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让的个人简介
孙诒让(1848~1908年),字仲容,号籀膏(颐),浙江瑞安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和考据学大师,是“启后承前一巨儒”。他又是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其治学严谨,论断精当,极受学界所推重。其为学不偏不觉,务求其实,务求其真,既广存旧说,又匡谬纠失;既充分尊重他人之善,又确审证据之来源。尤其是他对《周礼》的训释成果远在汉唐注疏之上,其中许多问题都得到比较合乎惰理的解决。孙冶让还是系统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人物经历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膏(颐),,浙江温州瑞安人。1848年9月29日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孙衣言,是清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安庆知府、江宁布政使、太仆寺卿,一生嗜书成癖,尽量罗购,并建成玉海楼以藏之。 孙冶让从小受家庭熏陶和父亲的指点,加上自己勤奋好学,十三岁时就草成《广韵姓氏刊误》,十八岁又著《白虎通校补补学业日益精进。 1867年,年及弱冠的孙冶让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其才能得到主考官张之洞的赏识,遂取为举人。此后,孙冶让八次赴礼部应试,皆未中试。
孙诒让是晚清朴学大师,著作有三十多种。章太炎赞誉他为"三百年绝等双"、“一代大宗”。郭沫若说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他又是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成就卓著,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以及地方献的整理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作为教育家,从1896年他创始办学,到1908年逝世的十年间,总共创办三百多所学校。
经子训诂
在经子训诂上,孙诒让的代表作是《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周礼》亦名《周官》,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其中《冬官》一篇在汉初已佚,补以《考工记》),是记录我国古代官制的书。孙诒让认为《周礼》是周公致太平之书,先王政教所自出,周代法制之总萃。而秦汉以来,诸儒不能融会贯通,郑玄注失之简奥,贾逵疏过于疏略,遂于1873年开始撰述,至1899年方才完成《周礼正义》八十六卷。前后费时二十六年,孙诒让的《周礼正义》一书,集前人研究《周礼》之大成,广泛而详细地征引各种文献。已为《周礼》的可信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章太炎赞许为"古今之言《周礼》者莫能先也。"梁启超对此书也推崇备至,说"这部书可算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
孙诒让有感于清末政治腐败国家危难,以"墨子强本节用,劳心苦志,该综道艺,应变持危,其学足以裨今之时局。"在清代学者毕沅、汪中、王念孙父子等人整理的基础上,覃思十年而撰成《墨子间诂》十五卷。经孙诒让的集解,《墨子间诂》成为人们阅读的善本。至今还没有一本《墨子》校注能超过并取代《墨子间诂》。特别是书中与近代西学相通的名学、光学、力学等知识的阐发,是与孙诒让的努力分不开的。以至墨学又成为近代显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述说:墨子领头的"先秦诸子学之复活,实为思想解放一大关键。"
古文字研究
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第二年便殉难了,没有顾得上对甲骨作著录和研究,1903年刘鹗将其所得甲骨编为《铁云藏龟》后说:"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以前后重复者参互采绎,乃略通文字。"于1904年便撰成《契文举例》二卷。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既释文字又考制度,开了古字考释与古史考证相结合和先例。孙诒让考释的字共有185个,虽然多半是和单个金文的比较中认出来的常用字,但他毕竟是较系统地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孙诒让还著有《名原》二卷,该书综贯音、形、义,从商周文字展转变易之轨迹,探明古文字的源流,并开启了用甲古文考证古文字的先河,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教育思想
孙诒让主张普及教育。在他拟定的《温处学务分处暂定学堂管理法》中提出:"国民之智愚贤否,关国家强弱盛衰。初等小学本应随地广设,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而普及教育又应从官吏开始。他提出"欲求全国无不受教育之民,必先求无不受教育之官吏"。(《学务本义》)他提议清政府明文规定,十年之外,非京师大学堂毕业者,不得为知府;非各省中学以上毕业者,不得为州县。十年之内,因京师大学堂和各省中学名额有限,一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可采取变通办法,即开设"吏治简易学堂",通过短期进修方式,让官吏接受新式教育。
孙诒让还重视师范教育,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他认为"推广学堂而不先设师范,犹之无耜而耕,安期收获"。"西国教员多为师范出身,故胸有成竹"。孙诒让认为"学校教育之良否,由于教员人格之若何,盖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印于儿童脑中,其感化有永不能灭者"。因此,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具体地要求。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第三,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第四,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第五,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孙诒让以他教育活动的卓越贡献和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赢得清末教育界的一致推崇,在近代教育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创办乡邦实业
孙冶让深受其父孙衣言的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孙治让晚年在创办乡邦实业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实践。他在《镇海叶君家传》中写到:"寰海五大洲遂为商战之天下,凡规国之强弱者,必于商权之广狭也.决其智者奋其策,强者角其力,该商战之烈于武事矣……。1905年在他的推动下,瑞安设商会,并推他为总理。他把西方经济中的资源合理利用,注重效益与创特色经济的思想运用到地方经济资源开发的实践中来。温州古称"八蚕之乡",孙冶让抓住此特色,创办蚕学馆。他从西方经济发展首推交通得到启发而认识到”振兴地方,输注文明,以开通道路,便利旅行为第一要义”。.于是他在1904年倡议成立了"东欧通利公司",同年7月又集资成立"大新轮船股份公司"。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城市交通建设。他根据温州地理特点,认识到人力车是城市交通的最佳选择,于是他创办了"人力车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他又开设了工商业的补习学校。
人物事迹
重视西方科技的学习与应用
孙治让一生“未尝师事人”,不受政见和学术派别的束缚,不以门户之见排斥异说,"九域数方闻,先生最门户不分"。这使孙冶让要比同时代其他经学家,封建士大夫更容易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知识,新观点跟上时代步伐,以“学无新旧,唯其致用”的态度对待西方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方近代先进文明的魅力就在于自然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自然科学是西方近代文明之所以先进的标志,孙治让作为当时向西方学习现代文明的先驱,却在老朽之年初涉科技事业,感受西方自然科学给人类进步带来的功效。孙冶让几乎以其毕生的精力在故纸堆里钻研,为何突然去光顾利学技术的殿堂呢,其原因便在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自身无比巨人的现实效益对孙冶让的启迪,引领他去追随西方科学。
孙冶让初涉科技事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他掸研西艺,浏览新译各书,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他晚年学术研究时间安排上,"他把科学技术的学习放到首要地位。在一段时间里,像《格物须致知》,《亚泉杂志》, 《科学世界》等自然科学书刊几乎是每天必读的。当他接触到西方自然科学之后,"深知其学之体精而博"看到自然科学给西方国家带来"国家大兴,人才辈出"的功效,也逐渐明白了"西方数百年来,探讨声光化电之学,研精阐微,而通之于制造,故新法日出而不穷。"而中国“凡百工艺器械悉拘旧法,彼巧而安其挫,故以战则败,以商则折”的原因了。因此他第二阶段的科技工作就是把所学的自然科学与他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且借科技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向广大民众宣传科学。孙冶让把自然科学知识渗透到他的教育实践中,创办“我国最旱的一批自然科学的群众团体”――务农会瑞安支会,瑞安学计馆和瑞平化学学堂。"务农会瑞安支会"于1897年l2月与黄绍箕,黄绍第兄弟共同发起的.此学会把地理学知识融入农民的务农实践中去,开了科学种田,效益种田的先锋。第三阶段,孙治让在科技事业上从实践应用转到了理论总结与钻研,并且结合自身优势去挖掘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这一期间,孙治让撰写了三篇自然科学的专文《续明鬼篇》,《以太篇》,《光不灭说》。尤其是《光不灭说》,他从当时西方传入的物质不灭与能量不灭思想出发,推论出"光不灭",得出了"光作为能量形式是不灭"的正确结论。同时孙治让还把研究西方自然科学所得的方法与知识拿来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潜心挖掘在《旧唐书》,《墨经》和《礼记》等书中有关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并且订正了前人对这些书中有关地理学,力学,电学,农学等方面的错误解释。如"他在《书旧唐书礼仪志李敬贞仪后》一文中,能够“依光学通理”去批评前人对于方诸取水问题的一些错误解释,并根据地面水的蒸发与降温结露的道理加以正确的解释与科学说明
同时,孙冶让的广泛交友与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促成他眼界的开阔,他的好友章太炎,张之洞和亲戚宋恕都是当时的社会活动家与知名人士,他们为他传递了许多信息,他的同乡黄绍箕1906年出国考察,把在日本收集的资料及心得分类编成巨册寄送与他,使他加深了对日本的了解;同时他广泛订阅资产阶级及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的介绍西方政教与学术的报纸,杂志。
兴办学校
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后,旧有的教育体制被打破,新的教育体制尚未形成,此时的教育界成为思想自由的空间。以前从未涉足教育界的孙治让便抓住时代赐予的良机,毅然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并且撑起了浙南教育的一片蓝天。从1896年他创始办学到1908年逝世的十年间,总共创办三百多所学校。他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西国教员多为师范出身,故胸有成竹",于是又开始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并筹建师范教育研究会,对师范教育作进一步的探索。从1906―1908年,他先后创办了三百多所师范学校,成为当时教育界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