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尔金·维达林·伊万诺维奇

时间:2023-12-04 22:59:14编辑:小蔡

丘尔金·维达林·伊万诺维奇的个人简介

丘尔金·维达林·伊万诺维奇(Vitaly·Ivanovich·Churkin),生于1952年2月21日,1974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976年,丘尔金进入苏联外交部翻译处工作。苏联解体后,丘尔金先后担任俄外交部副部长、俄常驻北约代表以及俄驻加拿大大使等职位。2006年,丘尔金开始担任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

当地时间2017年2月20日,丘尔金在纽约逝世。

人物简介

丘尔金出生于1953年,年轻时做过演员,进入外交界后曾历任前苏联/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局局长、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驻比利时大使、驻加拿大大使、无任所大使等职位。曾于1994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前南斯拉夫问题特使。丘尔金2006年被任命为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其任内,俄罗斯经历了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2015年伊朗核协议签署以及军事介入叙利亚等多次军事外交大事件。当地时间2017年2月20日,丘尔金在工作中突然猝死。

政治生涯

1974年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1974年开始从事外交工作;

1990年―1992年苏联(俄罗斯联邦)外交部新闻局局长;

1992年―1994年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副部长;

1994年被叶利钦总统任命为前南斯拉夫问题特使。

1994年―1998年俄罗斯联邦驻比利时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8年―2003年俄罗斯联邦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大使;

2003年―2006年无任所大使;

2006年4月8日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常驻联合国代表、俄罗斯联邦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

威胁风波

2012年2月7日上午11时30分,纽约联合国总部哈马舍尔德礼堂,丘尔金紧急召集记者,开篇一句“真是对不起”。丘尔金满头银发,说他“与媒体打交道超过25年,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报道)错误,充满无耻谎言!”

他所说“悲哀的事情”,指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媒体以法国媒体为“来源”报道,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谢赫哈马德·本·贾西姆·本·贾比尔·阿勒萨尼与丘尔金在纽约会晤,要求俄罗斯方面不要否决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针对叙利亚的决议草案。

报道称,丘尔金回应道,如果哈马德“今后再用这种口吻说话”,卡塔尔“将从世界上消失”。

记者会上,丘尔金声辩:“我从来没说过那些威胁的话,那不是我的风格!会晤期间,我连一点威胁的暗示都没有。”

他澄清,哈马德上星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逗留期间,他与对方没有单独会晤,只在其他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场情况下会晤3次,对方身边有随行人员。

“假如你想对他人发出威胁,讨论武器运输或者其他任何(敏感)话题,你不会当着20多人的面,况且不少人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同事。”

按照丘尔金的说法,一些人处心积虑破坏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如果这些人不属于阿拉伯世界,可以理解,“但如果属于阿拉伯世界内部,我要奉送他们一句俄罗斯谚语:不要向水井里吐痰,因为你或许需要从中取水解渴”。分析师推测,丘尔金之所以引用这句谚语,似乎有意告诫一些国家:不要把事情做绝,今后或许需要俄罗斯帮助。

突发去世

2017年2月20日,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维塔利·丘尔金在自己65岁生日前一天突然死亡。当时,美国纽约法医办公室代表表示,对丘尔金死因的进一步调查可能需要数周时间。现在数周已经过去,美国却说其死因无法公开。据英国广播公司3月10日报道,美国国务院3月10日要求纽约首席医学官不要对外公布上月在任上突然死亡的俄国驻联合国大使的死因。

上一篇:盛群力

下一篇:宋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