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六兴

时间:2023-12-08 06:51:48编辑:小蔡

申六兴的个人简介

申六兴,1922年5月出生于村里一户农民家庭。享受地厅级离休待遇的老干部。

相关新闻

2005年金秋,正是山果收摘,商贩购销大赚一把的黄金季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共产党员,83岁的离休干部申六兴竟把自己投入近10万元离休费建成的栗园里收摘的3000多斤、价值12000余元的栗子,无偿送与了家乡村民,与他20多年来为家乡付出的16万多元钱和所办的上百件好事一样,再次传扬在了红旗渠畔百万林州人的心中。

人物简介

祖籍为林州市姚村镇邢家墁村的申六兴,1922年5月出生于村里一户农民家庭。因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村里办小学时便让他担任了教师。1938年村里建立了党组织,他与五个青年一起被秘密发展为第一批党员后,便以当教师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八年之久。他自1947年接受组织派遣,前往新乡县开辟工作直至离休前从新乡地区二轻工业局副局长岗位退下来,一直在新乡工作。作为一名享受地厅级离休待遇的老干部,申六兴在新乡工作的30多个年头里,虽然在外成家立业,但由于感激党把自己从一个贫苦农民培养成领导干部,感激少年时代家乡的养育之恩,因而一直对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分外关心。经常利用自己在获嘉、孟县担任领导工作的条件,经常选择优良农作物种子,买下来捎回村里供生产队使用。1980年正值秋播季节,因惦念村里种麦,便利用一个星期日,带了五样麦种,骑自行车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新乡翻山越岭赶回刑家墁,让乡亲们试种,历年累计花钱1200余元。他虽然收入有限,又养育着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但却不收村里的一分钱。20世纪60年代,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乡亲们食不果腹,生活极为艰难,他家里虽然也不宽裕,但还是在哥哥来新乡找他办事时,拿出180元钱让哥哥捎回村里,让村里利用山多坡广的条件,多发展一些柿树,将来结出柿子团成柿糠,碾成炒面,让乡亲们共度灾荒。

人物经历

他于1983年离休后,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更加日炽一日。从当年开始到1997年,每年挤出三个多月时间,回到邢家墁村帮助乡亲们收秋,种麦,收麦,盖房,看管苹果园。1985年春季,他又一次回来后,看到村里的苹果园栽树要到三里外的秦家庄村推水,就决心要帮助乡亲们在苹果园边的荒坡上打出水井。他说干就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带着干粮往返七、八里路,连续一个多星期,硬是凭着一张锨,一把镢,在荒河沟挖出了一口七尺深的水井。后来村民们每当用井水栽植苹果树,点种花生、棉花,插红薯,就要想起老申当年的苦干经历,将他称赞一番。

申六兴还经常放弃自己的利益,为家乡的左邻右舍提供方便。20世纪的1993年,村民杨新富按照村里的规划建房时,需占用申六兴老宅三间地基,但他深知不仅农村人,即使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也很少有人会无条件把自己的宅基地让给邻居,因而一直担心老申不会让自己占用。当他乘老申回家小住向他说明意图后,老申当场就一口答应道:“那三间房子不影响我住,该掀哪儿,就掀哪儿,你要没时间,我给你掀。”将杨新富感动的不知说什么才好。事过三年的1996年春天,老申的东邻居杨存金又要建房了,需占老申宅院2米宽、6米长的地皮,并须掀掉半间门楼,锯掉两棵大树。当时杨存金担心老申不会慷慨方便自己,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往新乡给老申打了个电话,那知申六兴第二天就从新乡赶回来找到他说:“大侄儿,不要为难,需占多少就占多少,反正我又用不了那么多!”将杨存金感动得逢人便说:老申真不愧是共产党员,真不愧是大干部。此外,老申还对本村外出打工时因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形成下肢瘫痪的青年郭相林,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先是用张海迪的事迹鼓励他战胜悲观厌世情绪,在他身体恢复到能够自主行动后,便从新乡花500多元钱为他买来了一整套修表工具和许多手表零件,以及书籍,供他学习修表技术;在他掌握技术后,又帮他在村里赁了一间房子,办起了门事部,有了收入来源。后来老申每次从新乡回来,总要为他买来价值数百元的手表零件,从不收他一分钱,使他走出了生活困境,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申六兴作为一个享受地厅级离休待遇的老干部,每月离休费2600多元,连同老伴的1600余元退休费,俩人每月收入4000余元,即使在城里自由消费,也满够老两口使用。然而令人奇怪是他在花钱上却非常抠门儿,他在新乡住的房子仍是20多年前的单元房,家具全是儿女们不用后送来的过时货。前几年他每次从新乡回刑家墁村小住,也是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建成的低矮的土坯房里。屋里摆放着的一只旧铝壶,一口小铁锅,一套简单被褥,就是全部家当。为了省钱,申六兴几十年如一日照明用的是一支8瓦的节能灯;为了省煤球,靠上山拾柴做饭。村干部感激他对村里的无私奉献,更为了他做饭方便,派人为他送来炉子和煤球,被他婉言谢绝,至今仍在坚持拾柴吃饭。他对自己苛刻,对儿女们也很“吝啬”。除非他们的子女上学用钱才给予支持,其它方面的开支概不给予支持。四儿子申建良因单位效益差下岗后,想让他支持一笔钱做生意被他拒绝。他要儿子自强自力渡过难关,不要依赖父母吃现成饭。在他的激励下,申建良靠做保健品生意走出了生活困境,生活条件较过去大为改善。

申六兴花钱抠门儿,对儿女“吝啬”,但对故乡村民却出手大方,经常拿出成千上万元支持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他在1995年前后拿出1万余元支持本村申合顺、申金喜、杨明吉等10多个困难户建起不同规模的养鸡场、养猪场,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同时,还相继拿出23000元支持邻村田家沟村常文元,支持其在村里率先办起了规模养鸡场,后又转办养猪场,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大户,每年收入10余万元。自新千年以来,他又相继拿出2万多元,支持本村邢俊礼、常来生,邻村下申街村曹海明,李家墁村原太生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年收入都在2―3万元。

解放前参加工作时就当过教师的申六兴,对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申六兴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50元,寄给学校添置桌椅和教学用具。后来工资逐步增加后,相继拿出5000多元钱,为学校购来各类书籍1200余册,使刑家墁村学校的图书册数在周围10多个村学校名列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支持本村发展教育事业的热情越来越高。1990年―1992年相继拿出2000元为学校买来一台录放机,供学校开展电化教学;买来20余件(套)运动衣,开展体育活动。1994年村里决定新建一所学校,他听说后马上将3000元送到了村委会。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很快便筹集到了8万余元建校资金,顺利建成了教学楼。教学楼建成后,为了美化校园,他又相继拿出2000多元,从新乡买来三大包各类花草种子和20棵冬青树、20棵紫荆花树,让大儿子专程从新乡送了回来。为鼓励教师扎根山区,搞好教学工作,他自1995年开始,每年拿出1000元钱,对教师进行奖励。促使数名因嫌邢家墁村坡陡路远,一心想调往平地村学校的年轻教师转变思想,安心教学,成绩突出,使仅有1000多口人的邢家墁村相继有50多名同学考上了大专和本科。每年受到上级表彰和干部群众的称赞。为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老申10多年里相继拿出了18000余元钱,为60多户家庭学生上学解了燃眉之急,至今他在新乡的邻居曲改云,本村的邢福贵,邻近李家墁村的原太的,只要谈起老申,总是一个劲儿念叨,要不是老申的慷慨支持,子女早就停了学。

申六兴老人还特别关爱村里的特困户、残疾人。退休老工人邢发家,因原单位经济效益不好,退休费常常不能按时领到手,老伴常年有病,生活十分拮据。申六兴知道这一情况后,就经常这次100元,那次200元给予接济。他还在邢发家重病卧床时,骑车到集镇买来粮食,药品送到家里,多次帮助老两口烧饭,请医生,将他的两个儿子感动得热泪横流,多次对申六兴说:“申大爷,你一个70多岁的人还来照料俺们的老父,真让俺们当孩子的感到丢人。从今后俺们一定好好照顾好老父亲!”退伍老军人郭全成、村民常史旦、常海生等近百个农户,无一没有得到过老申的照顾。经常是这家因建房买砖一时手头紧用他500元,那家因看病用他1000元。如此的一次次出手,老申根本就记不清到底有多少笔。

申六兴处处、事事以一个人民公仆的情怀支持家乡发展,帮助村民渡过生活难关的动人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红旗渠畔引起了强列反响。为褒扬他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品德,中共林州市委于1998年5月17日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申六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相继组织了大型申六兴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市进行巡回演讲。林州市委、林州市老龄委先后将申六兴评为了“林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林州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同时还多次被评为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面对家乡党和人民送与的荣誉,特别是邢家墁村1200多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申六兴并没有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也没有躺在荣誉簿上裹足不前。随着回家乡次数的增多,特别是对家乡仍有不少象邢发家那样处于生活困顿中的老年人的关心,申六兴从1996年起就萌生了回故乡定居,利用自己的残年余力为家乡的小康建设,特别是老年人多办一些实事的强列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他先是说服同为共产党员,但长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非常需要他照料的老伴王义兰。后又同老伴一起多次前往离休前的同事和老领导哪里征求意见和建议。当他们中不少人问他:六兴啊,你是七十六、七岁的人了,放着城里的清福不享,每年回老家干几个月农活还不算,现在又非要回老家定居,你到底图的是个啥?每当问到这里,他总是这样回答:“我村当时和我一起入党的有五名党员,四人都去世了,我能活到现在就是赚头。再想想,那样多的先烈都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有的永远成了无名英雄,我做这些又算得了什么?邢家墁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过去在岗位上忙,没时间给家乡办事,现在有了时间,该为家乡老百姓出点力了。”话至此,人们再也无话可说。为了做通儿女们的工作,他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目前在新乡工作,同为共产党员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虽然对父亲的想法没有异议,深表理解,但大家共同担心的是都有工作,都有家庭,平时又很忙,谁也难以陪父亲回家生活。他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条件艰苦不论,倘若有个生灾病难,怎能及时前往照料。以致大伙儿一开始劝他还是应该像以前一样,常回老家看看,即使多住几个月也无不可。最后,还是二儿子申建军一锤定音说: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父亲的主意已定,咱们当儿女的不应该反对,否则那象一个共产党之家!大家才不再发表意见。就这样,申六兴便于1998年5月从新乡只身回到老家邢家墁村,住在了距村五华里远靠近红旗渠一干渠之下的栗园里一座石头垒砌的小房子里。按照他在林州市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发言时承诺的今后五年节约3万元钱,为村里“改造好150多亩林坡,办一所幼儿园,建一所老年活动室”目标,开始了与阎王爷展开生命竞赛,决心用“红旗渠精神”,为邢家墁村老年人留下一份世纪遗产。

如今七年过去了,申六兴在一如既往支持村里兴办公益事业中,2001年拿出3000元,为村里展开的通红旗渠一干渠全长1500米观光大道的硬化工程献上一份力量;2002年拿出1万元为学校购买了一台电脑,800余册图书,连同过去购买的1200余册达2000余册。当年还拿出7500元钱,为村里建起了老年活动室;2004年至今,投入8000余元,为村里办起了幼儿园,并为幼儿园购买了各种玩具。

为帮助刑家墁村治理好150余亩林坡,特别是40亩栗园,他在1998年以前村里每年拿出500元钱后来增加到2000元,也无人承包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将2500元钱交到村里,买到了一份老有所为的劳动权。7年里,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烧火做一碗粥,啃个冷馒头,便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渴了,喝几口凉水;饿了,啃块干馍或干饼。为让过去每年冬春两季被山火烧得焦头烂额的栗树再获新生,申六兴每年出资1500余元,雇来懂嫁接技术的村民申红生,三年嫁接了1100余棵,新栽1200余棵,连同未被烧毁260余棵,挂果栗树达到了2600余棵;同时又培育了3000多棵苗木,除供自己栗园栽植外,还送给附近村里农户300余棵,目前2800余棵栗树苗木明年就可出圃;同时,申六兴还陆续发展了300余棵桃、杏、李子、石榴等珍稀特果树,栽植了6000余棵花椒树,管理了4000余棵用材树。为给3000余棵果树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防止栗园发生火灾事故,保护栗树健康生长,申六兴自1998年―2002年出资20000余元,雇来本村特困户村民原三的、杨新亮、邻近李家墁村的原太的等6人,每天给他们发20元工资,相继建起了三个容水各为40多立方的蓄水池,并出资近2000元为邻近的邢史旦果园也建了一个容水20余方的水池;垒砌了1500余米,宽1米、高1.5米的栗园围墙。为搞好果树管理,他从1998年―2001年,每年出资2000―3000元雇请村民进行除草、喷药、掘地。自2002年以后,全部由自己管理。面对即将进入盛果期的栗园,申六兴表示,以后栗园经济收入无偿送与村里,由村里为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自己百年以后不论栗园收入多少产权归村里,自己分文不取。

20多年无偿付出16万元钱报效故土,这就是一个享受地厅级离休待遇的老共产党员在红旗渠畔,为“红旗渠精神”谱上的又一支时代曲子。

获奖荣誉

2020年5月,评选为“"出彩河南人”201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2020年10月,入选8月―9月“中国好人榜”。

上一篇:唐·汉基

下一篇:瑞·米尔顿·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