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介蕃的个人简介
阮尚介:(1890-1960)字介藩,江苏奉贤人,曾考入德国柏林大学工科,并娶柏林富绅之女黛丝为妻,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造船系毕业,“三?一七”事件之后,由华人组成的校董会成了学校最高领导机构。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德语教员
人物生平
1917年3月26日校董会公推,并经教育部同意,聘请27岁的阮尚介担任校长。上任前任教于北京大学,1924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阮校长虽然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但他十分注重将全球学界的最新成果向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去学习研究。其教育宗旨为“教授高深学术,养成医工专门人才”。由此同济的 学术空气逐步形成。在阮校长的支持下。同济先后创办了《自觉周报》、《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等学术刊物。
阮校长还具体指导《同济杂志》从1921年7月1日创刊号开始,连续三期开辟了“相对论研究”专栏,介绍和评述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理论,这在国 内是领风气之先的。1922年10月7日,爱因斯坦从法国马赛出发开始了他的亚洲之行,11月9日抵达香港,然后沿着海岸线到上海。同济学生得知消息后, 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来到汇山码头,热烈欢迎他来上海访问。
爱因斯坦来到上海,引发了相对论热,一些期刊相继推出专号。其中《少年中国》1922年2月就出版了“相对论号”,文章就是同济毕业生魏时珍、 王光祁撰写的。那时他们都在德国留学,并与也是从同济毕业的留学生宗白华等一起发起组织了“中德文化研究会”。魏时珍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以哥廷根大学 学生的身份向爱因斯坦索取照片,爱因斯坦将照片夹在信里说:“你们要出相对论号,我对于这件事,非常喜欢。”也正是在上海,爱因斯坦获悉自己荣获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使他更加高兴。
1927年,因不准同济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而遭学生驱逐。1931年调任上海市兵工厂厂长、技师,并为浦东同乡会委员、征求队第六队副队长。后又调兵工署、军委军械局任要职。抗战时期曾任伪职。解放前夕。任龙烟铁矿主管。解放后,曾为南社社员,196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