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礼的个人简介
秦礼,字宗周,出身于丰润县秦庄,是反清革命组织“铁血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铁血会” 京北部军司令。1912年1月,因组织张家口起义而牺牲,秦礼身高力大,少年时弃文习武,毕业于保定武备学堂,因刀枪娴熟,善使大刀,人送外号:大刀秦礼。
基本情况
身高力大,少年时弃文习武,刀枪娴熟,广善交游侠义之士,主张武力推翻满清王朝。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首都革命”。
为实现其主张,变卖家产,远游关外,结交侠士、马匪,组织秘密革命团体铁血会,他为京北支部长。铁血会拟定1911年清军秋操,京城空虚之时起义,占领北京。但因辛亥武昌起义,清廷取消秋操,起义计划未得实施。随后,他又率兵联络山西民军,光复山西等地,因未提防清察哈尔都统黄懋澄的诈降诡计,被俘牺牲。
秦礼主张武力推翻满清王朝,是清未北方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了实现其主张,变卖家产,远游关外,结交侠士、马匪,组织秘密革命团体铁血会,任“铁血会”京北部军司令,其公开身份为察哈尔商会会长。
参与事件
1904年秦礼等人跟随清未举人丁开璋(丁小川)来到东北,成立了“抗俄铁血会”, 秦礼是清未爱国抗俄组织“抗俄铁血会”二十八路首领之一,他们在东北各地相继开展了一连串激烈的抗俄战斗,给沙俄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
1905年,丁开嶂与铁血会众首领秦宗周、丁东弟、刘兴训、王治增等议论北方革命形势,认为只依靠东北一部铁血力量,不足包围清都北京,于是秦宗周在张家口地区以“救命军”的名义创立革命军,壮大铁血会的力量。
为进一步壮大革命组织,铁血会众首领广泛发动群众,以各种名义,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绥远、热河、察哈尔、内蒙、外蒙、河北、山西等地发展铁血会组织。
1907年,丁开嶂、秦宗周等革命党人以唱戏的名义,在丁开嶂家乡―丰润南青坨村,成立北振武社(实际上作为铁血会总部)。
北振武社成立期间,丁开璋、秦宗周、黄际隆、丁东弟、冷蔚森等革命党人利用每天开戏之前和场幕的区间,登戏台演说革命。
至此,抗俄铁血会改名为北洋铁血会。分为京东、京北、边外、关东4个支部。有铁血会员十万众。铁血会已成为北方革命的中流砥柱。丁开璋、秦宗周、黄际隆、吴禄贞也成为辛亥革命北方的孙中山、黄兴式的人物(当时就有“南有孙中山、北有丁小川”之说)。
1911年5月,丁开嶂与秦宗周、黄际隆、丁东弟、王丕显议定,在清军秋季操练之际,由清军秋操总指挥吴禄贞接应,乘京城兵力空虚之际,指挥有枪的铁血会员混入京城,以铁血会京东部军为发难军,关东、边外、京北三部军援助,在北京起义、攻打皇宫。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暴发,清廷停止秋操,各路清军返回原驻地,城内四处戒严。北京城许出不许进,铁血会准备几个月的京畿起义,没能进行。于是铁血会总部决定分别在天津、保定、张家口、滦洲、阳高、大同等地发动起义。秦宗周、黄际隆二同志骑快马立即奔向铁血会的四个支部,通知各路军准备起义。
秦宗周与保定来张家口谋划起义的同盟会员张雨岑、南琴轩、段炳中、同仁医院反清志士李飞仙等人在同仁医院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张家口起义的计划,成立了张家口起义总指挥部,同时确定了起义成功后军政府的人事安排。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秦宗周领导的“铁血会”京北部军。
会后,按照起义计划,由段炳中急赴天津与王葆贞一起在天津通过一个地理老师筹办军火。由山西民军负责通过铁路押运,以铁路工人组成的马德山部负责掩护。起义所需武器,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铁血会”员手中。
1911年12月24日,铁血会京北部军司令秦宗周及部将马壮、芦占魁各领一支军,会合了山西民军计划起义于阳高、天镇、大同。马壮、芦占魁部下与山西民军同驻山西境内,秦宗周率军驻于张家口内,防止清兵北出。
1911年12月26日,山西民军高志清等3人,由天津向张家口押运军火时,因害怕炸弹在中途爆炸,被清政府密探侦知,而被清兵捕获,到张家口后,清庭通过严刑,获得革命党人在张家口起义的举事名单。察哈尔都统黄懋澄考虑到秦宗周武装部队人多势众,知道强逮不妥,遂假意请秦宗周过府议事,秦宗周部将李鸿恩马上考虑到这是清庭的阴谋,阻止秦宗周,劝其不要去,秦宗周事先并不知道起义计划已经泄露,他认为,如果不去,就有可能暴露起义计划,他自恃武功高强,大意轻敌,不听苦谏,在做了最坏的布置后,执意要去,李鸿恩派高云汉速赴铁血会总部向丁开嶂报告,并催接济军火。李鸿恩与尹德威商议,暗带手枪,与秦礼同行,以防不测。
秦、李、尹3人入署时敌伏兵四出,秦、李、尹大喊杀贼,与敌人搏斗,伤敌2人后,秦宗周跳墙突出重围,但看到两位爱将未能出来,秦宗周又跳进墙内去营救,不料,被拌马索拌倒,终因寡不敌众,被擒。秦宗周3人被擒后,受尽梏刑(抱烧红的铁桶、走烧红的钢板)坚贞不屈,保全了起义部队,为其它同仁脱险争取了时间。
12月29日,秦礼、李鸿恩、伊德威3人与山西民军高志清等3人,共6人,同时被腰斩于张家口西沙河署前河套内。张家口起义夭折。
张家口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张家口起义部队和众多反清人士却保存了下来,为日后推翻满清统治,实现共和,提供了武装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