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贤的个人简介
乔新贤,秦腔须生。乔新贤 - 个人简介
乔新贤(1917―1999年),著名秦腔须生演员,陕西户县秦都镇人。
乔新贤 - 人物经历
早年在汉中“新汉社”学艺,和高新岳、李新纪、米新洪并称为新汉社“四大台柱”。
后在宝鸡、西安等地搭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三意社”,称为该社主要须生演员。他扮相清俊、做工扎实、唱腔洒脱高亢,道袍、箭衣均能胜任,尤以纱帽最为拿手,1956年第一届戏曲观摩大汇演中以《杀驿》获得演员一等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跟随“陕西三大剧种演出团”走遍长江、株洲各省市,得到各方好评。
晚年一直坚持出台献艺,1999年八月病逝西安,终年82岁。
乔新贤 - 获得荣誉
1953年 参加赴朝慰问团。
1955年 参加秦腔演出团到北京演出。
1956年 荣获陕西省戏剧会演二等奖。
1960年 被评为红旗手,并二次进京演出,受到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961年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 荣获陕西省戏剧会演二等奖。
1965年 被选为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1978年 荣获陕西省戏剧会演二等奖。同年,被选为陕西省西安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乔新贤 - 代表剧目
《放饭》,《杀驿》,《苏武牧羊》,《杀庙》,《逃国》,《烙碗计》,《八件衣》,《生死牌》等。
乔新贤 - 存世音像
1.录像资料
(1)《放饭》(全折)(李夕岚合作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
(2)《走雪》(全折)(杨金凤合作演出,陕西电视台录像)
(3)《龙凤呈祥》(全本)(1993年名家联袂演出,《甘露寺》一折中扮演刘备)
(4)《杀驿》(全折)(198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
(5)《祭灵》(清唱片段)(陕西电视台录像)
2.录音资料
(1)《放饭》(全折)(李夕岚、李正华合作演出实况录音)
(2)《放饭》(全折)(李夕岚、李正华合作演出,中国乐友音像出版社出版)
(3)《杀驿》(全折)(高登云合作演出,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
(4)《杀驿》(全折)
(5)《祭灵》(全折)(中国乐友音像出版社出版)
(6)《苏武牧羊》(全折)(与陈民贤合作演出实况录音)
(7)《黄金台-搜府》(全折)(与严辅中合作演出)
(8)《烙碗计》(全折)(与茹甲华、吴西民合作演出)
(9)《闯王平叛》(选场)(惠琨华主演,饰演“老神仙”一角)
(10)《三堂会审》(全折)(为李正敏、苏育民配戏)
(11)《赵氏孤儿-救孤》(选场)(与苏育民合作演出)
(12)《八件衣》(选段)
(13)《画墨珠》(选段)
(14)《打虎记》(选段)
(15)《杀庙》(选段)(1994年实况录音)
乔新贤 - 人物评价
乔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善于扮演贤士官吏(如吴用、宋江、杨连、伍员等)和各种性格的家人从仆(如皂曹夫、连贤等),而且成功地饰演了大量的丑角。如《白玉楼》的周刚,《千子鞭》的张口袋, 《玉堂春》的老板,《游西湖》的贾化,《滚钉板》的猴花嘴,《棒打无情郎》的金二,《对银杯》的刘奎等,堪称“秦腔大丑”。
乔新贤 - 相关事迹
一跟头定了终身职业
1917年1月,陕西长安县灵召下南丰村一个贫农的家里又添了一张嘴。父亲叹息着当掉祖传的自家地,母亲噙着泪不顾这小嘴的啼哭,把奶头塞进富人家的孩子嘴里(帮人奶娃)好换回些养命钱。小生命挣扎着长大了,但是,不仅地再也无钱赎回,一家人连最起码的生计也已难维持了。无奈,把家当卖个净光,全家逃到户县秦渡镇,老少搭手靠卖蒸馍米汤度日。卖了一整整,连房租也没卖够,锅盆瓦罐烂被窝让房东丢在了当街……
这时(1932年冬),社址在汉中的易俗分社易风社(后改名新新社新汉社)来人到秦渡招学生,父母硬着心肠把他掀出了家――一个用木棍、席片片搭就的“铺子”,说:“你快跟人家走吧,逃一条活命去……”那两年,正逢灾荒,蝗祸,霍列拉病泛滥,饿殍遍地。不是这般景况,哪个做爹妈的忍心踢儿出门学戏?他忍着眼泪,用绳扎了扎大襟破棉袄,揣上两个蒸馍,拖着有跟没帮的鞋撵上了招生的人。人家让唱两句戏,作个表演。长到15岁的他哪经见过这?好在他打小见过街头打跟头爬竹竿的马戏班子,淘气时学着玩过。这时便定了定神,“扑腾”翻了个跟头,又可着嗓子喊了两句戏文。招生的许是急着回去交差,说了声“能成”。于是,他便跟着队步行11天到了汉中,开始了比翻跟头还要动荡不安的艺人生涯。
打 戏
戏是打出来的。练功的时候,师傅不只看你的胳膊腿,还盯着你头上的水(指汗),出得少了臭骂一通,没出,抄起板子打手心。学生的手掌是一个比一个发青,一个比一个火烧。乔新贤和学生们常找一块山里冰凉的青石板,伺机把掌心捂上去“降降火”,得到片刻的安慰,最可怜的是“数钉盖子”。当学生的不上戏都要盯场跑闲,一夜一宿地熬得吃不住了,就抽冷子躲到戏装箱子背后偷睡上一眨眼。这箱子为防潮包着牛皮,用大头钉子密密麻麻地钉牢。于是,学生们见到同伴躲进去抓瞌睡,都戏称“数钉盖子”。当然,被师傅发现揪出来打个皮开肉绽的事是时有发生的。
乔新贤懂得饭碗的重要,他常在月光下看着自己身影练身架,在雪地里练踢腿。渐渐地在学生中练成个尖子了。1932年冬进戏班,来年五月就出了台。第一位老师是黎洪如,第一出戏是《三回头》 ,饰老生吕鸿儒。接着,徐正国教他《古城会》,田正志教他《伍员逃国》……后来最主要的老师是张金鉴,教他演了《烙碗计》《走雪》《闯宫》《祭灵》《四郎探母》《冯彦探监》等。他的功底越来越厚,很快成为“新汉社”青年演员里的台柱子。
尤其是他在《软玉屏》中饰演的戴殷和《蝴蝶杯》中的田云山,博得当地观众的极大好评。但在那个社会里,成功往往是一剂苦药。有位大师兄,紧扒着自己的饭碗,无论哪个师弟出台演好了或是演砸了,他都要在后台没碴找碴地训骂几句,甚或打几鞭子。但他看了乔新贤的演出后,也无话可说,只借口“太大意”等莫须有的“差错”举起凝聚着嫉恨的鞭子,比对别人更狠地朝乔新贤身上抽去。正值年华的乔新贤,没有在那疮痍满目的社会里被打杀和捧杀,他醉心在艺术世界里。
漂泊的小舟
旧时的剧社,班主经常更换,一个班主搞烂包了(指唱赔了,发不出工钱)便卖给另一个。他在这种动荡之中于1943年的一天趁机跑出了新汉社。他满以为摆脱了羁绊,可以凭借自己一身戏功走南闯北了,但是失算了。他唱遍了扶风、三原、高陵、耀县、渭南、蔡家坡……先后加入过扶风剧团、挺进剧团、聚顺班、明盛社、新民社、猛进剧团……也曾和几个学戏时的同学成立过新汉分社,但他只能像一只无舵的小舟,任凭生活的浪涛随意飘卷拍击。在那些时不时就烂包的剧社里,他常常白演一年戏最后空手走人。即就是在尚能维持一阵子的戏班里,也是“小锣一响,粗米四两,小锣一停,没底的年馑”地挨日月。
班主认准他是棵摇钱树,拼命地榨取,那情景使乔老现在想来都寒心。在挺进剧团的时候,某次到新筑镇演出《闯宫》,他病了,由于平日睡在潮湿的地铺上害了严重的疥疮,脚底长满了脓泡,腿上、胸前也肿的一挤一股浓水。但班主为了卖座硬逼他上场,肿胀得脚套不上靴子,找人硬塞,化妆抬不起手,找人画,最后由两人扶着上台,他忍着钻心的疼痛唱着演着……每场戏下来到后台,他都禁不住被病痛折磨得失声哭泣,但在班主的威逼下,在他对艺术创造的热烈追求中,硬是演完了全本戏。直到“抱柱子”这段戏,他顺着柱子溜下后当场昏死过去……在这场演出10天之后,剧团又赶到灞桥上演《蝴蝶杯》,这是他的拿手戏。当时班主见他实在靠不住了,便安排另一人扮演田云山。但是台下观众轰了,有钱有势者甚至想砸台,人们只叫乔新贤上。无奈他只得又让人搀扶着登上吃人的舞台……
艺人的财富
乔老在谈起他的坎坷命运时,是低沉而平静的,在叙述他解放以后的成长史时,眯眼笑着,声音放得很轻。我看出他是一位厚道和谦虚的老人。然而,我一问及他所塑造的角色,请他谈谈在表演艺术上的体会,他突然间像是换了个人,容光焕发,目光炯亮,情不自禁地离席演说起来。我见到的又仿佛是位拥有莫大财富的富翁,我明白,那财富是精神的,是他心中的艺术!
“在《放饭》这出戏里,我演朱春登。以前有些人也演,但扎不了根(指观众投留下印象),这是因为没有吃透剧本的缘故。我觉着应该有根有梢地把这人物想一来回。一个文人升了侯爷回家祭祖,着急地寻母亲的坟,体现他的孝道、善良,摸着他的这一点,表演就有了根底。比如老少婆媳打破了碗,侯爷闻声赶来,第一个动作是看碗,心里要想:‘这是咋回事?’边看边思考,慢慢一转头发现两个女人,仔细一看,有点面熟……这一系列动作用程式耍帽翅来体现。我没有有意识地玩技巧,也不夸张脸上的表演,通过帽翅由慢及快地甩动,在眼睛、脸上更在心里表现准确的潜台词,就把这个人物的稳重劲表达出来了。在朱春登盘问少妇时,从她的叙述里渐渐弄明白她的身份,不要忙于表演激动,先稳住。当她唱道,‘……我婆媳同把草来咽’时,我也沉住节奏,不一下子把悲愤、痛心全盘露出来,而是渐渐加温,叫做情绪积累。先倒抽口冷气,颤颤地一抱拳,再两手轮流捶胸,再慢慢甩帽翅。
要慢得让观众没有觉察到。随后随着人物的情绪渐渐加快。两眼的神情也有讲究,悲而失神即可,一点不要夸张,这样才能演得抓人。逢急则缓,逢悲则沉静,这看起来像是有矛盾,其实我们在生活里的感情就是这样的,比如屋里死了亲人,伤心过度就哭不出来了,眼里没神,面部呆板。上台也是这个理儿。在朱春登唱‘黄龙贼越律造反……’这句时,我拖住‘贼’字,像用牙挤出来一般,表现恨。用帽翅打口条这个特技动作一定要配合此时人物的情绪,结合眼神和面部动作,使程式表演加强感染力。最后朱春登认母这段戏,是人物感情的高潮,甩孝条要甩出悲喜交加的情绪,干净利落;跪本要一气呵成,带上人物的心理节奏;甩发更是激情顶点,心里要有一种五脏俱裂的痛苦感觉……秦腔的程式是有很强的表现力哩!就看你理解得深透不,运用的自如不。要找到角色和你自己的演唱上有啥距离,然后慢慢往一搭揉,像揉蒸馍一样,一定要揉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