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布西贤

时间:2023-12-04 10:00:54编辑:小蔡

色布西贤的个人简介

锡伯营领队大臣、教育家:色布西贤(1837―1907),伊拉里氏,字义堂,锡伯营镶红旗人。

卫国戍边

锡伯营领队大臣、教育家:色布西贤(1837―1907),伊拉里氏,字义堂,锡伯营镶红旗人。

同治四年(1865年),色布西贤以本旗空蓝翎升为正蓝旗骁骑校,是年28岁。同治五年(1866年),伊犁地区维、回人民因反抗清政府增加附加税而起义,清在伊犁的统治遭到严重削弱。次年,自称“苏丹汗国”的割据政权在伊犁成立。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沙俄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开始了对我国伊犁地区长达10年的军事殖民统治。“俄人于固尔扎城(今伊宁市)、博罗布尔噶苏、海努克、绥定城四处分设俄官四名,管理各众”。又从伊犁迤西图尔根起,包括北面至伊犁各营逼勒银物,索要户口册籍,逼迫当地驻防各营兵民及各族人民降附俄国,并且,在伊犁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专门监视锡伯营官兵的行动。锡伯营军民在总管喀尔莽阿的统一指挥下,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不畏强暴,巧妙地同沙俄殖民统治者作斗争。同时,秘密派出锡伯营官兵到塔尔巴哈台给署理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荣全禀报伊犁情形,要求派大军收复伊犁。光绪三年(1877年),色布西贤升为正蓝旗佐领。是年,署理伊犁将军荣全奉旨调锡伯营官兵一营人,由佐领色布西贤带领前赴塔尔巴哈台,并在库尔喀喇乌苏、车排子等地凿渠屯田,为大军收复伊犁准备军粮。光绪七年(1881年)七月,补授色布西贤为锡伯营总管。次年,因“该员才具明敏,办事练达”,又“因收复伊犁、剿办窜匪安内出力”,经金顺将军奏请以副都统记名尚放,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初一日奉旨允准在案。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又于十九年(1893年)八月,两次署理索伦营领队大臣事务。

致力屯垦

伊犁收复后,锡伯营总管色布西贤,面对锡伯营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一面动员全营军民,动手疏浚察布查尔大渠,将原垦种的“察水田,,全面恢复垦种;另一方面,又奏请伊犁将军将察布查尔南山一带原维吾尔族“塔兰奇u2019u2019废弃田亩分配给锡伯营闲散耕种,并收取地租,增加公储,收到显著效益。总管色布西贤带头捐资500两银,并奏请伊犁将军,拿出本营少有的公共资金,在镶红旗设立了公益当,制定了社会捐助制度,为锡伯营军民的生存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后来,公益当又大量资助教学,为发展锡伯族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伊犁新满营组建后,军民的住宿、吃粮都发生了困难。总管色布西贤召集锡伯营各旗佐领商议,决定从各方面援助新满营。组织军民到乌孙山砍伐木料,送到惠远城,以解急用;又组织人力、车辆等将一万戽粮食捐送新满营。色布西贤向伊犁将军长庚提出了往特古斯塔柳(今巩留县)派兵屯田,以解决新满营口粮问题的建议,当即得到长庚的允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色布西贤从锡伯营选派富有屯垦经验的富某,率40名青壮官兵,携带农具、籽种、马牛开赴特古斯塔柳,筹建营盘,耕种粮食。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挑选官兵250名,作为“练军两旗”派往该地屯田。几年中,他们修挖了一条50多公里长的大渠(称锡伯渠),开垦了十几万亩良田,极大地支援了新满营。至此,色布西贤“以其总理特古斯塔柳屯田事务始终得力”,而受到清政府的嘉奖。

兴办教育

伊犁收复后,清政府补发了同治年间和沙俄占领8年时间所欠发的各营官兵的饷银,锡伯营也补得一笔数目可观的饷银。总管色布西贤便报请伊犁将军批准,从补发的饷银里抽出一部分,在锡伯营8个牛录均设一所官办义学,吸收锡伯族学龄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从光绪十六年(1896年)起,锡伯营各义学开始教满、汉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这是最早的锡伯族双语教育。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领队衙门里又办了学校,招收60余名锡伯族子弟,进行满、汉语教学。同时,在锡伯营正红旗(四牛录)、镶红旗(六牛录)挑选百余名学生就地集中学汉文,从此,锡伯营各学校普遍开始学汉文。

色布西贤临终前又将自己的百多匹马、牛献给锡伯营作为公产,用于办教育。后人为了纪念色布西贤对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在锡伯营一、三牛录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色公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色布西贤授任锡伯营领队大臣,并赏副都统衔。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二十六日因病卸任,于宣统二年(1907年)去世,终年71岁。

上一篇:沈孝彻

下一篇:彭彪(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