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宪诚的个人简介
齐宪诚,男,民间艺术家,擅长陶瓷书法。他花费了十年时间创造了巨著手抄小楷《红楼梦》。
简介
民间艺术家齐宪诚先生在景德镇已经整整生活了八十三年,由于其父与著名的景德镇珠山八大山人中的王琦和汪野亭为好友,其流畅优美的书法在请少年时代就得到著名的珠山八大山人中的王琦和汪野亭的指导,并且齐老与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章鉴为同窗好友,经常在一起鉴赏和切磋书法。
退休后,齐老以艺会友,以书法交友,不断创新,以宏大气势,花费十年时间创造了巨著手抄小楷。
创造历程
几年如一日,守住寂寞,专注于自己的选择。现在,120回的《红楼梦》已经抄到113回了,还剩最后的7回。齐宪诚计划2005年的新年到来时,完成这本历经5年手抄的《红楼梦》。齐宪诚说,手抄《红楼梦》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他的生活由此变得简单,心境也变得平和。
以前的齐宪诚,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逛着,他是个急性子闲坐不住的老人。和许多老人一样,除了爱逛街,齐宪诚没事还喜欢看看报纸,和家人邻居打打麻将。
可是自从抄写《红楼梦》后,齐宪诚不得不放弃其他的兴趣爱好。现在,齐宪诚老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是这样的:早上6:00起床,每天抄写3页宣纸的《红楼梦》,上午2页,下午1页,前后共要花去5个小时,一般整个上午齐宪诚就呆在书房里。
只有每天的计划都完成了,剩余的时间齐宪诚才外出散散步。
用齐宪诚老人的话说,现在是连看报的时间都没有了。只有外出散步时,偶尔在街边的报栏里看看。他最感兴趣的是政务和治安整顿方面的新闻,他主要通过报纸来了解社会。
齐宪诚的子女都非常支持老人抄写《红楼梦》,因为读书的同时又练习了书法,对老人修养身心很有好处。以前坐不住的齐宪诚,现在能屏气凝神安安静静地在书房坐上几小时,专注抄写《红楼梦》,而且几年下来,从不间断。
兴趣爱好
说起当初是什么动力让齐宪诚下这么大的决心,要一笔一画手抄一本《红楼梦》,齐宪诚的回每件事有些出人意料。应该说,齐宪诚老人并不是一个地道的红迷。因为他说在抄写《红楼梦》之前,甚至没有读过《红楼梦》。但是,《红楼梦》是他的至爱,尤其是电影的越剧《红楼梦》。他对《红楼梦》最初的兴趣就来自早年看的越剧电影。回忆起当年,齐宪诚老人显然变得激动起来。齐宪诚说,越剧《红楼梦》在全国可谓轰动一时,当年想看一场越剧《红楼梦》,要靠开后门才可以买得到票。而他和现已过世的老伴,当年最喜欢看的就是越剧《红楼梦》。真正退休在家后,某一天心血来潮,齐宪诚灵光一闪,就下了这样一个决心,把《红楼梦》手抄一遍。
因为之前只看过被改编的《红楼梦》,而且是电影,所以,齐宪诚这次手抄《红楼梦》,是一边读,一边抄,算是第一次真正拜读这部名著。
其实,齐宪诚一个人在书房静静抄写《红楼梦》的时候,不仅会随着《红楼梦》千曲百折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而感喟,还会常常想起样喜欢越剧《红楼梦》的老伴,想起他们曾经的年轻岁月。
家庭信息
齐宪诚出身富家。在解放前,齐宪诚的父亲齐鉴章在市里算得上一位名流。齐家家势显赫,家产颇丰,一共经营了5家店面,在三闾庙开着全市最大的一家粮食店,而且,市某国有企业在建国初期公私合营之前是齐鉴章家的一处私产,当时叫瓷土厂(矿),经营上好的瓷土,信誉很好。
齐宪诚还有一个哥哥,哥哥跟父亲做生意,而他则在16岁时考入了当时的景德镇师范。用齐宪诚的话说,在旧社会,家里有了钱,一定得有人从政,不然很难守住家业。于是,齐宪诚的父母寄希望于齐宪诚能做个文化人,以后有机会从政。
师范毕业后,齐宪诚分到当时的第一中心小学当教员。后来调三小学任教。在1953年公私合营之前,齐宪诚还曾在当时的田户粮食管理处东埠(音,现在瑶里一带)办事处任职。上世纪50年代,在许多民族企业公私合营之后,齐宪诚到原料总厂任会计,一直到1979年退休。
齐宪诚一共育有7个子女,6个女儿1个儿子。儿子最小,1977年恢复高考后,1979年考入大学。本已退休的齐宪诚因为儿子考上大学,家里增加了一笔不小的花销,所以继续在一些民营和街道企业做会计,一直到1997年70多岁才真正回家修养。而齐宪诚的儿子也不负厚望,研究生毕业后,现在北京一家知名外企任职。子女都已有不错的归宿,齐宪诚现在生活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遭遇劫难
齐宪诚在做了几十年的富家公子后,在中年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晚上就穷了。”
文革初期,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齐宪诚一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那时候虽然睡不安稳,但主要还是“陪斗”。
后来局势混乱,齐宪诚一家所有的家产突然被造反派洗劫一空,甚至生活用品都被拿光了。住房被没收后,齐宪诚一家被赶到了老罗汉肚,男女老少四五个人挤住在一间小房里。
齐宪诚这位昔日“谁都瞧得起”的富家子弟,一夜间成了社会上的“二等公民”。
对于那段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的日子,齐宪诚说的不多。他只是指着自己家里中堂上挂着的一幅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画像,对记者说,我很感谢他们,这画我会一直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