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涤宇的个人简介
邱志,字涤宇,后以字行。1919年出生于沭阳县城里,东关高等小学毕业,年仅十八岁即开始军旅生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邱君凭借一块木板横渡长江天险,历经长途跋涉,爬山越岭,辗转至大后方。1939年夏在广西桂林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十七期七总队,1941年7月毕业,分配到第四军下属三个师,历任排、连长、少校参谋等职。驻守湘北前线。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南京保卫战、二、三、四次长沙会战,浴血奋战,奋不顾身,负伤后即转地方,在长沙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全国解放后,仍在长沙工作。邱君之为人,生性耿介,口快心直,胸怀坦荡,嫉恶如仇,得罪当权者。所以在1957年冬整风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全家生活无着落,以一支画笔维持生活。直至邓小平复出,邱君始平反昭雪,恢复公职。
基本内容
涤宇先生童年时代即爱好绘画,出入戎马倥偬,战火纷飞环境中,仍在练画,学而不缀,一丝不苟,刻苦耕耘,故学有成就,晚年依然如此,继续钻研,不断创新,艺术长足进步,名闻遐迩,到东海舰队探望服役海军之子时,见军舰而触动灵感,作一副油画《海上长城》,雄伟壮观,显示我国已有无坚不摧之强大海军,赠送海军首长。台湾刊物第88期《海州文献》发表邱老《海上长城》、《锦绣河山》、《暮色》三幅佳作。《锦绣河山》表现祖国高山大川,气势磅礴,劲松流云,笔墨苍莽,令观者痴迷,流连忘返。
邱涤宇先生沭阳西关人,学名永福,其祖上系县衙中人,从事钱粮(农业税)征收工作、以维持全家生活。邱氏聚族而居,久走江湖、行侠仗义。其父五洲先生,母亲刘氏孺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邻里咸称贤妻良母、五洲先生,青帮通字辈(二十二字)在全国范围属高字面太爷辈分,门徒遍及全县以马厂最多。
解放前旧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邱氏家族常挺身而出,为贫苦大众撑腰、排难解忧,从而赢得“邱半朝”的美誉。他伯父子经先生京剧票友,著名鼓师,叔父邱烈武先生武场打锣,堪称绝活。五十年代初随沭阳京剧团赴高邮演出,恰逢京剧大师盖叫天之子张二朋上演天宫之孙悟空,为其傍舞,每一亮相,皆惊险万分,精彩绝伦博得众多喝彩。民国初年沭阳洪水为患,哀鸿遍野,子经先生组织票友,义演京剧筹集现大洋数百元,赈济灾民,大总统徐世昌特颁“急公好义”匾额以资褒奖一时传为美谈。
涤宇先生自幼聪慧,受家庭影响喜唱京剧,常登台表演,更爱水墨丹青,无论是东方的山水人物还是西洋的油画素描,都出手不凡栩栩如生,颇得透视学之神韵。
公元1937年,小学毕业的涤宇先生鉴于日寇疯狂侵略东北进攻华北,依然投笔从戎参加国防正规部队去保卫国家。是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奋起抗战,涤宇先生所在部队保卫首都南京,与日寇展开殊死的战斗,十二月十三日南京陷落,涤宇先生抱一木板,在酷冷的江水中横渡长江,辗转南去湖南,涤宇先生是南京保卫战中唯一幸存的沭阳人。
八年卫国战争,他始终站在抗日烽火最前线,多次负伤血洒战场,抗日胜利后卸甲留在长沙从事文化工作。
文革中,全家下放回沭阳,在马厂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恢复工作,被安排在县文化馆发挥其美术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