此,色诺芬在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容抹杀的,也有人把他和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举,称他们为“古希腊3大史学家”。

史学特点

① 扩充了历史著作的记述范围

色诺芬博识善文,他的著作涉及到政治、哲学、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成为后人综合研究古希腊社会的必读文献。

② 草创了以人叙史的新体裁

色诺芬在《希腊史》中就非常注意集中叙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他的《阿格西拉于斯传》和《居鲁士的教育》等著作,更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传记体体裁。后来,古希腊的史学家们开始逐步把传记作为史学著作的一种形式,认识到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重要性,最后终于达到了普鲁塔克《名人传》那样的高峰。

③ 重视经济生活

色诺芬比当时的任何一个史学家都要重视人们的经济生活以及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的2部经济专著中,最早使用了“经济”这个词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奴隶主经济理论,详细地记述了古希腊城邦的经济事务,为后人研究和了解古希腊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方便。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1卷中,为了说明古希腊的社会分工情况,就大量地引用过色诺芬的著作。

上一篇:斯图登特

下一篇:谭禾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