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平

时间:2023-12-03 15:09:46编辑:小蔡

史仲平的个人简介

1962年5月17日出生男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88年4月至1991年3月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6年4月至1988年3月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北京化工学院(现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系1985年国家(国家教委)公派赴日攻读学位留学生。

工作经历

2002年12月至今,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CambridgeSoft Corp.公司,国际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主管。

1995年6月至2001年3月,加拿大安大略省Brantford市Eagle Precision Technologies公司,亚太区技术支持经理、高级工程师。

1993年8月至1994年12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研究员。

1992年3月至1993年6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Austin校植物系博士后研究员。

1991年4月至1992年2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情报工学部生物工程和科学系,助教。

研究经历

在国内外相关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长期并正在从事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技术、智能工程、代谢工程、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相关领域的SCI论文20余篇,引用次数超过100次。出版专著(译著)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次。

在国外有关公司工作期间,从事过企业事业的策划、技术支持服务、销售等多项工作,技术服务和销售业绩良好。熟悉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运作规程和情况。

目前成就

获得奖项

《发酵过程解析、控制与检测技术》,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专著类二等奖。

著作及论文

1)H.Jin, Z.Zheng, M.Gao, Z.Duan, Zhongping Shi(责), Z.Wang, J.Jin: “Effective induction of phytase in Pichia pastoris fed-batch culture using an ANN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line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Biochem. Eng. J, doi:10.1016/j.bej.2007.03.009, published on-line, 2007.

2)J.Xiao, Zhongping Shi(责), P.Gao, H.Feng, Z.Duan, Z.Mao: “On-line optimization of glutamate production based on balanced metabolic control by RQ”, Bioprocess Biosyst Eng., 29(2), 109-117, 2006.

3)S.Duan, Zhongping Shi(责), H.Feng, Z.Duan, Z.Mao: “An on-line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DO/pH measurements and ANN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for fed-batch cultivation”, Biochem. Eng. J, 30(1), 288-96, 2006.

4)C.Zhang, Zhongping Shi(责), P.Gao, Z.Duan, Z.Mao: “On-line prediction of products concentrations in glutamate fermentation using metabolic network model and linear programming”, Biochem. Eng. J, 25(2), 99-108, 2005.

5)Zhongping Shi(责), C.Zhang, J.Chen, Z.Ma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cetone-butanol continuous flash extractive fermentation process”, Bioprocess Biosyst Eng., 27, 175-183, 2005.

6)X.Meng, D.Zou, Zhongping Shi(责), Z.Duan, Z.Mao: “Dietary diacylglycerol prevents high fat diet-in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rat liver and abdominal adipose tissue”, Lipids, 39(1), 37-41, 2004.

7)Y.Zhu, J.Zhang, Zhongping Shi(责), Z.Mao: “Optimization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rice heat blast process for Chinese rice wine production by combinational util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s”. J.Inst.Brew., 110(2), 117-123, 2004.

8) X. Lu, Y. Li, Z.Duan, Zhongping Shi(责), Z.Mao: “A novel, repeated fed-batch, ethanol production system with extremely long term stability achieved by fully recycling fermented supernatants”, Biotechnol.Lett., 25, 1819-1826, 2003.

9)Zhongping Shi, K.Shimizu: "大?菌培?におけるニュ?ラルネットを用いた溶存酸素?度?化パタ?ンの、(Pattern recognition of the change in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by neural network in E.coli cultivation)", Kagaku Kougaku Ronbunshu (日本化学工学?文集), 19(4), 692-694, 1993.

10)Zhongping Shi, K.Shimizu: "Neuro-fuzzy control of bioreactor systems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J.Biosci.Bioeng., 74(1), 39-45, 1992.

11)Zhongping Shi, K.Shimizu, S.Iijima, R.Izumi, K.Matsumoto, T.Kobayashi: "Development of dual on-Line analyz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ed-batch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J.Biosci.Bioeng., 73(1), 22-25, 1992.

12) Zhongping Shi, K.Shimizu: "Fuzzy control for fed-batch fermentation with the aid of neural network", IFA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Biotechnical Processes, Colorado, USA, 167-172, 1992.

13) Zhongping Shi, K.Shimizu, S.Iijima, T.Morisue, T.Kobayashi: "Adaptive on-line optimizing control for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J.Biosci.Bioeng., 70(6), 415-419, 1990.

14) Zhongping Shi, K.Shimizu, S.Iijima, T.Morisue, T.Kobayashi: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extractive fermentation using multiple extractants", Biotechnol. Bioeng., 36, 520-529, 1990.

15)Zhongping Shi, K.Shimizu, N.Watanabe, T.Kobayashi: "Adaptive on-line optimizing control of bioreactor system", Biotechnol.Bioeng., 33, 999-1009, 1989.

16) 《发酵过程解析、控制与检测技术》,史仲平、潘丰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200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7) 【日】《生物质和生物能源手册》,史仲平、华兆哲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承担项目

1)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课题,《子谷氨酸发酵高产菌种选育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基于代谢工程和智能工程的新式、集约型发酵过程控制的工程化应用研究》,#2006AA0203-01,2007-2010,负责人。

2)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课题,《新型植酸酶分子设计技术-毕赤酵母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和工业酶的技术》,#2006AA0202-01, 2007年-2010年,实际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药物蛋白过程的智能模式识别控制》,#60604028, 2007-2009,副组长。

科研项目

近5年来完成863计划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横向课题1项。正在主持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973子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

其中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如下:

1) 国家973项目,《生化反应过程放大原理与方法-基于代谢工程和人工智能的集约型发酵过程控制与放大研究》,#2007CB714303,2007-2011,负责人。

2) 国家自然基金,《最适代谢流/发酵还原力配比条件下的高效丁醇萃取发酵的机制和应用研究》,#20976072,2010-2012,负责人。

3)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猪圆环病毒病生物工程疫苗的研制-发酵工艺的优化与放大》,2008-2012,负责人。

]科研成果及奖励b]

近5年来主要奖励

1) 《发酵过程解析、控制与检测技术》,史仲平、潘丰、孟嘉、傅四周,200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日】《生物质和生物能源手册》,史仲平、华兆哲 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十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上一篇:孙景燧

下一篇:浅茅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