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渊雷

时间:2023-12-06 11:21:37编辑:小蔡

苏渊雷的个人简介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苍,南县新安乡人。生前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苏渊雷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

人物简介

苏渊雷,1908年10月23日,苏渊雷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为苍南县新安乡人)。解放前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员、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兼第一处长等职。1995年去世前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主要著作有《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苏先生毕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眼明手快,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一般人如能精通这些学问的一种就足以自豪了,而他却兼而有之,臻于自然浑成的化境。他一生著述等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刊著作三十余种,论文百数十篇。曾被人尊称为“平阳三苏”(即苏步青、苏渊雷、苏昧朔)。 苏先生数度出访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文化交流,赢得海外学者的崇敬,素享国际声誉。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并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雅好文艺,兼擅书画,笔墨洒脱,逸笔草草,为典型的文人书画。1943年在重庆创办“钵水斋”书店,经文会友,并著书立说多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次访问日本、新加坡、香港地区,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著有《苏渊雷文集》四卷等。

人物生平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园。浙江省平阳县人。早年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12”事变,首批被捕,被判19年刑,1933年被保释出狱。解放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复遭冤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名誉,重返华东师范大学任教。

苏渊雷在文、史、哲及佛学诸方面均有杰出建树。先后出版的著作有《易学会通》、《宇宙疑谜发展史》、《天人四论》、《中华民族文化论纲》、《玄奘》、《宋平子评传》、《白居易传论》、《读史举要》、《论诗绝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思想文化论稿》、《钵水斋选集》、《钵水斋文史丛稿》并点校《五灯会元》等。“文史哲一以贯之”之外,苏渊雷还有“诗书画三绝兼擅”之誉。

2008年是苏渊雷先生诞辰10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苏渊雷全集》(哲学卷、史学卷、文学卷、诗词卷、佛学卷)以为纪念。本报特刊发相关书评文章,希望这位通才式的学者能为更多人所认识。

成长经历

1908 年 ⊙苏渊雷,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圆.1908 年 10 月 23 日,苏先生出 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今属苍南县) .著名文史学家,书法家,诗人,教授. 日期:1913 年 ⊙5 岁入私塾,12 岁毕业于金乡高等小学.第二年进入南雁荡会文书院进修古文. 日期:1922 年 ⊙1922 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教师中有朱自清,夏承焘.学习期间他与同学 组织了"宏文社""血波社" , ,从事文学创作. 日期:1924 年 ⊙1924 年接受了苏联十月革命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从而投入革命.他被推选为温 州学生联合会主席.1926 年 4 月加入共青团,参加张太雷主持的党团活动.秋,转为中共 党员. 日期:1927 年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驻温州省防军逮捕,并由温州押解杭州陆军 监狱,被判 19 年徒刑.在狱中研习佛典, 《圣经》《易经丛书》等书,并学习黑格尔,达尔 , 文学说. 日期:1933 年 ⊙1933 年 6 月,被保释出狱,回乡探母,复受聘至上海世界书局任编辑.1934 年秋与 友人创办新知书店,并在南京参加救国会,求知合作社及新兴社会科学座谈会活动.其间发表 《文化综合论》 , 《宇宙疑迷发展史》 等论著, 出生 《孔子三种》 , 《冰雪文携》 , 《诗词精选》 . 1935 年秋,到苏州分纂大型工具书《词林》 ,并为《哲学词典》中撰写词条 10 万余字.1936 年到南京任正中书局编辑.南京撤退前,接沈钧儒为社长的《抗日周报》 .旋赴重庆,在中 央政治学校与冯友兰等一道分授哲学课.1943 年辞职.在重庆北碚文化区创办钵水斋书肆, 后移上清寺,进行文物交流和图书出版, 举办学术讲座, 结纳中外名流, 有沈钧儒, 郭沫若, 章士钊,许寿裳,钱穆,顾颉刚,宗白华和当时任中央文化情报社主任的李约瑟等人.自己 刊行的《钵水斋丛书》有《天人四论》《名理新论》《中华民族文化论纲》《陪都赋》《经 , , , , 世文宗》等,还发表了许多论文,同时在其他书店还出版了《宋平子评传》《玄奘新传》等 , 著作. 日期:1949 年 ⊙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应老战友之邀,在上海军管会高等教育处工作.后调华 东师范大学任历史学教授,兼民盟上海市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工作之余,主编《国民经济 实用词典》 出版《白居易传论》 , , 《李杜诗选》《元白诗选》 并在杂志上发表多篇文史论述. , , 日期:1958 年 ⊙1958 年被错划为"右派" ,下放到哈尔滨师范学院,被剥夺讲学权利. "文革"复遭 冤屈,流放到五常县劳动.1971 年 10 月,勒令退休,遗送回平阳家乡.白首母子相聚,故 旧乡亲热情相招.苏渊雷得以学术研究始终不辍,写成《读史举要》《风雅新论》《孔学四 , , 论》《佛学通讲》 , .1977 年沉冤得以昭雪.重返远离 20 多年的华东师范大学时,年已 72 岁. 他老当益壮,以菲凡的精力投入教学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并来往于成都,西安,哈尔滨,广州,福州等地参加学术讨论会. 日期:1986 年 ⊙1986 年,1989 年先后赴日本,新加坡讲学,其间还校点了禅宗语录《五灯会元》 ,出 版了《论史学举要》《论诗绝句》《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著作.1992 年获国务院颁发 , , 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4 年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他正在撰述《中国禅 学史》《王渔洋选集》时,不幸于 1995 年 10 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 88 岁. , 苏渊雷传略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号钵翁,又号遁园.生于平阳江南玉龙口村(今属苍南县) 岁父亲去世,哥哥比他大一岁,兄弟二人唯孀母是依.5 岁入私塾,后 .4 随外祖父徐笛秋,受其古典诗歌的熏陶.12 岁毕业于金乡高等小学,第二年进入南雁荡会 文书院进修古文. 1922 年秋, 考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 (后并入十中为师范部) 教师中有作家朱自清, , 词学家夏承焘.他和同学朱维之,全贯真,蔡雄等组织宏文社,血波社,从事文学创作.后 与蔡雄合刻所作诗文为《中谷集》 .1924 年,校长金嵘轩邀请自苏联回国的校友谢文锦来校 演讲,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学生深受影响.苏渊雷与蔡雄从此投身于革命运动,他被选为温州学生联合会主席. 1926 年 4 月加入共青团.这一年夏天,他代表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到广州出席全国第八 届学代会.会议结束后,参加张太雷主持的党团活动.秋天,转为中共党员, 参加中共温 州独立支部活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第三天,驻温省防军奉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 密令,突然将他和戴树棠,陈仲雷三人逮捕. 5 月 3 日由温州押解杭州陆军监狱,旋被杭州特种刑庭判处 19 年徒刑.在他被押离温时,蔡雄曾化装至码头送行.不久亦被捕,壮烈牺牲.在狱中,与进步狱友一起坚持斗争, 并进行学习.他涉猎佛典, 《圣经》《易藏丛书》 , ,手点《相台本五经古注》和《章氏丛书》 , 沟通老庄,黑格尔和达尔文学说,写成第一本学术著作《易学会通》 . 1933 年 6 月,旅杭温州同乡会长,水利专家林同庄设法保他出狱,重获自由.他回家 探母, 《归家口占》一诗云: "七年隔世九生死,万里归来一病囚.母曰吾儿无恙否?一声弹 指泪先流. "随后又匆匆离家,受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这时,他已失去党组织的联系. 不久,与先后出狱的同志会合,参加党的外围活动. 1934 年秋,他与钱俊瑞,徐雪寒等创办新知书店.在南京,同千家驹,孙晓村,赖亚 力等一起参加救国会,求知合作社(社长谢无量) ,新兴社会科学座谈会活动.其间,发表 《文化综合论》《宇宙疑迷发展史》等论著.出版《孔学三种》《冰雪文携》《诗词精选》 , , , . 1935 年秋,到苏州分纂大型工具书《词林》 ,并为李石岑,张栗原主编的《哲学词典》撰写 古典哲学部分的条目 10 万余字.1936 年到南京任正中书局编辑.南京撤退前夕,接编沈钧 儒为社长的《抗日周报》 ,直至最后一期.旋赴重庆,在中央政治学校与贺麟,冯友兰一起 分授哲学课. 1943 年辞去教职, 在重庆北碚文化区创办钵水斋书肆, 后移上清寺, 进行文物 交流,图书出版,举办学术讲座,结纳中外名流.来往于钵水斋的有沈钧儒,郭沫若,章士钊, 许寿裳, 钱穆, 顾颉刚, 宗白华和当时任中英文化情报社主任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等名人. 他自己刊行《钵水斋丛书》 ,内有《天人四论》《名理新论》《中华民族文化论纲》《陪都 , , , 赋》《经世文综》等,其中《名理新论》 , ,太虚评为"古今中外,学识淹贯,文笔条畅,乃 一时杰作" .同时在其他书店出版《宋平子评传》《玄奘新传》等;并发表《章太炎与孙中 , 山早岁论政之异》《论我国学术发展的新途经》等论文. , 抗战胜利后,一度兼任《中国时报》主笔,写了《论简政》《为参政会诸公进一解》等 , 政论文,呼吁民主,反对内战,为当局所嫉忌,不久辞去.后在黄炎培创办的中华工商专科 学校任教兼任总务长.这段时间,他为《新民报》撰写专栏:苏子语业》《苏子响言》 , ;刊 印《钵水文约》《学思文粹》 , ,又集个人诗作为《鞭影集》 . 1949 年 5 月 25 日,上海解放,他奋激喜悦,应老战友骆耕漠,徐雪寒之邀,在上海军 管会高等教育处工作. 后调到华东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 兼民盟上海市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工作之余,主编《国民经济实用词典》 ,出版《白居易传论》《李杜诗选》《元白诗选》 , , , 并在《学术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史论述.1958 年被错划为"右派" ,放到哈尔滨师范 学院,被剥夺讲学权利.而他相信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评价: "吾生已惯三波折, 放眼乾坤日 月长. 更加专心于学术研究和写作. " 不料又遇 "文革" 复遭冤屈, , 下放到五常县劳动. 1971 年 10 月被勒令退休,遣送还乡. 白首母子再相聚,乡亲故旧热情相招,使他学术研究得以始终不辍,写成《读史举要》 , 《风雅新论》《孔学四 论》《佛学通讲》以及《论诗绝句》70 余首.1979 年苏渊雷沉冤得 , , 白,重返华东师范大学,已 72 岁.他老当益壮,以非凡的精力投入教学和培养研究生,还 兼任唐代文学会,韵文学会,佛协会,孔子基金会等众多社会团体的理事,顾问等职.且风 尘仆仆往来于成都,西安,哈尔滨,广州,福州等地,参加学术讨论会. 1986 年,1989 年先后赴日本,新加坡讲学.其间,他点校了禅宗语录《五灯会元》 ,出 版了《读史举要》《论诗绝句》《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著作,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 1992 年获国务院颁发学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4 年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 当他正以"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从事《中国禅学史》《王渔洋选集》的撰述时,不幸于 , 1995 年 10 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 88 岁.苏渊雷平生治学,力主融通.批判综合,兼 收并蓄,熔文史哲于一炉.其《读史举要》 ,以我国史学名著为中心,采取连类并举,比较 研究的方法,从开宗明义,史料学,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五个方面,对史学作全面的综 合论述.在《中国古代学术源流略讲》中,从六艺新诂,儒学评判,诸子要义,玄学清谈, 佛学抉择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 晚年,他将一生研究文史归纳为五点:一日论世知人,临文敬恕;二曰连类并举,比较 研究;三日博词强记,积累知识;四曰寻章摘句,增助文采;五曰探赜索隐,摸索规律.他 一生写了 2000 余首诗词,分别见于《玄黄集》《听鹃集》《鞭影集》和《剪淞集》等,深 , , 受张宗祥,汪东,钱钟书等名家推崇.关于古典诗词研究,主要有《风雅新论》和《论诗绝 句》 .钱钟书在给他的信中说: "心平识卓,笔妙韵高.昔翁覃溪病渔洋拟遗山之作,论人多 而谈艺少.公此编正面立论,而旁敲添致,洵可与元裕之争出乎矣" .苏渊雷亦精于书画. 自己"余事书画,寄其逸兴. "作品曾在上海,西安,日本大阪等地展出.人来求书,不论 识否,皆得所餍而去.1997 年 10 月是他的 90 高寿,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出版四卷 本《苏渊 雷选集》以作纪念.

建树

苏渊雷在文史哲及佛学诸方面均有杰出建树,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主要著有《读史举要》、《白居易传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今年恰值苏渊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苏先生一生全部的学术研究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编辑整理,结集出版,以为纪念。

作品

《苏渊雷全集》共五册,分别为:哲学卷、史学卷、文学卷、诗词卷和佛学卷,共约200万字,收录了苏渊雷先生的自传、诗作、书画作品及其在各个时期的珍贵生活照片,还特别收录了苏先生生前没有完成的作品《中国禅宗史》。此外,章士钊、赵朴初等著名文人与苏渊雷先生往来的信件、诗札等,也收录在《苏渊雷全集》中,是目前为止收录最齐全的苏渊雷先生的遗作文集。

上一篇:荣全

下一篇:宋献军(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