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棠

时间:2023-12-02 18:59:54编辑:小蔡

孙毓棠的个人简介

孙毓棠(1911-1985),历史学家,1911年生,无锡城内小河上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任教。1935年8月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历史学部攻读中国古代史,后转该校文学部大学院攻读文学。1959年1月起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1985年9月去世。其间,曾兼任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和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版编著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论文集有《抗戈集》等。孙毓棠(1911-1985),历史学家,1911年生,无锡城内小河上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任教。1935年8月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历史学部攻读中国古代史,后转该校文学部大学院攻读文学。1959年1月起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1985年9月去世。其间,曾兼任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和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版编著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论文集有《抗戈集》等。

孙毓棠 - 生平简介

1911年4月9日生于天津。

1930年8月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

1933年8月毕业于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此后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史地系讲师。

1935年8月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历史学部攻读中国古代史,后转该校文学部大学院攻读文学。

1937年7月肄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

抗战爆发后回国,任广西省立高级中学英语、史地教员。后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史地系讲师、副教授。课余从事诗歌创作和话剧活动,为新月派诗人之一,史诗《宝马》是其代表作。

抗战期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抗战胜利后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

1945年8月应英国文化委员之聘,与陈寅恪、洪谦、邵循正、沈有鼎等连袂赴英,任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客座研究员。

1947年8月赴美,先后任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社经理事会专门助理、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

1948年8月归国,仍任清华大学教授。

1952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不久任《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并负责《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的编辑工作。此书于1957年7月出版,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50年代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日俄战争后美帝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美帝国主义与芦汉铁路投资竞争》、《中日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中日甲午战争后美国资本与芦汉、津镇、粤汉诸铁路的借款》、《美帝国主义攫占三都奥的阴谋与所谓“海军借款”》、《美帝攫占上海电力公司》、《美帝对华投资的历史发展及其侵略性》、《中日甲午战争赔款的借款》、《粤汉铁路借款问题》、《币制实业借款》等多篇论文,对19世纪帝国主义在工业、铁路、银行、借款等方面的对华侵略进行了研究。这些论文均收入后来出版的《抗戈集》中。

1957,他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予以改正)。

1959年1月转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文革”后期奉命参与标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

1976年后,负责筹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和中外关系史学会,并任该会首届理事长。

1978年以后,他在历史研究所筹建K领导了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外关系史学会(任理事长),为推动中外关S史这个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努力。

1980年以後,他应邀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擘划《中国历史》的全面工作,并任“秦汉分卷”主编。

1981至1982年先后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客籍研究员。

1984年7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他的论文《开阔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引起史学界、经济界的重视。

1985年9月5日在北京病逝。 终年74岁。

孙毓棠 - 学术贡献

一、中国近代经济史

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

孙毓棠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一种,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全书凡九十万字,一点一滴地汇集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有关中国新式工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徵引中外档案、报刊、私人著述不下三百种。其中包括卷帙浩繁的《北华捷报》、《英国驻华各口岸领事商务报告》、《海关贸易报告》、《教会新报》、《申报》等等,凡当时国内能够找到的有关资料,哪怕是临时散发的小册子和文件,也都在收辑之列。

孙毓棠在编辑这部资料集时,并未满足于资料的检出,而是寓研究于整理之中。经他仔细分析、归纳,精心编排,全书纲举目张,研究者稍加注意便可发现其中的内在联M。因此,可以认为,这部资料集(连同后来汪敬虞所编第二集)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资料》的前言,孙毓棠写了《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一文,综合叙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生过程,有不少独到的发现和精辟的见解。这些发现、见解与《资料》的内容可谓相得益彰。

除了编辑上述资料集外,孙毓棠还写下了一S列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以及19世纪帝国主义在工业、铁路、银行、借款等方面的对华侵略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其中最重要的篇章已经结成《抗戈集》一书。

二、古代经济史

孙毓棠不仅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领域内有卓越贡献,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也有很深厚的造诣。他在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一书,以及此後陆续发表的《汉代的财政》、《战国秦汉时期的纺织业》、《关於北宋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清代的丁口记录及其调查制度》等论文都是这方面的明证。尤其是《战国秦汉时代的纺织业》一文(凡8万余字),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文献资料和当时所能掌握的出土文物,对战国秦汉时代纺织、染织技术,包括丝织、麻织、葛织、毛织和炼织技术的进步作了十分具体的探讨,极尽耙剔梳理之能事,填补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领域特别是手工业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在1949年之前,孙毓棠已经认识到历代文化盛衰嬗替的原因深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之中,因而在治史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社会经济现像,并开始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解放后,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对经济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坚持认为,在历史科学里,没有也不可能有纯经济史。经济与历史发展本是同一个整体。所谓经济史的研究,不过是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角度(有别于政治、军事、文化诸角度)去阐述历史。只有承认纯经济史K不存在,更不存在脱离政治的经济史,经济史的研究才有意义。

虽然孙毓棠治学的重点在中国经济史领域,且如一般所认为的那样在断代史方面尤精于秦汉史。但是孙毓棠追求的是一种融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境界。他决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一断代史或某一专史。在他看来,只有将每一项专题研究同时置于纵的和横的联系之中,才有可能穷其底蕴;而只有尽可能多角度、大跨度的考察,才有可能使死的史料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毓棠常说:一个具有历史实在感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历史学家。

三、其他

事实上,孙毓棠兴趣至广,文、史、哲无不涉猎。由於他生平谨慎,不肯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留给我们的不是很多。但仅就中国史研究的成果而言,已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中外关系各个方面。其中,如《西汉的兵制》、《东汉兵制的演变》等篇虽发表于30年代,但迄今尚为人称道。早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已经注意于对外关系史的研究,他的学士论文便是《中俄北京条约及其背景》。他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对外关系史的范畴。他又是中国较早留心中非关系史和探讨中亚、中东历史的学者之一。

孙毓棠酷爱戏剧和文学,一度致力于新诗创作,在诗歌艺术方面多所探索和追求。他的代表作短诗集《海盗船》和长篇史诗《宝马》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孙毓棠的主要诗作已编成《宝马与渔夫》一书,由台湾业强出版社于1992年10月初版。

孙毓棠 - 学人轶事

抗日战争爆发,他从日本返回祖国,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发表的大量学术著述,为研究者所推崇。授课之余,积极从事诗歌创作和话剧活动。诗歌创作深受闻一多诗风影响,为新月派诗人之一,史诗《宝马》是他的代表作,蜚声当时文坛。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毓棠赴英国牛津大学做客座教授,由此引发了闻一多与孙毓棠难忘的师友情结,为后人称颂。1945年9月11日,为给孙毓棠送行,闻一多亲为孙毓棠作印,并将临别赠言刻于这枚边长1.3厘米、高5厘米的玉石印边款上。在方寸之间用行草刻下126个字:“忝与毓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晚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信乎!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承命作印,因附数言,以志欣慰之情,非徒以为惜别之纪念而已也。卅四年九月十一日,一多,于昆明之西仓坡寓庐。”

孙毓棠带着这枚印章先后到过英国和美国,1948年回国后,一直珍藏在身边。“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表达了他们与国家共存亡的生死之约和民族气节。“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 表达了他们对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终极判断。区区百字,镌刻着闻一多与孙毓棠亦师亦友忘年交之永恒。

孙毓棠 -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集

1、《抗戈集》

2、《孙毓棠学术论文集》,由中华书局于1995年出版。

古籍整理

1、标点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和《清史稿》。

2、与人合作标点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

诗歌创作

1、《 梦乡曲》(诗集)1931(自印本)

2、《海盗船》(诗集)1934,上海立达书局

3、《宝马》(诗集)1937,文生

孙毓棠 -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wx/wxwh/mp/mr7.htm
[2] 国学网 http://www.guoxue.com/nowpeople/people11/people_sunyutang.htm

上一篇:戚其义

下一篇:秋捷(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