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作桢的个人简介
潘作桢(1908-1933),化名潘山,福建省闽侯县潘墩乡(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人。
烈士简介
潘作桢(1908-1933),化名潘山,福建省闽侯县潘墩乡(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人。1924年从福州开智小学考入福建省立一中,因生活困难,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村务农。1926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团结贫苦农民清算土豪劣绅侵吞的宗族公款,以此创办“潘墩小学”教育子弟,还利用学校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入厦门警察训练所学习半年,派充“差遣员”,期间在《江声日报》披露厦门博济院贪污腐化黑幕,受到仇家打击而难以立足,只得到广东汕头,在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61师政治部当文书兼“邮检”。期间,利用邮检机会大量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并传播革命思想。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日斗争。在蒋介石阻止抗日,调十九路军进入江西“剿共”后离队回福州。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后回队,驻防在泉州。期间在执行党的任务时被叛徒告密受拘押,乘机吞进机密文件,由此证据不足未能立案。出狱后回福州中共地下省委机关,在“互济会”任职,还在凤岗里冯宅村筹办小学作为掩护革命活动的据点。不久,在执行任务中不幸被捕。受尽酷刑,终不肯暴露秘密。特务迫他带路前往冯宅小学抓捕革命同志,潘作桢利用凤岗的复杂路线穿入小路试图脱身中被特务开枪击伤。同年8月于西门鸡角弄英勇就义。
生平经历
民国8年(1919年),作桢入福州开智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福建省立一中”,但因生活困难,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回村务农。作桢在乡团结贫苦农民,清算出土劣潘一鹤侵吞的宗族公款600多元,并以此创办“潘墩小学”,教育子弟,还利用学校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民国18年作桢入厦门警察训练所学习半年,派充“差遣员”,在《江声日报》披露厦门博济院贪污腐化的黑幕,受到仇家打击,难以立足,只得到广东汕头去,在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61师政治部当文书,还当“邮检”,把扣留的进步书刊带回阅读,后再包封交邮局发出,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9年作桢参加中国共产党,冬,随军北上讨伐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于陇海线。民国21年上海“1?28”事件爆发,十九路军奋起抗日,但被蒋介石制止,调到江西“剿共”。作桢思想抵触,请假回福州。民国22年,十九路军入闽,作桢回队,驻防在泉州,但被告密。作桢被扣押后,乘机吞进机密文件,因此证据不足,不能立案。出狱后,回福州中共地下省委机关,在“互济会”任职,还在凤岗里冯宅村筹办小学校,作为掩护革命活动的据点,但开学不久,作桢不幸被捕。他受尽酷刑,终不肯暴露秘密。特务迫他带路前往冯宅小学抓捕其他革命同志。作桢利用凤岗的复杂路线,入小路疾跑,但慌不择路,误入“死路”,被特务开枪击中。8月于西门鸡角弄从容就义,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