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辅顺的个人简介
彭辅顺,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1990年取得律师资格,1999年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刑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曾在湖南日月明律师事务所从事兼职律师工作,1999年7月分配到湖南大学法学院工作,2005年5月起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刑法学教研室主任,刑事法学科硕士生导师组组长。
社会兼职湖南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比较刑法,侧重研究刑法的人权保障、刑事立法。
讲授课程
《刑法学》(本科生)、《中国刑法总论》(刑法研究生)、《外国刑法》(刑法研究生)、《刑法专题》(法律硕士生)。
科研项目
主持课题《刑法人权保障功能的理念与实现》,2009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成果立项资助项目(编号09CGA01)。
《刑事责任量的根据研究》,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编号CLS-D1034)。
《贿赂犯罪立法的协调性问题研究》,2010年中国行为法学会部级法学课题(编号(2010)学研032)。
《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研究》,2009年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XJ 2009C 31)。
参与课题《贿赂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谭志君主持,省教育厅项目,2002-2004。
《罪犯人权的人性基础研究》,第二负责人,丹麦人权项目,2004-2006。
《刑事制裁的力度研究》,赖早兴主持,省教育厅项目(06B099),2007-2009。
《长株潭城市群社会治安管理与犯罪预防研究》,2009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学术成果
主要成果已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CSSCI、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收录论文16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他人合著2部,参编教材3部。
著作教材个人专著:《刑法人权保障功能的理念与实现》,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与陈鹏展合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与孙昌军等合著:《模拟刑事审判庭》,湖南出版社2003年版。
参编《刑法》(第二版)(黄京平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编《刑法案例教程》(黄京平教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编《刑法案例分析(总则)》(第二版)(黄京平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代表论文《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探讨》,《河北法学》1998年第5期。
《论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的死刑案件再审》,《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
《小议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主体》,《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法院受案错误,原告能否索赔?》,《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刑法目的的若干思考》,《法学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共同教唆犯》,《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刑法修正案的若干思考》,《政法论丛》2004年第3期。
《想象竞合犯中从一重处断原则的适用》,《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3期。
《论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河北法学》2004年第11期。
《贿赂犯罪的权力分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税收犯罪死刑废止的可行性分析》,《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刑法解释方法与人权保障的实现》,《政法论丛》2007年第1期。
《论我国刑事和解的立法化》,《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
《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几点思考》,《东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假释立法之检讨》,《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论我国刑法第69条中的“酌情”》,《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人民监督员制度之检讨与改进》,《河北法学》2010年第2期。
《聚众犯罪的立法检讨与改进》,《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我国刑事和解的社会基础探析》,《新视野》2010年第1期。
《介绍贿赂罪是否包括介绍受贿》,《人民法院报》2005年8月30日。
《从理论到实践:我国税收犯罪死刑废止问题研究》,赵秉志主编:《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非法经营罪研究述评》,《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所长盗卖馆藏文物,定罪贪污》,《人民法院报》2006年2月7日。
《有权刑法解释与人权保障》,《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荣誉奖励
撰写的《假释制度在人权保障上的缺陷与完善》获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中国法官协会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刑事法律制度的科学构建及法律适用高层论坛”征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