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珍

时间:2023-12-11 07:10:02编辑:小蔡

邵珍的个人简介

邵珍,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嘉庆二年(1798年),享年74岁,清代费县方城社邵家村人(今属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原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家境虽不富裕,可经常接济邻里,不求回报,当地人尊称邵珍为“方城公”,把他比作后汉隐士韩康。

人物生平

邵珍,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嘉庆二年(1798年),享年74岁,清代费县方城社邵家村人,原为一名乡村医生。费县方城邵氏祖籍河南洛阳,明代洪武年间迁费县。据前顺天府房山县知县费县毛家河进士刘淑愈为邵珍撰写的墓志铭(墓碑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记载,邵珍年少时酷爱读书,孝敬父母,对兄弟关心备至,帮助抚养教育侄辈,可谓孝悌双全。他家境虽不富裕,可经常接济邻里,不求回报,当地人尊称邵珍为“方城公”,把他比作后汉隐士韩康。

当时在费县任职的黄知县也是一个贤德的官员,早闻邵珍的事迹,对他非常赞赏,但二人一直未曾见面。后来黄知县得病(据邵珍后人邵维桓介绍,当时是黄知县的母亲得病;邵珍先生墓志铭则显示为黄知县本人得病)久治不愈,有人推荐了民间医生邵珍。邵珍是忠厚老实人,只去了两次,用了些平常药就把知县的病治好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黄知县觉得邵珍是个实在人,就安排邵珍去做监工,修建乾隆皇帝的万松山行宫。

行宫工程施工复杂,千头万绪,邵珍恪尽职守,事无巨细,账目丝毫不差,自己一丝一毫不沾,还节余了不少木料。黄知县感叹道:“邵,方城真端士也。”

黄知县把剩余的房料奖励给邵珍,说:“你是个老实人,家里又这么穷,就带回去盖个宅子吧。”据清光绪《费县志》记载,黄知县名叫黄熙中,在费县任职时间约为乾隆三十九年至乾隆四十四年。邵珍的房屋建成时间也是此时。

邵珍故居

邵珍新居刚建成时,为北京四合院样式。正房五间为瓦房,南屋五间为草房,东西厢房各三间,也是草房。正房高5.6米,宽6米,长17米,为明三暗五格局。房屋正中有两根立柱,有通往后花园的后门。两侧各隔一间房,门为双门,砖券拱形门。正门两侧各有一根立柱,门窗选用上好木料,至今无虫蛀、腐烂现象。老宅现由邵珍后人邵士钦(临沂市模范教师)居住使用。

老宅传到邵世钦曾祖父邵会廷时,将宅院分给两个儿子:一份是南屋草房带三四亩地;一份是正房五间瓦房。大儿子要了南屋草房和三四亩地;二儿子邵宝明(邵世钦的祖父)则要了瓦房。虽然住的房子好,没有土地让邵宝明生活的非常窘迫,无奈下东北谋生。好房子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却带来了无数麻烦。战争期间,各方势力认为有好房子,家里一定很有钱,摊派的钱粮也特别多。每次幸亏有村里出面证明他们家里很穷,才让他们得以解脱。

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南屋和东西厢房早已荡然无存,但正房五间瓦房却保存得非常完好,他记录着邵珍作为一个小小监工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对研究当时的建筑艺术和万松山乾隆行宫的基本情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邵珍墓碑

邵珍先生的墓碑现在位于邵家村村委后面的邵氏碑林,邵氏碑林内除了谱碑外,另有8块个人的墓碑,这8块碑都是邵珍及其家人的墓碑,由此可见当时邵珍家族的兴旺。8块墓碑均坐北朝南,自西至东依次为:邵珍长子、邵珍五弟、邵珍三弟、邵珍侧室、邵珍、邵珍父亲、邵珍祖父、邵珍曾祖父之墓。

邵珍先生的墓碑曾造破坏,断为几截,虽已修复,但仍有一些字难以考证,以下为墓志铭原文及释文:

邵珍先生墓志铭(原文)

文学席C先生,讳珍,方城人也,因号方城公。父文臣,字元宰,太学生;母李孺人;兄珩,字楚玉,业儒早逝;三弟万年,字璐C,武庠生;四弟Z,字瑜C,太学生;五弟允中,字诚斋,由诸生贡成。均早逝。公弱冠游庠,笃志读书,事亲食色养,旋弃举子业,襄家事,丁外艰,哀毁逾礼,丁内艰,亦如之,人咸以此重方城公。方城公念楚玉不嗣也,以己之次子克漠,带产出继,为立碑碣。又念诚斋公之不禄也,抚诸孤而训诲之,所造就居多,马伏波之诫兄子弟五伦之,抚侄辈不是过也。家本素封,又以其盈余分润邻族,间施药饵,济人不求报。

邑宰黄公,贤吏也,慕公名不获面,时黄公遘疾,延公治,公至而黄公有间,遂定,交如平生。会圣驾南巡,营行宫于万松山之阳,黄公以公为监理,千绪万端,罔有遗漏,楚楚然,井井然,无丝毫侵渔。黄公叹曰,邵方城,真端士也。后嘉庆二年,以耆德膺谭恩,即于是年为龙蛇之岁,年七十有四。配曹孺人,生女二,侧室田孺人,生子四女二,孙十余人,曾孙十余人,元孙三四人。是宜铭,铭曰:方城一老胡皤皤尔,尔孝尔友,积则厚矣,其厚云何?康伯之卖药人来长安城里。

銮辂所经,i作监理万松山下,惟君子使薰德者良,闻风者起。我铭斯墓以告外史。

赐进士出身前顺天府房山县知县姻再晚刘淑愈顿首拜撰

孙廪生 步云敬书

]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小春谷旦

邵珍先生墓志铭(注释版)

文学席C(an,一声,同庵,草屋也)先生,讳珍,方城人也,因号方城公。父文臣,字元宰,太学生;母李孺人;兄珩(heng,二声,古玉器名),字楚玉,业儒(以儒学为业)早逝;三弟万年,字璐C,武庠生(武科举选拔,作为将军的未来人选);四弟Z,字瑜C,太学生;五弟允中,字诚斋,由诸生贡成。均早逝。

公弱冠(20岁)游庠(庠,xiang,二声,原指周代的乡学,后泛指学校;游庠,就读于府或州县的学宫),笃志读书,事亲(侍奉双亲)食色养,旋弃举子业,襄(帮助,辅佐)家事,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哀毁(因悲伤哭坏了身体)逾(通逾,超过)礼,丁内艰(旧指母丧),亦如之,人咸以此重(敬重)方城公。方城公念楚玉不嗣(无后)也,以己之次子克漠,带产出继,为立碑碣。又念诚斋公之不禄(士之死曰不禄)也,抚诸孤而训诲之(抚养侄儿长大并教导训诫他们),所造就居多(成就了很多人才)。马伏波(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时,为新城大尹。后依附隗嚣,继归刘秀,攻灭隗嚣,为陇西太守。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马援的一封家书叫做《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这封信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在信中,马援针对两个侄子喜欢议论别人,爱结交轻薄侠客的弱点,以自己平生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之诫兄子弟五伦之,抚侄辈不是过也(抚育侄辈如此认真不会超过这样)。家本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即因出身低或因入仕的苛刻条件所限,无法通过做官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后通过经商或其它劳作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有了社会地位以后的称谓),又以其盈余分润邻族,间施药饵,济人不求报。

邑宰黄公,贤吏也,慕公名不获面(仰慕邵公的姓名但未曾谋面),时黄公遘(gou,四声,相遇、遭遇的意思)疾,延(请)公治,公至而黄公有间(有看法),遂定,交如平生(黄公开始对邵公有看法,后来没有了。这里涉及到一个典故:邵公给黄公号脉的时候,黄公给邵公点了一袋烟,邵公张嘴把烟杆衔在嘴上,连声谢谢也没说,黄公认为邵公架子大,此举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其有些看法。后来知道邵公因号脉时需集中精力才没有说谢谢,也就没有看法了。两人从此定下交情,就像老朋友一样;平生,旧交情,老朋友)。会(恰逢)圣驾南巡,营行宫于万松山(今崮子)之阳,黄公以公为监理,千绪万端,罔有遗漏,楚楚然,井井然,无丝毫侵渔(侵夺,从中侵吞牟利),黄公叹曰,邵方城,真端士(端人,正直的人)也。后嘉庆二年,以耆德(耆,qi,二声,六十岁以上的人,泛指年高;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膺谭恩(受到皇上赏赐)。即于是年为龙蛇之岁(岁在龙蛇,指命数当终;此句指邵珍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四。配曹孺人,生女二,侧室田孺人,生子四女二,孙十余人,曾孙十余人,元孙三四人。是宜铭(这样的人应该为他撰写铭文),铭曰:“方城一老胡皤皤(po,二声,头发白的样子)尔,尔孝尔友(如此孝顺和友善),积则厚矣(积累多了人就显得就很厚重),其厚云何(他的厚重怎么描述呢)?康伯(指后汉隐士韩康。康字伯休,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长安市妇孺皆知,后遁入霸陵山中隐居)之卖药人来长安城里(就像来长安城卖药的康伯一样厚重)。

銮辂(辂,lu,四声;銮辂,又名銮驾,指皇帝的车架)所经,i(通乃)作监理万松山下。惟(希望)君子使薰德者良(受邵公熏陶而更加贤良),闻风者起(听到邵公的节操能更加振奋努力)。”我铭斯墓以告外史。

赐进士出身前顺天府房山县知县姻再晚(亲家的祖父、母称老太姻翁、姆,反之则称姻再侄、姻再侄妇。在此指有姻亲关系的孙辈)刘淑愈顿首拜。(据邵珍后人邵维桓介绍,从邵氏族谱可查,邵珍之次子邵克漠(后过继给邵珍大哥)的妻子为刘氏,既邵步云之母系刘淑愈之姑。)

孙廪生 步云敬书。

](通时)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小春谷旦(好日子)。

邵珍先生墓志铭(翻译版)

文学席C先生,名珍,方城人,所以称为方城公。父亲邵文臣,字元宰,是太学生;母亲是李孺人;大哥邵珩,字楚玉,以儒学为业,早年去世;三弟邵万年,字璐C,是武庠生;四弟邵Z,字瑜C,是太学生;五弟邵允中,字诚斋,由几个哥哥供养长大。邵珍四位兄弟都早早去世。

方城公20岁左右时在县上的学校学习,一心读书,尽心侍奉父母吃穿,不久放弃了考取举人的学业,帮助家中事务。为父亲守丧时,因悲伤而哭坏了身体,超出了常礼,为母亲守丧时也是如此,人们都因此而敬重方城公。

方城公考虑到大哥没有子嗣,让自己的二儿子邵克漠带着家产过继过去,并为大哥修建了墓碑。又考虑到五弟去世,因此抚养几个侄儿长大并教导训诫他们,并成就了很多人才。就像马伏波训诫兄长的儿子一样给自己的侄儿们讲述五伦之礼。抚育侄辈如此认真的不会超过邵公这样。

邵公家里本是平民,没有做官但通过学医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又将自己富余的钱财帮助周围邻居,经常施舍药物,救助别人但不求回报。费县县令黄公,是个贤明的官吏,仰慕邵公的名声却没有机会见面。恰巧黄公遭遇疾病,邀请邵公为其医治。邵公给黄公号脉的时候,黄公给邵公点了一袋烟,但是邵公连声谢谢也没说,黄公认为邵公此举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对其有些看法。后来知道邵公因号脉时需集中精力才没有说谢谢,也就没有看法了。两人从此定下交情,就像老朋友一样。恰巧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在万松山的南面修建行宫。黄公让邵公担任监理,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却没有遗漏,很清晰,很条理,而且黄公没有侵占丝毫财物。黄公感叹说:“邵方城,真是个正直的人啊。”

后来在嘉庆二年,邵公因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而受到皇帝赏赐,同年邵公去世,享年74岁。邵公妻子曹孺人,生两个女儿;侧室田孺人,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有十几个孙子,十几个曾孙,三四个元孙。这样的人应该为他撰写铭文,铭文写道:“方城一个老人头发花白,如此孝顺和友善,积累多了人就显得厚重。他的厚重该如何描述呢?就像来长安城卖药的康伯一样厚重吧。后来皇上的圣驾经过这里,于是就担任万松山(行宫)的监理。希望君子受到邵公品德熏陶能更加贤良,听过邵公节操后能更加振奋努力。”我为这座墓碑写下铭文来告诉那些外史典籍。

赐进士出身前顺天府房山县知县姻再晚刘淑愈顿首拜撰。孙廪生 步云敬书。

]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小春谷旦

邵珍家族

邵珍家族虽称不上名门贵族,但至少是书香世家。邵珍父亲邵文臣为太学生,邵珍兄弟及其子孙分别有庠生、武生、廪生、太学生、监生、贡生、附贡、教谕、耆宾等(此细节从谱碑上可见)。由此可见此家族之书香之气,而且这样的家风延续至今,老宅现在的主人是邵士钦,早年学过赤脚医生,后来又干过民办教师,再转公办教师,做过方城完小的副校长,无论教书还是管理都受人拥戴。邵珍事迹的主要讲述者邵维桓先生也是退休教师,最早的碑文就从邵老师处抄录而来。

邵珍墓铭为清进士刘淑愈所撰,其孙邵步云书丹。

邵步云在咸丰五年岁次乙卯被山东学道授“明经”匾额一块,同时设旗杆走马过轿门楼一座,门楼台阶为五层。

刘淑愈其人其事

刘淑愈(1796―1863) ,字亦韩,山东费县毛家河人。

幼时家贫苦读,曾为猪倌。酷好读书。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举人。1826年(清道光六年)中进士。1839年始选授河北房山县知县,因忤上爱民,在任仅百日被降用。不久,改任泰安县教谕,仍不见容于当道,又以“有文无行,难司风化”的罪名被清廷借故革职回家。刘淑愈智力绝佳,文才出众,科举生涯,一帆风顺。但因出身贫寒,受到乡宦土绅的轻视排斥。

他身处基层,深切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从而对反动腐朽的清统治阶级产生了不满。后因组织幅军反清复明,兵败被清廷杀害。

邵氏谱碑

和邵珍家族碑林毗邻的就是邵氏谱碑,记录了费县方城邵氏从始世往后的家族关系。

费县方城邵氏原籍河南洛阳,始世失讳,自朱田匣窝迁居方城,墓在韩家屯东北;二世兄弟三人,景春、景昌、景阳;景昌子一,为三世思孝,与二世俱葬韩家屯前;四世自新,墓在王家庄前;五世彦恒;彦恒子三,分别为从、典、仕,是为六世,邵家村“老三支”一说即为邵从、邵典、邵仕(邵珍祖父)兄弟三人。

方城简介

方城简介:方城是方城镇政府所在地,因北三里许有春秋战国时防城遗址,“防”与“方”谐音,逐步演化为“方城”。方城地处平原,人口稠密,毗连24个自然村,12个行政村,自古就有“一溜二十四方城”之称。二十四方城计有:东街、田家园、侯家窝、殷家村、韦寨、东亭子、宋家围子、郑家园、方家村、刘家村、东王庄、前河崖子、小西庄、西街、姚家寨、李家园、韩家村、邵家村、相家村、小王家庄、后学、杨家村、张家街、孙家寨。

方城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是方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历初一、初六是方城万人大集。方城的历史名吃“方城大锅饼”远近闻名。

上一篇:孙世灏

下一篇:阮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