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

时间:2023-12-04 14:05:12编辑:小蔡

阮玲玉的个人简介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中国默片时代(1920―1930年代)最著名女演员之一。阮玲玉25岁的悲剧性早殒使她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标志。

阮玲玉 - 人物简介

阮玲玉(1910――1935),广东中山人,原名阮凤根、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1935年3月8日逝世。1927年出演处女作《挂名的夫妻》。代表作有《野草闲花》、《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的父亲在她6岁时病故,她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学就读。1926年(16岁)时,经张慧冲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主演《挂名夫妻》等5部电影。1928年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宝鉴》等6部电影。1930年转入黎民伟、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野草闲花》(饰演卖花女)一举成名,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电影。

阮玲玉的作品风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明星、大中华百合时期)多主演通俗社会片,甚至神怪片,饰演低下阶层的堕落女性,如妓女一类人物;或者是在旧社会受欺压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后期(联华时期)受新兴电影运动(又称左翼电影运动)影响,表演风格有所转变,转折点是在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饰演对旧社会觉悟的女工周淑贞。其后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饰演农村妇女、 尼姑)、《小玩意》(饰演抗日的农村手工艺人)、《神女》(饰演妓女)、《再会吧,上海》(饰演女教师)等,演活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女性形象。有人赞誉她为中国的嘉宝、褒曼。

阮玲玉 - 深沉父爱

出生成长

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亲就被女儿的美丽深深折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阮玲玉二十五年的短暂生命中,第一个为她倾倒的是父亲。1901年4月26日,阮用荣与妻子何阿英在结婚四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儿,父母为她取了个乳名叫凤根。一个女孩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并没有重男轻女的偏心,这是因为母亲看到婴儿的小脸上天生一对弯弯的美丽的丹凤眼,而她的父亲,从第一眼起已经为女儿着迷,把她当作了阮家的命根子。不久,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翻清朝,民间成立,举国欢腾之日,阮用荣剪掉辫子,高兴地捧着女儿的脸,仔细地端详着,忽然欢乐地笑起来,用家乡话(广东香山)称赞:“我们凤根的一双眼睛好靓啊!”以后,阮玲玉听到任何人对自己美丽眼睛的赞赏,没有一个像父亲那样真挚,那样亲切,那样出自肺腑的,衷心的喜悦。有一段日子,父亲所在的亚细亚油栈的外国老板发了善心,答应一些住得远的工人搬到油栈附近的工人住宅去住。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凤根每天总是穿了一身整齐干净的衣裤,坐在自己家的门槛上,等父亲下班。父亲回来,顾不得洗一把脸,喝一口茶,就把长着一双美丽眼睛的女儿骑在肩上,到空场上去兜圈子,向邻居们夸耀。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一年,外国老板就要把工人住宅改为高尔夫球场,强令工人迁出。房子破不要紧,使凤根感到难受的是,从此减少和父亲相处的机会。每天天没亮,父亲就起床,粗大的手掌在熟睡的凤根小脸上轻轻抚摩一下,然后摸黑出门,顶着满天星星赶到黄浦江码头,摆渡过江。晚上,也总是要到天黑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凤根就这样一天天等待父亲。父亲瘦长的身影刚刚出现在视线中,她那对美丽的眼睛闪动着水灵的眸光,亲热地叫着扑上去,双手抱住父亲的头颅,小脸紧贴住父亲满是胡茬的面颊,唱了起来。父亲一声不响地摊开粗大的手掌,里面放着凤根喜爱的东西:广东橄榄,陈皮梅,或者是各种小玩意儿。他宁可自己多走路,少吃一个馒头,每天也要省下钱送给女儿一点小小的奖品。一天,父亲回来时,已是深夜,父亲卧倒在屋前的积水中,手里紧握着一个被水浸湿的小纸包。里面是给凤根的礼物――用彩珠串成的耳环。这是父亲送给女儿的最后的礼物,当晚,父亲去世了,带着一个没有实现的承诺:有一天,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或许,阮玲玉今后走上银幕,就是为了帮父亲完成这个承诺,为了深沉的父爱。

阮玲玉 - 踏足影界

十六岁的阮玲玉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校退学。依着报纸上招聘启示,到明星影片公司考《挂名夫妻》的女主角。她从那条直通大门,两旁盛开桃花的走道上,姗姗走向导演室时,所有的人都精神一振,助理导演要她做欢乐表情时,便轻盈地把头一侧,薄唇轻启,嫣然一笑;眼睛笑得更弯,也更妩媚,在唇角边还浮出一个逗人的浅涡。当助理导演要她做悲伤表情时,原来留在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流丽的眸光顿时蒙上一层水盈盈的泪花,从泪眼中露出哀怨的神情。卜万苍导演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她考取了。这果断而迅速的决定使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和惊异。望着姗姗远去的倩影,卜导演兴奋地说:“你们看,她像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怜爱。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卜导演像个巫师,他的话,在阮玲玉九年的银幕生涯二十九部电影中得到了印证。她从《挂名夫妻》开始,在影片中饰演各类不同角色,塑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形象,其中有农村少女、丫头、女工、女学生、小手工艺者、女作家,以至交际花、歌女、舞女、妓女、尼姑和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由少女演到老年,从旧社会的殉葬者一直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先进女性。这些人物都有一个悲惨结局,有的自杀,有的入狱,或者被逼成疯,或者病死街头。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银幕形象,也就是旧中国千百万苦难妇女的缩影。她们的不幸遭遇震撼人们的心灵,激起观众无限同情和共鸣。没有受到艺术上的专门培养的阮玲玉,所以能够如此到位的把握悲剧人物的心理,做出卓越的表演,实在是因为影片中这些角色的际遇,在很大程度上与她本人的身世暗合。

阮玲玉 - 无奈男友

16岁那年,母亲被帮佣的那家女主人诬陷偷钱,赶了出来。少爷帮她们安排住所,抚慰着心灵受创伤的母女俩,也借这个机会表达了对阮玲玉的倾慕之情。希望嫁一个老实、温柔和多情的丈夫,能够和她一起孝敬母亲,享受家庭幸福的阮玲玉被张达民外表的老成呆板而迷惑,献出了天真无邪的身心。她去拍《挂名夫妻》时,自己的生活却陷入了有夫妻之实却无名份的境况。虽然张达民是少爷,但他却没有拿一分钱供养阮玲玉母女,阮玲玉也不在乎,她需要的不是他经济上的资助,而是爱情的始终不渝。但是这也很难做到,张达民一次次拖延着与她结婚的事情,却一次次伸手向她要钱,并一次次将钱花在赌博上头。阮玲玉好几次为他找到体面而又轻松的差事,他就几次携软逃走,让阮玲玉去还债并忍受难堪。阮玲玉对他一直存着希望,她希望张达民能像《故都春梦》里的男主角一样浪子回头,她觉得自己能够感化他。可是幻想总是很容易破灭,张达民公然表示只是看中阮玲玉长得漂亮,将她当作姨太太,高兴时叫她服侍服侍,解解气,张无情的话语彻底击碎了不堪一击的梦,阮玲玉向他提出分手,可是这个魔鬼竟无耻提出要分手可以,但每个月贴他一百元,贴足两年。阮玲玉答应了,她甘愿用辛辛苦苦拍戏换来的血汗钱换取独立、快乐和未来。

阮玲玉 - 悲情一生

阮玲玉在影片中扮演的大都是悲剧角色。她的爱清和婚姻,她的一生,也是感人至深的悲剧。她的丈夫张达民是她在随母帮佣时结识的“少东家”。结婚不久,便于1933年4月离婚。后采,她和“茶叶大王”唐季珊同居。但阮玲玉始终没有获得爱情,陷入苦闷而又难以自拨的两难境地。张达民为了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诬告阮玲玉;一些小报记者也别有用心地竭尽造谣诽谤之能事。懦弱善良的阮玲玉,无法忍受这沉重的精神打击,最终,于1935年3月8日,服毒自尽。阮玲玉的英年早逝,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一大憾事,否则,将有更精彩的作品由她一展才华。国外的一些电影评论家称赞阮玲玉是中国的英格丽?褒曼。英格丽?褒曼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四次获得提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名震好莱坞及世界影坛。用褒曼比阮玲玉,足见她的艺术才华与魅力都不同一般。

阮玲玉自杀后,鲁迅先生曾撰文,就阮玲玉遗书中写道的“人言可畏“发表了深刻的论述。

阮玲玉 - 逝世缘由

阮玲玉在拍摄《国风》后,于1935年3月8日半夜两点钟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的住宅服安眠药自杀,当时同居男友唐季珊发现阮玲玉吃了安眠药,将她送到一个日本人的医院,但夜间医院没有急诊,更没有医生。接着又送到一家朋友邹医生的私人医院,但医院不愿收留,隔日上午10时送往大医院时,相隔6个多小时,最后抢救无效[1]。据唐季珊称,阮生前留下“人言可畏”、“我很对不起你,令你为我受罪”之语的两封遗书(后被疑为伪作[2]),发表于1935年4月1日联华影业公司出版的《联华画报》上。一代影星殒落,年仅25岁。国内外电影界人士和广大观众均表哀痛和惋惜,各方唁电、挽联不可胜数,遗体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公祭。3月14日殡葬,有约20万民众到场吊唁,送葬队伍长达3里。其墓地位于上海闸北联义山庄[3]。

关于阮玲玉自杀的原因,外间众说纷纭。鲁迅曾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指:“她的自杀,和新闻记者有关,也是真的。”一般的说法认为阮玲玉因为陷于前夫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件中,又被新闻界广泛报道,心力交瘁而自杀,但谁要为阮玲玉自杀负上最大责任则至今莫衷一是。

阮玲玉 - 艺术人生

表演艺术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野草闲花》(1930年)――一个直面人生而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拒绝包办婚姻的音乐学院毕业生,爱上一位从灾区流落上海的卖花女,并把她培养成歌唱家,两人一起勇敢承担生活的风雨。

《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通过一个男青年和三个女青年对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寄寓了时代环境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现实思考,构成了沉沦或新生的时代特征。刻片上演后引起轰动,被誉为“新兴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神女》(1934年)――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位身处都市最低层的下等妓女的生活遭遇。年轻女性阮嫂在环境逼迫下靠出卖肉体养活孩子。某晚,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误入流氓章老大住处,从此被章老大霸占。她把孩子送进学校,然而孩子的身份却又为校董们所不容,她正打算与孩子一起离开,却又发现章老大把她的血泪钱全部偷去赌博,绝望中她赶到赌场用酒瓶砸死章老大,她自己却被关进了监狱。正如编导吴永刚所指出的: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影片的矛盾头正是指向那些依附这个病态社会的吸血鬼。而在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中,发掘出弱者身上所潜藏的美质与反抗意识。

《神女》的风格属于“冷隽型”的美学观。而阮玲玉“清丽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绎,使得影片在不可能凭藉对话(因当时是默片时代),而又极少使用字幕的情况下,却以自然质朴而又蕴涵深刻体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细腻、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思想的跃动和灵魂的震颤,从而使刻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作品,代表着默片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阮玲玉一生中拍摄的29部影片均为默片,直到最后一部《新女性》才开始在伴奏音乐之外配有若干插曲,从而成为无声片向有声的过渡的尝试。可惜阮玲玉不久竟在“人言可畏”的巨大压力下蕞尔辞世,这是中国电影艺坛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悲剧人生

阮玲玉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1935年,封建恶势力利用有关她的婚姻讼案大作文章,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 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吗?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归咎于小报记者,归咎于无聊的小市民,所有的当事人都干净了,都没有关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被披露,特别是当年的一些当事人,当他们进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为了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宁,他们开始打开了自己记忆的,封存的那些资料,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是像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人言可畏。

1935年春,《新女性》上映后,阮玲玉主演的人物颇受舆论非议,私生活亦被曝光。此时,张达民否认与阮玲玉订有离婚协议,向法院上诉,诬告唐季珊,法院遂定于3月9日传讯阮玲玉。阮玲玉深感压力,于3月8日服毒自杀,享年仅二十五岁。

阮玲玉 - 遗书解读

唐季珊提供的遗书

阮玲玉之遗书
我不死不能明我冤,我现在死了,总可以如他心愿,你虽不杀伯仁,伯仁由你而死,张达民我看你怎样逃得过这个舆论,你现在总可以不能再诬害唐季珊,因为你已害死了我啊!我现在一死,人们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因为我对于张达民没有一样有对他不住的地方,别的姑且勿论,就拿我和他临脱离同居的时候,还每月给他一百元,这不是空口说的话,是有凭据和收条的。可是,他恩将仇报,以冤来报德,更加以外界不明,还以为我对他不住。唉!那有什么法子想呢?想之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罢。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

阮玲王绝笔
廿四年三月七日晚午后

午夜致唐季珊
季珊:我真做梦也想不到这样快,就会和你死别,但是不要悲哀,因为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请代千万节哀为要。我很对你不住,令你为我受罪。现在他虽这样百般的诬害你我,但终有水落石出的一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看他又怎样的活着呢。鸟之将死,其鸣也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死而有灵,将永永远远保护你的。我死之后,请代拿我之余资,来养活我母亲和囡囡,如果不够的话,请你费力罢!而且刻刻提防,免他老人家步我后尘,那是我所至望你的。你如果真的爱我,那就请你千万不要负我之所望才好。好了,有缘来生再会!另有公司欠我之人工,请向之收回,用来供养阿妈和囡囡,共二千零五元,至要至要。另有一封信,如果外界知我自杀,即登报发表,如不知请即不宣为要。

阮玲玉绝笔廿四、三月七日午夜

《思明商学报》刊登

(当这份遗书发表以后,梁家的姐妹就是梁赛珍和梁珊珊从此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

其一
达民:我已被你迫死的,哪个人肯相信呢?你不想想我和你分离后,每月又津贴你一百元吗?你真无良心,现在我死了,你大概心满意足啊!人们一定以为我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的争夺品,但是太迟了!不必哭啊!我不会活了!也不用悔改,因为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

其二
季珊:没有你迷恋“XXX”,没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做吧!我死之后,将来一定会有人说你是玩弄女性的恶魔,更加要说我是没有灵魂的女性,但那时,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过去的织云(唐季珊前女友),今日的我,明日是谁,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我死了,我并不敢恨你,希望你好好待妈妈和小囡囡(阮玲玉的养女)。还有联华欠我的人工二千零五十元,请作抚养她们的费用,还请你细心看顾她们,因为她们惟有你可以靠了!
没有我,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了,我很快乐。 玲玉绝笔

阮玲玉 - 社会反响

大明星阮玲玉自杀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震动,有不少喜爱她的观众依然追随其香魂而逝。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的项福珍女士,听闻噩耗,随即吞服了鸦片自杀;绍兴影迷夏陈氏当天吞服毒药自杀;杭州联华影院女招待员张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尽。单是1935年3月8日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尽,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员也有多位。她们留下的遗书内容大同小异。“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闻天下,死后的哀荣也是极一时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移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差不多都到齐了,将近300人。下午1时10分,由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十二位影界大腕将灵柩抬上灵车。这天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挚爱者多达30万人。美国《纽约时报》驻沪记者见状极为惊奇,特意作了“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的报道。文中还配发了一幅插图,送葬行列中有一壮汉,头扎白布,身穿龙袍。其寓意为“倘若中国还有皇帝的末叶会前来参加葬礼。

阮玲玉 - 人物评价

一个时代的美丽

阮玲玉,中国默片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员,她被誉为“中国的嘉宝”、“中国的英格丽?褒曼”。她性情柔顺、朴质清新,鞠杂人世间的她宛如一朵妖丽的百合生长在风雨恣肆的荒野。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给予她高度赞誉。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以重拍次数最少而成为导演们乐于与之合作的演员;又以使观众“每片必看”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她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

三十年代,也有追星族,而且痴心还远甚于今朝。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阮玲玉有一只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吹捧甚至求爱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将这些痴心人的信撕毁,就把它们藏在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锁,还贴了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这样的女子难怪万人痴迷。一些六十岁以上的,在旧上海滩上颇会白相的老克腊们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女?为什么能让众人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无法忘怀?她的美丽是一个谜。

阮玲玉 - 研究传记

由于阮玲玉在影坛的地位、个人历史的传奇性和自杀原因的疑团,在她死后陆续有学者对其生平、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作研究讨论。1985年3月20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纪念阮玲玉逝世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亦有开办“阮玲玉与中国电影”的短期课程。至于有关其生平的专书研究,及渗入创作成分、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共计有10余项。

专书

黄维钧(1985)。《阮玲玉传》。北方妇女儿童。
朱剑(1997)。《无冕影后:阮玲玉》。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ISBN 7311011221
夏D尊(1998)。《阮玲玉的死》。北京:华文出版社。ISBN 7507507068
沈寂(1999)。《一代影星阮玲玉》。上海:上海书店。ISBN 7806224459
戴彦(2005)。《一个真实的阮玲玉》。东方出版社。ISBN 7506021536

电视节目

《百家讲坛―― 一代影星阮玲玉》。主持:淳子 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2005年6月2日播出。

小说

文 《阮玲玉》(1992) 香港:明窗 ISBN 9623574126
安克强 《阮玲玉:关锦鹏的电影,安克强的小说》(1992) 香港:皇冠 ISBN 9624510431

电影

《谁之过》 导演:沈吉诚。主演:张达民(即阮玲玉前夫)、谭玉兰、刘克宣、朱普泉。香港,1937年。
《阮玲玉》 导演:关锦鹏。主演:张曼玉、刘嘉玲、梁家辉、秦汉、吴启华。香港,1991年。

话剧

《玲玉香消记》。文明戏(中国话剧的前身)。上海共舞台。约1935年公演[4]。
《阮玲玉》。编剧:锦云。导演:林兆华、任鸣。主要演员:徐帆、濮存昕、杨立新、谭宗尧、梁冠华和岳秀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94年首演。
《阮玲玉》,编剧,锦云。导演 :李铭森。主演:主要演员:焦媛、卢俊豪、苏昶、周伟强。春天实验剧团,2002年首演。

戏曲

《阮玲玉自杀》(沪剧)。编剧:宋掌轻、石筱英(据《玲玉香消记》改编 )。主要演员:石美英。福英社,1935年首演于国货商场申曲场。1996年努力沪剧团曾再次整理上演。

电视剧

《阮玲玉》。监制:王心慰。主演:黄杏秀、伍卫国、王伟、曾伟权、陈彩燕。1985年10月14日首播,共20集。
《阮玲玉》。编剧:赵玫、吕红。 导演:沈悦。 主演:吴倩莲、李宗翰、孙淳、宁静。2005年11月首播,共30集。

阮玲玉 - 电影版本

张曼玉版

有导演称赞说:“阮玲玉是感光‘快片’,无论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马上表现出来,而且演得那样贴切、准确、恰如其分。”阮玲玉演出的电影都是默片,有一个经典的表情,侧脸似乎对着天边的一角,明明在微笑,却流露哀婉悲伤。那是将自我的不幸和角色融为一体的阮玲玉真实情感的瞬间流露。而电影《阮玲玉》(1991)不仅是表现一位明星的短暂生涯,也是向老上海影人的致敬。整部《阮玲玉》中的“历史”一半由摄制组成员之间对话表现,一半由张曼玉等演员虚拟演出,穿插着黎莉莉等老电影人的现身说法。

很多人知道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因该片而横扫金马奖、金像奖以及其余各大奖项,却鲜有人知,那时的张曼玉戏外也刚刚经过一段人生的低谷。

张曼玉曾经惆怅地说,她与尔冬升是一出文艺片。尔冬升之前,张曼玉的男友不是发型师就是设计师,两人在1987年9月20日她的生日宴会上邂逅,3年后却因他的大男人脾气而分手。和尔冬升分手后,她始终在不断恋爱,偏偏拍《阮玲玉》这一年,此前认识的男友在杂志上公布了署名“死鱼”的张曼玉写给自己的数十封情书。别字夹杂,终生难堪,甚至被导演王晶在电影《爱在娱乐圈的日子》中拿来嘲讽。但正是这种刺激,使她由此悟到了“人言可畏”的要义,一下子懂得如何用手势和眼神表达女性的隐忍和矜持,所以才有了电影版中神似大过形似的阮玲玉,张曼玉因为这部电影不仅成功甩掉“花瓶”称号,还成为第一个在国际电影节上封后的华人演员。时隔十余年,该片导演关锦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阮玲玉》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电影。不可能说换个人、换个时间,再来一次。”在中国电影百年之际,即将于本月22日启动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已经决定将加长版的《阮玲玉》作为开幕片。

徐帆版

唱过楚剧、京剧,演过话剧,又在影视上有所建树的徐帆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1991年大学毕业的她分配到人艺,从最早的《海鸥》、《鱼人》,到《鸟人》、《阮玲玉》,她那特有的灵气伴着一点一滴的进步,松弛自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话剧版《阮玲玉》上演后,于是之老师这样评价徐帆:“你让我看到了30年代的阮玲玉。”

徐帆是一个愿意将自己的性格带到角色中的演员,角色的很多优点其实就是徐帆的本色。

所以,在当年排演的话剧《阮玲玉》中,徐帆的精彩独白至今犹在耳畔。而且无论从身段上看,还是从台词功底上讲,徐帆都与阮玲玉形似。还有一点很重要,阮玲玉不是那种惊艳的美女,但却不艳而妖,这与可以用“眼睛杀死你”的徐帆异曲同工。

是以,当年的那出话剧才会在话剧界引来好评无数,有人认为阮玲玉是徐帆最好的舞台角色。

吴倩莲版

经历了电影版、话剧版《阮玲玉》的演绎之后,电视版《阮玲玉》近日开机。此前,关于该剧女主演的人选曾闹得满城风雨,巩俐、徐帆得到的支持比最终出演的吴倩莲还多些。而无论谁出演“阮玲玉”一角,都无异于走钢丝。

当被问及她是否担心与张曼玉电影版的《阮玲玉》“火拼”时,吴倩莲说:“我不怕和任何人撞车,我演的阮玲玉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吴倩莲希望大家对她扮演的阮玲玉要多点欣赏眼光,少些批评。

但这部被称为“首次详尽描写70年前影星阮玲玉短暂而璀璨的一生”的电视剧,还是使曾自信满满的吴倩莲显得底气不足。她不得不开始承受“阮玲玉效应”所带来的压力,又遭遇了导演和唐季珊的扮演者相继离开剧组的风波。

吴倩莲决定要演吴倩莲的“阮玲玉”,“本来的剧本里边阮玲玉有许多独白,我不想让她说那么多的话”,而且减少哭泣,“将悲切藏在心里”。

阮玲玉 - 作品年表

由于早年电影拷贝使用易燃的硝基胶片拍摄,十分容易损毁,加上经历战乱时期,阮玲玉主演的电影仅有《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小玩意》、《再会吧,上海》、《神女》、《新女性》、《一翦梅》、《归来》、《国风》9部至今仍存拷贝。其中原已散佚的《恋爱与义务》在1990年代于乌拉圭寻回。

阮玲玉主演的电影作品如下:

1927年 《挂名夫妻》
1927年 《杨小真》(又名《北京杨贵妃》)
1927年 《血泪碑》
1928年 《蔡状元建造洛阳桥》
1928年 《白云塔》
1929年 《珍珠冠》
1929年 《情欲宝鉴》
1929年 《劫后孤鸿》
1929年 《大破九龙山》
1929年 《火烧九龙山》
1929年 《银幕之花》
1930年 《故都春梦》
1930年 《自杀合同》
1930年 《野草闲花》
1931年 《恋爱与义务》
1931年 《一翦梅》
1931年 《桃花泣血记》
1931年 《玉堂春》
1932年 《续故都春梦》
1933年 《三个摩登女性》
1933年 《城市之夜》
1933年 《小玩意》
1934年 《人生》
1934年 《归来》
1934年 《再会吧,上海》
1934年 《香雪海》
1934年 《神女》
1935年 《新女性》
1935年 《国风》

上一篇:山谷(作家)

下一篇:乔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