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洪(教授)的个人简介
汤洪,男,汉族,1977年3月生,重庆云阳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汤洪教授 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复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中华书局出版《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学术专著,获四川省第十七次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教育部项目“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与融合”等课题。 研究专长于中国秦汉文学、文化等。
其主持的“立足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拓展多层次多领域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物经历
汤洪,男,1977年3月生,重庆云阳人。文学博士,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韩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为韩国汉拿大学、泰国蓝康恒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等大型单位开展传统文化培训。
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汉语国际教育。曾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延边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在中华书局出版《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学术专著,主编《嘤鸣集韵――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集》。
代表作品
《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专著)、《从邹衍到屈原:“大九州”理论对屈辞的影响》(论文)、《班固评屈“露才扬己”说当为贾逵语》(论文)、《公义的审判――《离骚》与《约伯记》主题再比较》(论文)、《1700年“支那”语源研究综述》(论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论文)、《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文著作
2019年
汉代楚辞诵读考论《文学评论》 2019年第4期
《论语》“慎终追远”诂释《中华文化论坛》 2019年第1期
赋文体渊源再论《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第1期
2018年
孔子人格修炼的三重境界 出版源《光明日报》2018年06月09日11版
《论语》篇章结构研究述评 出版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2-46
2017年
“峨眉”语源考 出版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6):85-91
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出版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6-20
《离骚序》“露才扬己”作者考辨《光明日报》文史哲周刊文学遗产 2017年8月14日 第13版
2016年
《论语》中的“学”“习”观《中华文化论坛》 2016年第6期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
2015年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 出版源《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1):71-75
由屈辞古地名的文献阐释看中国古地名文化 出版源《社会科学研究》,2015(1):193-198
2014年
从邹衍到屈原:“大九州”理论对屈辞的影响《文学评论》 2014年
屈辞“羲和”文化再解读 出版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8-132
《天问》“黑水”岐说探微 出版源《中华文化论坛》,2014,No.97(5):15-22
屈辞篇目再探讨 出版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33(1):120-124
2013年
历代注疏对《楚辞》地名解说的讹变――以“三危”为例 出版源《社会科学研究》,2013(5):180-185
屈辞所涉赤道与北冰洋研究――《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再探索 出版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4):64-67
屈辞“昆仑”再探索 出版源《中华文化论坛》,2013,No.85(5):38-48
2012年
屈辞“西极”再探索 出版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6):81-86
1700年“支那”语源研究综述《中华文化论坛》 2012年4期
屈辞“崦嵫”再探索 出版源《文史杂志》,2012(3):38-41
2011年
从丝路看屈辞外来文化的可能性 出版源《中华文化论坛》,2011,No.73(5):87-92
2010年
流沙?赤水?不周?西海――《离骚》地理再探索 出版源《中华文化论坛》,2010,No.67(3):52-61
文化全球化视野下的地域文化研究――东亚人文学会第十届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出版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7 (3) :142-144
2009年
《离骚》“悬圃”新释 出版源《中国楚辞学》,2009(1)
洪兴祖《楚辞补注》所载《离骚序》作者再探寻 出版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7 (2) :61-65
屈原与约伯:生与死的不同抉择――《离骚》和《约伯记》比较研究 出版源《思想战线》, 2009 , 35 (3) :131-132
"九天"新释 出版源《文史杂志》, 2009 (2) :24-26
公义的审判:《离骚》与《约伯记》主题再比较 出版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85-89
2007年
《白头吟》考辨 出版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143-146
对PSC新《大纲》“朗读”项调整的思考 出版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5 (1) :105-107
2006年
蜀石经产生原因试探 出版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3 (4) :139-142
2005年
成都“九茹村”之误 出版源《文史杂志》, 2005 (6) :61-61
论朗读学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的意义出版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3 (2) :81-84
2003年
从汉大赋言志讽谏之旨看赋家思想 出版源四川师范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