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品

时间:2023-12-09 17:26:48编辑:小蔡

石学品的个人简介

1929年,石学品出生于凤台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43年9月考入精中,1948年7月高中三肄业。读初中时曾获学校“清寒优秀奖学金”。读高中时曾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学生时期,他谨记父亲夙愿,立志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年仅20岁的石学品,终于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讲台,成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从给学生上第一节课起,他就抱定志愿,一定要教到老死的书,一辈子不改行。

事件一

石学品他先后任张集中学、凤台初中、 凤台一中教导主任、副校长。

石学品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从教以后,他不仅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而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闲暇时间,习练写作并向外发表,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文化功底,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深化自己的语文教学。他认为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反映着一个教师的全面素质,从一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他的业务素养、思想境界乃至于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所以他始终把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事件二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石学品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只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教师,教书就不可能不育人,因为你要把课教好,就必须用自己的道德情操、言行使他能够佩服你,敬重你,他才能更好地听你的课,向你学习,把课程学好。做人以德为本,教书以育人为本,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和高尚的灵魂,即使才高八斗,也是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好贡献的。石学品常以此来告诫自己,并渗透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事件三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曾著过《爱的教育》一书,并提出了有爱才有教育的学说,而这恰恰正是石学品从教的信条。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通过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现是 凤台一中英语教师的胡恩长回忆说,曾经在一次作文中,他写到想成为一个翻译家,愿为此目标奋斗。时为他的语文老师的石学品在评语中鼓励道:有这样有决心,这样的志向,只要坚持下去,将来有望成为一名翻译家。“这种思想上的鼓励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这也是我后来选择了外语专业的主要原因。”胡恩长现在提起来依然感动不已。石学品尤其注重对后进生的鼓励和培养,他说有爱才有教育,对差生的不重视甚至鄙视,正是因为缺少爱,不去付出耐心、爱心和真情,就不能很好的引导他们前进。

正是由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三年的“右派”折磨,十年的“文革”冲击,都没有丝毫动摇过石学品教书育人的坚定意志。

1990年,在教育战线工作了41年的石学品,临近退休,那时他最大失落感就是惟恐离开学生,离开讲台。当时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对他进行了续聘,年过六旬的他摆脱了冗杂的行政事务,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当中。他结合语文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出的《寓教于文,精心育人》的经验,曾在全省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为此,曾被县委组织部推荐,被载入《中国改革功勋》系列从书,荣获“中国改革功勋纪念章”,并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部级劳模。

1993年初,时年64岁的石学品被 深圳市文锦中学聘为副校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其间,夫人李克芬在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让石学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针对沿海城市的社会环境和育人实际,深入调查,撰写的《关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科学化探讨》、《青少年教育必须有良好氛围》、《居安思危话德育》等系列论文在《深圳特区报》发表,并被《德育报》等多家报刊转载。2000年,原于抗日烽火中创办的 精忠中学复校重办,作为该校年逾七旬的老校友,石学品毅然决定返回母校,不遗余力地支持母校。

事件四

在 精忠中学,由于年事已高,石学品虽然没有战斗在教学一线,却胜似工作于教育教学的前沿,他不仅担任学校的督学,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身体力行主编一月两期的校报《金钟之声》和年刊《精魂》,通过这一载体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做人。他的《作文与做人》的论文曾被多家书刊选登。他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对教育的忠诚,感化着每一名学生,感染着每一名青年教师。精中的学生陈峰说,石爷爷虽然不代我们的课,但他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事件五

风雨八十载,幸福六十年。现年80高龄的石学品一直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不大的小院,简陋的居所,影射着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淡泊,更印证着他在60年的教师生涯里的每一个不倦身影。李商隐曾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然对现已耄耋之年的石学品来说,他却把“春蚕丝尽神方苏,蜡炬成灰心始甘”当成自己人生的极终目标。

事件六

他在散文《青春赋》里说:“对生活的希望和对事业的信心,能使人衰而复壮,老而返青……人到岁月的暮年,往往焕发人生的霞光,开拓事业的青春。”他就是这样一个永葆青春的创拓者。“老牛明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他的真实写照。为此,他说:“我的晚年比少年更幸福,比青年更充实,比中年更辉煌。”

“人生的天平只有用奉献做砝码,才能称出珍贵的价值。”这是人民日报社编辑出版的《人生智慧宝典》一书收录的石学品的一句人生格言。石学品把自己人生最弥足珍贵的60年的韶华献给了他真心热爱的学生和讲台,献给了他矢志不渝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对教育的痴心不改,对孩子的爱心与真心,以及在他耄耋之年,依然守望校园、守望孩子的痴情,都无不在诠释着教师的涵义与真谛,明证着教师的崇高与神圣。的确,蜡烛之明,在于点燃;园丁之美,在于奉献。

上一篇:秦万学

下一篇:斯图尔特·埃利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