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广飞的个人简介
瞿广飞,男,1978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昆明理工大学“高毒污染物净化及资源化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主讲教师,“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个人简介
瞿广飞,男,1978年生,教授,博/硕 导。昆明理工大学“高毒污染物净化及资源化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现兼任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委员等职。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指导2个作品获全国“3D”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及微型传感器研究”获全国优秀本科论文称号。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SCI/EI收录62篇次。申请专利159项,获授权8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项,两项专利实施许可。
个人履历
1)受教育经历
2004/09-2009/03,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
2000/09-2003/07,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生
1995/09-1999/07,武汉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
2)研究工作经历
2014/12-至今,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2009/08u20132014/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2005/08-2009/08,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讲师
2003/07-2005/08,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助教
2001/06-2002/02,武汉中基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室,制图员
1999/07-2000/09,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系,助教
研究方向
1)高毒污染物的液相富集及液相催化转化技术,特别是污染物的电化学协同液相催化氧化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污染控制过程的电磁调控技术;
3)环境功能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4)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是焦化废水、养殖污水厌氧消化及降解的物理化学强化技术;
5)生物质低温催化转化研究及新技术开发;
主要成就
昆明理工大学“高毒污染物净化及资源化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主讲教师,“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获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6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2项。
科研项目
[1]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子课题―养殖污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起止时间:2014.3-2017.12)(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木质纤维素液相低温催化裂解产物演化及定向调控机制(起止时间:2015.1-2018.12)(负责人)
[3]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煤气化水声化催化氧化协同生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起止时间:2012.6-2016.12)(负责人)
[4]玉溪市高开区管委会―玉溪高开区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的处理与处置研究(起止时间:2013.5―2016.5)(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离子液/水双液相选择催化氧化PH3的应用基础研究(起止时间:2011.1-2013.12)(负责人)(已结题)
[6]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铅锌尾矿有价金属微生物浸出研究(起止时间:2011.1-2013.12)(负责人)(已结题)
[7]宁平,瞿广飞.“农村与农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大专项,2008.10-2010.12
[8]参与马丽萍负责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用高硫煤还原磷石膏制取高浓度SO2联产水泥熟料”,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06Z321,2008.1-2010.12
[9]参与宁平负责的“低浓度磷化氢液相催化氧化净化”,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52,已结题;
[10]参与宁平负责的“黄磷尾气催化氧化净化系列催化剂开发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AA649040,已结题;
[11]参与宁平负责的“含高浓度CO黄磷尾气全量部分变换制甲醇合成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68006,2008.1-2010.12
[12]参与马丽萍负责的“燃煤烟气低温除汞脱硝一体化吸附催化剂及协同效应”,教育部其它项目,KKQA200822005,2008-2010
所获奖项
l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2017年
l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2009年
l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2014年
l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分离甲烷新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7,2014年
l在线水质检测吸收的设计与构建,全国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2017年
l电磁强化木质纤维液化-射流旋转多级能源化成套设备,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7年
l有机固体废物颗粒化耦合压差强化快速生物干燥车,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