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尔康的个人简介
沈尔康,航空救生技术专家,中国航空救生技术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后领导了中国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火箭弹射座椅两种型号的设计、生产、定型工作。并为建成大型火箭滑车试验场做了指标论证、选址、总体规划等大量开拓性工作。沈尔康,航空救生技术专家,中国航空救生技术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后领导了中国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火箭弹射座椅两种型号的设计、生产、定型工作。并为建成大型火箭滑车试验场做了指标论证、选址、总体规划等大量开拓性工作。
沈尔康 - 简历
1919年10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县)。
1937年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
1943年 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1943-1945年 在中国航空公司任机械员。
1945-1946年 到美国航空公司实习。
1946-1949年 在上海、香港中国航空公司任工程师。
1949-1950年 参加“两航”起义。
1951-1956年 在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任检验科科长。
1956-1961年 在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任机翼组组长。
1961-1964年 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任副总设计师。
1964-1973年 在飞行试验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
1973-1985年 在航空救生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5年 离休。
沈尔康 - 航空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于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举行起义,宣布与国民党政府决裂,投奔新中国。沈尔康参加了“两航”起义,并在“两航”起义后期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负责中国航空公司的机务工作。为保护好起义飞机,他参加留港护产斗争,对飞机的维护及留港器材的运输回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于1950年11月顺利回到祖国怀抱。
1951年沈尔康在太原民航机械修理厂工作并任检验科科长,负责民航飞机的零配件的检测工作。1953年他先后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和北京飞机制造厂学习和研究雅克-18型飞机和米格17型飞机的修理和制造技术。1956年中国开始自行设计飞机,他被调入沈阳飞机制造厂的飞机设计室,任机翼组组长,参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亚声速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机翼和尾翼的设计和试制工作。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该机1958年7月试飞获得成功,并在首都沙河机场接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接着他又参加了超声速歼击机“东风107”的机翼和尾翼的设计工作。1961年成立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尔康调入任该所副总设计师,具体负责飞机操纵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和高空救生系统等各种机械系统的设计工作。在该所他参加了对苏制米格-21飞机的分析和研究工作。1964年2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校军衔。同年沈尔康调入飞行试验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主管该所研究室的技术工作。
沈尔康 - 突出成果
1973年4月,沈尔康被调入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先后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所长、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主持该所技术工作,领导并参加飞机救生装备设计和制造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航空救生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很快,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两种型号的火箭弹射座椅。在研制过程中,他与广大技术人员一起,加班加点,翻阅技术资料,攻克设计和工艺技术难关,为弹射座椅性能的提高并装备飞机做出了贡献。其中一种型号弹射座椅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78年他赴英国考察飞机救生设备,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中国航空救生事业。在他的任期内,主持和参加了火箭橇滑轨试验场地的指标论证、总体规划、选址、技术保障条件、水文等工作以及部分座椅型号的设计定型工作。
沈尔康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沈尔康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心于航空事业,他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并在科研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中有效地发挥了这一优势,对中国飞机设计专业和弹射座椅研制工作起了促进作用。他专业知识面广,解决了弹射座椅研制中的许多重大的技术问题,且对本专业的世界发展趋势也较为了解。为培养一批救生技术骨干也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工作中深入细致,治学严谨,在科技人员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沈尔康已离休在家,但他仍然关心中国航空救生事业的发展,跟踪世界前沿的救生技术,为中国航空救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光和热。
沈尔康 - 参考资料
[1] 东南大学网 http://seuaa.seu.edu.cn/s/14/t/33/a/2561/inf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