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娟

时间:2023-12-11 09:10:05编辑:小蔡

邱丽娟的个人简介

邱丽娟,女,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89年于 东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5月-94年6月,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和IowaStateUniversity从事 大豆和 玉米的分子...

人物简介

邱丽娟,女,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89年于 东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5月-94年6月,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和IowaStateUniversity从事 大豆和 玉米的分子遗传研究。现任世界大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兼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九五”以来,主持和完成国家攻关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鉴863,973等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大豆新型分子标记开发和利用、重要性状的新基因发掘与功能定、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大豆育种新方法研究和种质创新等。新克隆并在GenBank注册玉米及近缘野生种a1基因序列32个;“大豆耐盐基因分子标记及获得方法和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品种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方面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13名。

人物事迹

勤奋好学,立志农业

邱丽娟,1963年5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她是一个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好少年,小学和中学时代连年三好。1980年在城市长大的她考取了东北农学院,可她对农学专业研究什么全然不知,但丝毫没有后悔。入学后在农业百花园中的“土腥味”的熏陶和老师们奉献农业精神的影响下,很快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就熟悉了农学专业,而且懂得了农村的落后面貌等待着年轻一代用现代科技去改变,于是她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农业。从此她与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坚信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才智发展得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她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吸允着农业科学的“乳汁”,一口气在东北农学院苦读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择优分到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事大豆资源研究工作。

来所后,在著名大豆资源专家常汝镇研究员的指导下,她很快就进入角色挑起了重担。先后参加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繁种和农艺性状鉴定”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大豆种质拓宽与改良”及黄淮地区早熟夏大豆育种理论研究等重要科研课题。她谦虚谨慎,虚心向老专家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富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听说在她的日程表中,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田间、实验室、办公室和宿舍就是她的“四点”行程轨迹。经过三年努力,她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同龄人中显露头角,让同行专家刮目相看,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这就是她常用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座右铭。在实践中她感到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为了向世界科学前沿进军,就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于是,1993年她离开心爱的、年仅2岁的女儿赴美作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借与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接触的机会和国外的先进实验条件,争分夺秒地潜心钻研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1998年回国后,她还没来得及回老家看看阔别数年的父母就马不停蹄地投入紧张的研究工作。

敢于拼搏,勇于创新

邱丽娟工作起来常常忘记了辛苦和疲倦,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她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863”、“973”、“948”、国家引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等15项国家级专题和子专题。“九五”期间她组织十余个科研单位从新编目的大豆品种资源中选出具有单个优良性状的种质200余份;完成了9份农作物种质优异性状的遗传分析;创造出了30份改良创新种质,其中有6份在国家优异种质后补助评审中被评为一级,11份被评为二级,5份被评为三级。这些新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夫不负有心人”。她在国外孜孜以求学到的分子标记先进技术终于派上大用场。她利用BSA法鉴定大豆耐盐基因PCR标记和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东北3号株系的RAPD标记。其中大豆耐盐基因PCR标记获得方法和应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抗SMV基因标记已转化为SCAR标记,并用重组近交系群体定位于F连锁群,与已定位的Rsv1位点有差异。利用筛选出的两个重要基因分子标记和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基因SSR标记,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抗花叶病毒病、耐盐和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抗性种质,为抗性育种的杂交亲本选择奠定了物质基础。利用蛋白质和SSR标记进行前景和背景选择,不仅缩短了育种周期,还培育了大豆脂氧酶缺失近等基因系,为优质大豆生产创造了条件。

“不需扬鞭自奋蹄”。面向未来,她深感任重而道远。为了使自己研究的领域尽快赶上国际前沿,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国家“十五”、“863”“大豆优质多抗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聚合育种技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973”“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豆类新种质的创造”,和国家基础工作“大豆基因型鉴定”等重大项目研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梅花香自苦寒来”。邱丽娟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大豆品种资源事业,她用滴滴艰辛的汗水播撒和浇灌的科技“种子”结出了累累硕果。十多年来,经过她及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在大豆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得成绩,其中“八大粮食作物抗病虫鉴定”1993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豆耐盐性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三类优异品质新品种”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豆品种资源的分子标记鉴定”获农业部科技鉴定成果;栽培大豆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研究与应用1999年通过安徽省鉴定;克隆了32个玉米和玉米近缘种A1基因,其序列于1996年在国际GEGEBANK注册;大豆耐盐分子标记及获得方法和应用1998年获国家专利(第1名);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大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参与编著科技著作4部。已培养博士2名,硕士5名;在站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7名。

上一篇:齐红威

下一篇:舒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