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鲲(历史人物)的个人简介
齐 鲲(?~1814年)字鹏霄,又字北瀛,侯官县齐安乡(今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齐安村)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成进士,改庶吉土,授编修
基本资料
姓名:齐鲲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76年
国籍:中国
时代:清代
籍贯:福建福州
民族:汉族
身份:举人
生平
住玉尺山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第二名,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出使琉球,充册封琉球正使,闰五月十七日安抵琉球那霸港,国王按惯例设七宴款待[1]。后与副使费锡章合撰《续琉球国志略》。嘉庆十四年,诰授中宪大夫、翰林院正一品衔。嘉庆十七年(1812年),外放洛阳,任河南府知府。嘉庆十八年(1813年),河南大旱,齐鲲捐俸赈灾,广设粥厂。十九年(1814),调往雎州治水。着有《东瀛百咏》。有子齐祥庆,女齐祥棣。
齐姓起源
齐(Qí齐)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出自是姓,为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之后,改为齐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唐代宣城郡司马齐光,原姓是,其后代改姓齐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据《晋书》所载(下同),武都氐人有齐姓。
②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姓者。
③清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姓,为纳西族。
④今满、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齐姓。
齐鲲墓
位于福州市南郊仓山乡湖边村梅湖。墓坐北向南,三合土夯筑,三层墓埕,面宽9.75米,深15.5米。封土呈弧形,封土前竖墓碑,高1.92米、宽0.84米、厚0.14米,花岗岩质,碑文楷书:“天池。清赐进士出身醴陵尹、诰封中宪大夫、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加正一品衔、河南府尹、即选道北瀛公,暨长男妇诰封恭人许氏之寿域。嘉庆乙亥年仲冬谷旦立。”墓柱对联:“峰连凤岭开神穴,波绕梅湖种福田。”第一层墓埕前置一对三合土抱鼓,第二层墓埕前设横屏。墓志高1.01米、宽0.575米、厚0.04米,黑色页岩质,志额篆书:“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晋授中宪大夫、河南府知府、即选道北瀛齐君墓志铭。”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籍记载
嘉庆十三年闰五月初三日上奏的《册封琉球正使齐鲲、副使费锡章奏报登舟放洋日期折》记载“窃臣等奉命册封琉球国王,于五月初二日行抵闽省……臣等现于闰五月初三日由南台海口登舟……。”(《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第七十六号)
同名书法家
齐鲲原名齐金坤,1975年生于原阳,现居郑州。自幼受父齐慧海先生影响,研习书法临池不辍。后又拜著名书法家夏京州为师,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屡获殊荣倍受收藏界朋友关注。所书小楷佛经,端庄秀丽典雅,被多家寺院佛事流通处指名订购,作为馈赠贵宾的礼品如心经金刚经等,行书浪漫潇洒一股书卷气,各界朋友均有收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河南省中国书法院院委、黄河人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古玩商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原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