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荔堂的个人简介
纪念荔堂老师诞辰100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今天,荔堂老师出生于江西省靖安县城西大桥下“太史第”。 舒荔堂 。名敏浚,字睿堂,后改荔塘、荔堂。父荆山(又名信宝),是晚清秀才,自号“老瘦”,人称...基本内容
纪念荔堂老师诞辰100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今天,荔堂老师出生于江西省靖安县城西大桥下“太史第”。
舒荔堂 。名敏浚,字睿堂,后改荔塘、荔堂。父荆山(又名信宝),是晚清秀才,自号“老瘦”,人称瘦道人,喜诗文,善书画,一生以笔耕为生,晚年执教族立 双峰小学,并任靖安县志馆副馆长。母程庆宜,江西省新建县大塘汪山人。
荔堂老师自幼多病,六岁入家塾发蒙,十岁进族立高等小学,十三岁毕业。十七岁进入南昌私立 西江中学,一年后,因经济困难,考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二十四岁(1930年)毕业(这时学校改名省立第四中学,设有师范)。同年,受聘于南昌市第六小学(后改名省会 绳金塔小学),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1938年春,日军进逼江南,南昌学校疏散,他离校回靖,受聘为家庭教师,次年春,靖城沦陷,携家避难本县官庄,先后任江西游击战区第二中山民众学校教员、校长及战区教育第三督导处永修、武宁教育 指导员等职,1943年春,受聘于江西省立赣西北第二临时中学(后改名为协和中学),任二院主任,直到抗战胜利后学校迁武宁。他还曾任省立吉安实用职业学校教导主任等职。战后,本县私立期成小学创办,他受聘主持校务。1948年,他任靖安县立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建国后,他仍在 靖安中学执教。1962年调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不久列为编外休养,1975年办理退休手续。
荔堂老师治学严谨,不耻下问。在他年逾半百之后仍坚持参加函授学习,遇有疑难,不仅同本地函授学员研讨,还写信和在外地学习的子女商量。克服多病、易忘等困难,五十八周岁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毕业证书。
几十年来,荔堂老师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没有烟酒嗜好,不随便花钱。然而他却乐于接济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在协和中学任教时,靖安学生在该校读书的有八十余人。当时大家生活都有困难,有谁一时钱米短缺,他总设法解决,有时还特地招呼学校总务处给自己记帐以补足学生欠费。晚年生活好了,他仍不曾购买过一件高档的衣物,而把结余的钱接济生活上有困难的亲属。
荔堂老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勤奋踏实,诲人不倦。早在省会 绳金塔小学任教期间,就以成绩显著,连续三次获晋级加薪奖励。抗战期间,经常冒生命危险,出入永修、武宁的敌占区,推行抗日救亡教育。战后,由他主持的本县私立期成小学,教学质量优良,安义、奉新等邻县学生慕名就读者甚多。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被评为全县模范干部、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首届委员。编外休养后,仍坚持上班,直到1968年离职休养,这时他已六十三岁。1983年春节后荔堂老师因病去世。有传略载《靖安县志》、《靖安政协志》、和《靖安人物》。
荔堂老师为人正直,敦厚老实,待人谦虚诚恳。他对学生和晚辈都以礼相待,因此学生对他非常尊敬。抗战时,他一家老小避居山区,当地学生常登门看望,有的还以粮油柴菜相接济。晚年患病期间,一位曾经是他学生的老中医师,经常不请自来的为他诊治、送药。1983年春节刚过,一位年过花甲的山里学生带着山区土特产来向他拜年,不料他已去世入殓,学生扶棺痛哭,在其《悼念舒荔堂老师四首》中写道:
捧读冬初病后书,今春拜访竟来迟。
无端事故偏难我,负了频呼敢怨谁。
表达了学生对他的一片敬爱之情。
让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荔堂老师。
2005年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