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兰卿的个人简介
谭兰卿,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於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参演过的著名电影包括:《扭纹新抱恶家姑》(1956年)、《璇宫艳史》(1958年)、《凤阁恩仇未了情》(1962年)、《七彩胡不归》(1966年)等等。谭兰卿于1981年病逝香港,享年73岁。
简介
谭兰卿(1909~1981),女,祖籍新会。粤剧演员。16岁赴美国演出,后返香港从艺。30年代被誉为粤剧四大名旦之一。曾与马师曾组织粤剧首个男女班,演出《天国情鸳》《野花香》《刁蛮公主戆驸马》等剧目。抗日战争期间,在澳门独立组班演出。抗战胜利后回香港,与薛觉先合作演出《璇宫艳史》。
概述
幼年随姊姊仙花旺、桂花棠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
1927年12月1日(星期四)晚上7时为美国“咏霓裳男女班”在美国旧金山的“永同福戏院”(Worth Theatre)演出粤剧《盲妹雪恨》。1933年香港与上海妹同时加入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成为男女同台后第一批女花旦,上海妹离开太平剧团后,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斗气姑爷》等。 擅唱小曲,有“小曲王”之称。1941年香港沦陷,谭氏转至澳门与任剑辉、梁醒波合作。 抗战胜利后长住香港,其后因身体发胖,改演女丑,她曾参演出多部电影,共143出,擅演泼辣家姑。?
1975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1969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1981年3月13日(星期三) 上午11时许准确到理发店烫头发,在家门召唤的士时,突然因高血压昏倒去世。 1981年3月15日(星期日) 以佛教仪式在北角的香港殡仪馆出殡,由香港的八和会馆仝人主持,并由黄炎、麦炳荣、袁耀鸿、林家声、刘月峰、何鸿略扶灵。?遗体在1981年3月16日(星期一) 在歌连臣角火葬场被火化,骨灰安放在屯门的道教之青松观。
从艺经历
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二十年代末,她从美国回国,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及隶菱花影剧团演出。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一九三五年,在香港与马师曾合组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等。曾参与多个名粤剧团,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花锦绣剧团等等,与多位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麦炳荣等等,主要剧目有《花颠娇》、《孟丽君》、《凤阁恩仇未了情》等等。后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
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她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她第一出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
她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血压高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谭兰卿二十年代末,从美国回国,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及隶菱花影剧团演出。她於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其後,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一九三五年,她在香港与马师曾合组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锺无艳》等。她曾参与多个名粤剧团,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花锦绣剧团等等,与多位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麦炳荣等等,主要剧目有《花颠娇》、《孟丽君》、《凤阁恩仇未了情》等等。
特点
後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
第一次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後一出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因高血压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谭兰卿是花旦的大阿姐,上海妹也曾在她下面当过二帮花旦,她这个大阿姐也确实给后面的姐妹们带了一个好头,当时粤剧流行唱“小曲”,把“小曲”混合在粤曲里唱。当时“小曲”的来源很杂,有的是英文流行曲,有的是国语时代曲,这种对粤剧的创新可能受到有些人非议,但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得到了百姓听众的欢迎。谭兰卿对于这种创新十分认同,还把这种“小曲”唱法发挥到了极致,以至有老艺人把她称为“小曲王”,甚至一次在澳门演出时,她连钢琴也用上了,因为唱小曲多,用钢琴比较容易伴和。同时谭兰卿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也不排斥,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
成就
在旧戏班中班规森严,等级分明,谭兰卿作为大阿姐的地位一直没有人去挑战,但她也确实有做大阿姐的资本。
无论是先前唱花旦还是后来演丑角,谭兰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唱曲很“清楚”,往往与乐师“拍和”并无曲谱遵循,主要是靠“听”,靠艺人唱曲时的提示。所以艺人唱曲时所给予的提示最为紧要。音乐与唱曲讲究“拍和”,而“拍和”并不是音乐与唱曲“一齐出声”的意思,这是一种功夫和造诣。谭兰卿在这方面的功夫做得很老到,令音乐的拍和来得很舒服。
评价
谭兰卿的声线很圆滑,声底甚佳,唱曲时节奏很稳定、节奏分寸把握很准。她的歌腔很露字,其气息又充足,声音很清楚。演戏时,旧时的戏院也不算小,在传声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她的声音也传得很远,从第一二行位到最后一行位都听得清楚。总括来说,她的声音有“肉”,也有力度,声音显得很“溜滑”,没有半点“粗涩”的杂质。
地位
谭兰卿是花旦的大阿姐,上海妹也曾在她下面当过二帮花旦,她这个大阿姐也确实给后面的姐妹们带了一个好头,当时粤剧流行唱“小曲”,把“小曲”混合在粤曲里唱。当时“小曲”的来源很杂,有的是英文流行曲,有的是国语时代曲,这种对粤剧的创新可能受到有些人非议,但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得到了百姓听众的欢迎。谭兰卿对于这种创新十分认同,还把这种“小曲”唱法发挥到了极致,以至有老艺人把她称为“小曲王”,甚至一次在澳门演出时,她连钢琴也用上了,因为唱小曲多,用钢琴比较容易伴和。同时谭兰卿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也不排斥,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