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香

时间:2023-12-06 10:25:15编辑:小蔡

钱春香的个人简介

钱春香 ,女,浙江桐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1985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后,1988年4月获东南大学工学硕士。1988年7月入南京化工学院师从唐明述院士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工学博士。

现为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峰人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

东南大学钱春香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起在东南大学工作,分别于1993年12月和1997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2000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曾于1995年8月至1996年2月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在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于2001和2004年赴美国短期学术访问。

1996年5月至2002年10月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现为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峰人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此外,任RILEM TC-DSC委员、江苏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硅酸盐学报》和《东南大学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

(1)环境友好的高性能混凝土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

(2)材料、环境和能源微生物技术

(3)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环保性有机和高分子材料

(4)绿色节能建筑功能材料

主要成就

近年来,钱春香老师面向现代交通技术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和省部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结合大型桥梁、大型隧道和地铁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结构混凝土长寿命化和功能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混凝土耐久性机理和增强技术、混凝土表层强化新材料新技术、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环境协调性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南京九华山隧道、苏州独墅湖隧道、无锡蠡湖隧道、安庆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应用带来直接节约建设成本5000万元以上,因耐久性和环保性提高带来的间接效益则更大。其中10项成果经省部级技术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授权和受理专利23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4部,培养研究生50名。并在节能环保型高分子土建材料、微生物技术应用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次(2007)、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2006)、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2006、2007)、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三等奖一次(2006)、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次(交通部2006)、南京市和南通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次、东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此外,还曾获得2003年度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6年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目前正主持和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交通部西部交通计划项目、 南京市重点工程科技攻关项目和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高性能建设材料等科研项目。

2014年1月,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钱春香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团队经十多年的研究,根据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体积变形是开裂的主要诱因,从防裂、抗裂与治裂,形成了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成套技术,有效降低了工程裂缝产生的几率。团队先后提出了分层次分龄期抗裂设计思想,建立了混凝土开裂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形成了抗裂混凝土设计理论与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发明了4类混凝土抗裂组分材料,用于抗裂混凝土的制备,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发明了4类混凝土表面养护防护材料,用于抗裂混凝土的施工、养护与服役期,技术指标国际领先。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套技术已用于60多项重大工程的裂缝防治,混凝土总用量3000万m3,总体经济效益36.3亿元,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相关产品类型和功能升级及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

上一篇:孙昌国

下一篇:潘月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