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贤(研究员)的个人简介
宋秀贤,女,1966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环境科学分会委员、山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青岛市生态学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富营养化、有害赤潮防控原理和方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海洋环境中磷的新形态―磷化氢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磷化氢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释放通量和转化机制及其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赴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多次赴美国、希腊、韩国、香港等地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等。
人物简介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 973 项目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和地方政府委托等各类研究项目 10 余项;另外,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了 10 多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 50 多篇/部(其中 SCI /EI 论文 18 篇),研究成果获得各类省部级奖 4 项。所属实验室设备完善,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
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
完成人:俞志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宋秀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亚辉(厦门大学),曹西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甄毓(中国海洋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首创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术与方法,解决了国际上赤潮治理长期存在二次污染、效率低、用量大、不能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题,引领了国内外赤潮治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相关成果在我国近海大规模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技术出口美国、智利等国家,被誉为中国制造的“赤潮灭火器”,研究团队被国际同行誉为“国际赤潮治理的引领者”。
承担项目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局公益项目子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海洋专项)子课题以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等10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20多项。具体情况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华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海洋专项,A类)项目二“黑潮及其变异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课题三“黄、东海生态系统对黑潮变异的响应机制”子课题2“黑潮作用下的黄、东海化学环境演变”( 2013年7月-2018年6月)。
3. 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空间布局优化技术体系及决策服务系统应用示范―子任务2.3“基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海陆空间布局优化技术” 等(2012年1月-2015年12月)。
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我国近海藻华灾害演变机制与生态安全”第6课题“我国近海藻华灾害减灾对策与富营养化调控机理” (2010年1月―2014年8月)。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形态磷化物―磷化氢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2月)。
6.中国科学院方向项目“中国典型海域赤潮演替趋势和生态安全”子课题“富营养化变化与中国典型海域赤潮演替趋势的关系及防控对策”(2007年1月-2009年12月)。
7.青岛奥帆赛赤潮防治项目“2008年赤潮消除材料储备”(2008年7月-2009年12月)。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磷的新形态―磷化氢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释放通量和转化机制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
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关键过程与机制研究”子专题“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其特征研究”,(2005年7月-2008年7月)。
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第1课题“我国赤潮高发区赤潮生物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布特征”(2002年4月―2007年3月)。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沉积物中基质结合态磷化氢(PH3)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2002年1月―2004年12月)。
1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前沿领域项目“典型海洋污染生物标志物以及生态环境意义研究”,(2002年10月-2004年10月)。
13.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委托项目“孤东海堤K10+000新建丁坝工程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7月―2004年7月)。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沿海典型增养殖区有害赤潮发生动力学及防治机理研究” 子课题“养殖区有害赤潮治理的物理化学方法研究”(1997年-2001年)。
15. 国家“九五”攻关子专题“潮间带养殖系统卫生质量监测与分类”(1996年1月-2000年12月)。
16.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近海典型化学物质的沉积环境容量研究”(1995年6月-1997年12月)
发表文章
主要从事海洋环境富营养化、有害藻华防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海洋环境中磷的新形态―磷化氢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磷化氢在海洋沉积物中的释放通量和转化机制以及海洋微藻对其响应和利用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在Chemosphere,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PLoS ONE,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收录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编写出版专著2部。代表性论文如下:
1. Guangyuan Lu, Xiuxian Song*, Zhiming Yu*, Xihua Cao, Yongquan Yuan,2015.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odified clay flocculation on Alexandrium tamarense and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PSTs),Chemsophere, 127:188-194.
2. LU Guangyuan, SONG Xiuxian*, YU Zhiming, CAO Xihua, YUAN Yongquan, 2015. Effects of modified clay flocculation on major nutrients and diatom aggregation during Skeletonema costatum blooms in the laboratory,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inology, 33(4):1007-1019.
3. Haiyan Yu, Zhiming Yu*, Xiuxian Song, Xihua Cao, Yongquan Yuan and Guangyuan Lu, 2015.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nit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nitrate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China.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155:148-155.
4. Mei Fu, Xiuxian Song*, Zhiming Yu, Yun Liu, 2013. Responses of phosphate transporter gen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to phosphine,PLOS ONE, 8(3)e59770.
5. Yun Liu, Xiuxian Song*, Xihua Cao, Zhiming Yu*, 2013.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ofSkeletonema Costatumto different nutrient conditions,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 35(1):165-176.
6. Fu Mei, Yu Zhiming, Lu Guangyuan, Song Xiuxian*, 2013. Henryu2019s law constant for phosphine in seawater: determin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fluencing factors,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inology,31(4):860-866.
7. LIU Yun, SONG Xiuxian, HAN Xiaotian, YU Zhiming*, 2013. Influences of External Nutrient Conditions on the Transcript Levels of Nitrate Transporter genes inSkeletonema Costatum,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32(6):82-88.
8. Xiuxian Song, R.J. Morrison, Zhihua Feng, Dongyan Liu, J.J. Harrison, Zhiming Yu*, 2011. Matrix-bound phosphine in sediments from Lake Illawarra,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62:1744-1750.
9. Zhihua Feng, Xiuxian Song*, Zhiming Yu, 2008.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and possi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s,Chemosphere, 73(4): 519-525.
10. Zhihua Feng, Xiuxian Song*, Zhiming Yu, 2008.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China,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56: 1630-1636.
11. Kedong Yin, Xiuxian Song,Jun Sun, Madeline C. S. Wu, 2004. Potential P limitation leads to excess 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ine coastal plume,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4:1895-1907.
12. YU Zhiming, SONG Xiuxian, 2003. Matrix-bound Phosphine: A New Form of Phosphorus Found in Sediment of Jiaozhou Ba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8(1): 31-35.
13. 李延峰,宋秀贤*,吴在兴,俞志明,2015,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空间量化评价――以莱州湾海域为例,海洋与湖沼,46(1):133-139。
14. 孙雷,宋秀贤*,白洁,韩笑天,2015. 环境因子及不同附着基对浒苔(Ulva prolifera)孢子附着的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45(5):59-63。
15. 卢光远,宋秀贤*,俞志明,曹西华,袁涌铨,2014,改性黏土絮凝海洋原甲藻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研究,中国环境科学,34(2):492-498。
16. 卢光远,宋秀贤*,俞志明,2014,利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海水中的羟胺,海洋与湖沼, 45(5):954-958。
17. 李延峰,宋秀贤*,李虎,吴在兴,俞志明,201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环境科学研究,27(5):559-565。
18. 王志富,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刘楷,2014,有害藻华治理过程中改性粘土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稚参的影响,海洋与湖沼,45(2):233-238。
19. 王志富,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2014,改性粘土治理有害藻华方法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 稚贝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33(6):817-821。
20. 宋秀贤,俞志明*,殷克东,钱培元,2013,香港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海洋与湖沼,44(4):846-852。
21. 付梅,宋秀贤*,俞志明,曹西华,韩笑天,袁涌铨,2013,伪矮海链藻抗氧化酶活性对磷化氢的响应特征,海洋环境科学,32(6):809-813。
22. 张雅琪,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刘扬,2013,改性粘土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去除研究,海洋学报,35(3):197-203。
23. 刘云,宋秀贤,曹西华,袁涌铨,俞志明*,2012,东海原甲藻核酸和蛋白对环境中氮磷浓度变化的响应,海洋学报,34(2):153-161。
24. 秦媛媛,宋秀贤*,曹西华,袁涌铨,俞志明,2011,光照和盐度对海水介质中磷化氢转化的影响,海洋与湖沼,42(4):482-487。
25. 冯志华,宋秀贤,李小军,于海燕,袁涌铨,俞志明*,2010,磷化氢在海水中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海洋科学,34(4):79-83。
26. 张善东,宋秀贤,曹西华,俞志明*,2008,龙须菜对锥状斯氏藻抑制作用的机制,环境科学,29(8):2291-2295。
27. 宋秀贤,俞志明*,2007,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域夏季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海洋与湖沼,38(5):446-452。
28. 宋飞,宋秀贤,俞志明*,2007,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颗粒有机物δN的分布特征,海洋与湖沼,海洋与湖沼,38(6):521-527。
29. 许刚,宋秀贤,刘云,董晓丹,俞志明*,2007,转炉钢渣对两种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海洋科学,31(8):76-79。
30. 曹西华,宋秀贤,俞志明,王奎,2006,有机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机制研究,环境科学,27(8):1522-1530.
31. 母清林,宋秀贤,俞志明,2005,磷化氢在胶州湾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环境科学,26(4):135-138。
32. 张善东,宋秀贤,王悠,俞志明,2005,大型海藻在胶州湾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海洋与湖沼, 36(6):556-561。
33. 曹西华,宋秀贤,俞志明,2004,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研究,环境科学,25(5):148-152。
34. 宋秀贤,俞志明,高咏卉,2003,一种有效去除赤潮生物的粘土复合体系,应用生态学报,14(7):1165-1168。
35. 宋秀贤,俞志明,孙晓霞,2000,粘土-MMH体系对赤潮生物的絮凝动力学研究,海洋与湖沼,31(4):434-440 。
36. 宋秀贤,赵海涛,金秀兰等,1995,脂多糖诱发生物体内合成NO2和胺类化合物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14(1):119-122。
37. 宋秀贤,牟世芬,刘克纳,1994,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环境化学,13(1):87-94。
38. 宋秀贤,冯志华,俞志明,“长江口水域沉积物中磷化氢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在俞志明,沈志良等著《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2011,北京:科学出版社,pp:410-424;425-458。
39. 研究成果“一种可密封的恒压式微藻培养装置” 获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宋秀贤,付梅,俞志明,曹西华,于海燕),专利号:ZL 2012 1 0283256.9
40. 研究成果“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获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人:曹西华,俞志明,宋秀贤),专利号:ZL 2007 1 0115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