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胜的个人简介
彭友胜是永顺县砂坝镇人。高中毕业后,因没找到事做,一直呆在家里,被村里人戏说之“闲秀才”。国家恢复高考那年,彭友胜考入吉首卫校就读,毕业后分配到永顺县中医院工作。正是基于“我一定要战胜它”这一不变的誓言,在随后长达30余年的从医路上他从未放弃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别“关照”。“成就谈不上,不过能为患者消除痛苦,倒也感到心安。”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物生平
从小立志当医生当时,村里有一个中草药老医生,经常给本村里的人和外地来的人治病。一个个患者满脸痛苦而来,病愈后又一个个满脸堆笑而去。这一切,彭友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为当医生就是“菩萨事业”,太有意义了。于是,他把自己也想从医的想法给老医生说了。老医生看他言语真诚,人又灵气,就满口应允了。成了学徒的彭友胜,从洗药、晒药、捣药、煨药、拿脉、诊断等环节,他都一一试着亲手做,从不放过。几年过去,他的笔记做了30余万字,对不同药的特点、产地、疗效、配方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20岁那年,也就是彭友胜学医的第二年,一个风湿关节炎患者找到老医生就诊。老医生问看一番,便无可奈何地婉言谢绝了。看着患者沮丧的眼神和奇痛难忍的样子,彭友胜心里不是滋味。事后,问其原因,老医生说,治愈类风湿关节炎是我一生的愿望,可这种病治标不能治本,难断其根,我实无他法。说罢,摇头叹息,一脸愧疚。听了老医生的一番话,彭友胜当时心里就骤然冒出一个强烈的想法:我一定要战胜它!
访医寻药济苍生因感自己在医技上的“落差”,1993年,彭友胜从永顺县中医院辞职,踏上了再求学、拜师讨教的漫漫长路。5年间,他先后师从中科院院士、中国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广州军区总医院教授龙层花,广西中医学院教授韦光康等30余名医学界的权威。
以身试药
“学成”回来后,彭友胜又马不停蹄地带上采药工具和药书,在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市的一些中草药主产区采药。每到一处,他都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给他们看病,并认真地讨教当地中草药医生。在两年多时间里,彭友胜的足迹踏遍70多个县市200多个村寨,在一百多座危山险岭中挖掘、采撷中草药近千种。
2000年5月17日,他在湖北鹤峰县采一种可配制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草药,为验证其效用,便在一村民家煨制服试,哪知药一入口,便全身发麻,心跳过速,呼吸困难,顷刻间不省人事,多亏当地热心的群众将他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保全性命。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彭友胜之后继续用心熬制,终获成功。
事迹
古丈县茄通乡彭继琴,关节晨僵、发热、红肿、疼痛12年。患者12年前不明原因指(趾)关节晨僵,初为几分钟,后持续2小时以上,多方求医未果。2004年2月10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彭友胜的风湿专科门诊就诊。入院38天后,发热、红肿消失,疼痛缓解,诸关节活动自如。坚持不断服中药10个月,晨僵完全缓解,关节畸形消失,痊愈停药。
当得知一个个患者从彭友胜的诊所奇迹般好转的喜讯时,笔者问他有何人生成就感时,他却平静地说:“成就谈不上,不过能为患者消除痛苦,倒也感到心安。”
毛泽东故友彭友胜
彭友胜(1884年~1969年),三樟乡金湖村粟子港人。1907年投入湖南新军,任过新军副目(副班长),北伐军排长、副连长。1940年前后返乡务农。
青年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湖南新军时,曾在彭友胜手下当列兵。彭对毛非常敬重,遇事相商。班里的弟兄收到家信,请毛泽东代读,并代写回信。毛泽东离开时,彭拿出仅有的私人积蓄两元银洋,送把毛泽东作路费。北伐时期,彭友胜正在广州,从报纸上看到《毛润之来穗讲学》的消息,专程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看望。1951年3月14日,彭友胜给毛泽东主席写过一封问候信。3月31日,毛泽东写了回信,对彭友胜的工作生活问题进行指点。之后,人民政府给予了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