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夫的个人简介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生于1940年,居住在阿联酋的迪拜。在伊拉克1968年以来一直掌权的逊尼派为主的政府中,他是个"外人",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来自萨达姆·侯赛因故乡提克里特以外的高级官员。
人物生平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出生于巴格达以南卡尔巴拉附近的希拉,升任政府高官在他的仕途中来之不易。他在大学攻读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打算当一名英语教师,但在1963年加入社会复兴党之后放弃了教职。
他先担任负责伊拉克广播的官员,接着出任驻缅甸、瑞典和联合国大使。1992年接任阿齐兹的外长职务直到2001年4月因为萨达姆长子乌代的报纸对其进行批评,萨达姆将其降为新闻部长为止。这段艰难时期他尝到了联合国制裁之苦,也参与了在1998年驱逐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员。他被任命为新闻部长使他能搞好自己的专业,而且自从这次伊拉克战争以来,他看起来的确尽职。
人物特点
"超现实"记者会
就在美军坦克4月7日停在巴格达的总统府前之时,他仍以挑战的姿态举行了记者会,宣称伊拉克军队打死了大批攻击巴格达的美军士兵。自战争爆发后,这位伊拉克新闻部长就一直这样每天向记者们举行新闻简报会。
萨哈夫在举行新闻记者会时,美军的坦克就在几百米之外,耳边不时传来枪炮声。萨哈夫传达的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巴格达是安全的,而且美军部队惨遭痛击。在这次临时举行的记者会上,萨哈夫看起来非常镇静,如果说萨哈夫感到了压力的话,那么他也根本没有显露出来。
萨哈夫说,"昨晚人们看到的搏杀将给这些雇佣军一个教训,将给华盛顿和伦敦的战争犯们一个教训。"他表示:"这些坏蛋正在巴格达门口犯罪。到目前为止,战斗非常激烈,真主将保佑他的子民取得胜利。"
身穿橄榄绿军服、头戴贝雷帽、在麦克风前对着记者们滔滔不绝的萨哈夫不管所说的与现实有多大距离,他已经是个世界知名人物了。运用明显的手势,浅显的表达方式,以及词汇丰富的语言,萨哈夫斥责美国人是"流氓强权"。
就在巴格达的战火硝烟不断的时候,萨哈夫还为向记者们表示道歉。萨哈夫对记者们说,"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恶棍。"萨哈夫还向记者们保证说:"但巴格达是坚强的,防卫森严而且是安全的。萨哈夫试图让伊拉克民众相信,伊拉克领导层仍然掌握一切。
独脚戏
可是在过去的几天当中,人们都可以注意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萨哈夫一直单独地与记者们会面,这和开战初期的时候,伊拉克副总统、国防部长、内政与外交部长纷纷公开露面的情况炯然不同。那么,为什么这些伊拉克官员没有公开露面?现在他们在那里呢?萨哈夫在记者会上展现了顽强不屈、抗战到底的精神,但他的讲话听起来也开始越来越孤独了。或许,伊拉克政权让他一个人"抛投露面",是因为他这个"外人"是最可以丢弃的"卒"。
人物名言
●"他们在伊拉克没有立足之地。如果他们进入巴格达,我们会用子弹和鞋子迎接他们。"
●"昨晚人们看到的搏杀将给这些雇佣军一个教训,将给华盛顿和伦敦的战犯们一个教训。"
●"这些坏蛋正在巴格达门口犯罪。到目前为止,战斗非常激烈,真主将保佑他的子民取得胜利。"
●"我的作用就是告诉大家真相,萨达姆仍然在位,布莱尔和布什不过是牛仔和战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萨哈夫形容联军的词语绝不仅仅是"异教徒"一个词,他还有"歹徒"、"战犯"、"傻瓜"、"小丑"以及"针对平民的国际流氓"等风趣的用词。
●萨哈夫好像对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尤其"关照",他在讲话中称拉氏全然不顾当年两人曾共游巴比伦古城的旧情谊,是"一个江湖大骗子",而且还是一种"最令人鄙视的动物"。
●"我很遗憾用这样的字眼,但对于那些用导弹杀害我们人民的敌人,辱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是故意让他们进城的,因为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消灭他们,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了。"
●"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恶棍。"
相关内容
据报道,萨哈夫在美军开进巴格达城的时候还在对记者们侃侃而谈:"在巴格达没有美国异教徒,永远也不会有!"当新闻中心被炸以后,他还对记者说:"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你们也不用害怕!请放心,巴格达是安全的,固若金汤。"毫无疑问,伶牙俐齿、妙语连珠的萨哈夫是本次战争中最为神秘的政治人物。因为就在人们已经忘记了萨达姆最后一次出现在伊拉克街头的场景是在什么时候,萨哈夫却仍然在美军坦克的不远处和各国记者一起高谈阔论。萨哈夫的其他神秘之处还包括:至今人们也不知道他在整个萨达姆当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可能是伊拉克方面整出戏的导演,地位重要之极,从头至尾策划了各个人物的走向和事件的先后流程;也可能是一个大傀儡,根本不知道萨达姆决策层究竟在干什么,只是每天会接到一个新的发言要求和行动大纲,甚至嗓门、语调、手势、表情、英语与阿拉伯语的交替使用、侮辱性词汇的出现频率,统统都可能有人远程指导。所以美国军方才会将萨哈夫的那张脸从55张伊拉克高官通缉令组成的扑克牌中撤出。美国人称,萨哈夫根本就是权力核心层的边缘人物。当然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美国此举不过是想掩盖自己的心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伊拉克部队对联军的抵抗虽然节节败退,但美国人却从来没有在嘴仗上赢过萨哈夫。
年6月25日,伦敦《每日镜报》披露,被美军方讥讽为"小丑阿里"的萨哈夫已经联军抓获。当日美军并没有给予确认。次日,萨哈夫本人在接受阿拉伯卫星新闻频道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向美军投降,并正接受审问。自那以后并没出现有关他被美军关押或起诉的新闻。有知情者曾透露,萨哈夫正和妻子儿女在联合酋长国生活,并准备出书。[1]
人物影响
在一些阿拉伯国家,萨哈夫例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作"萨哈夫秀"。每当萨哈夫在电视屏幕上露面之时,人们总会放下手头的活儿,聚集在电视机前,如同观看热播的电视剧。3日早些时候,西方媒体纷纷报道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时隔不久,萨哈夫就出现在电视镜头前,表情镇定地奚落了美国电视网的报道:"他们(美军)在伊拉克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会用子弹和鞋来欢迎他们。"
在阿拉伯国家,用鞋子打人绝非善举。如此"妙语"自然赢得喝彩一片。28岁的埃及摄影师穆罕默德·法蒂是个标准"萨迷"。由于在电视台工作,他每天都有机会观看"萨哈夫连续剧"。对于这种习惯,他解释说:"战争开始的最初几天里,我们等着伊拉克方面或证实或否认美国方面的消息。现在,我们等着这个革命的家伙,等着他用刺激性字眼来嘲笑美国人。"
美联社记者列举了萨哈夫常用的"俗"词:"雇佣兵"、"歹徒"、"蠢货"、"小丑"……其实萨哈夫并非"只会骂大街的俗人",他早年教过英文,当过8年外交部长。他为何"俗不可耐",甚至"破口大骂"呢?约旦新闻协会负责人穆罕默德·阿迪卜·杜穆赫一语中的:"萨哈夫不过是在玩一种战争游戏。""美国士兵可以在他们的导弹外壳上书写辱骂萨达姆·侯赛因的字眼,您还能指望伊拉克人什么呢?"杜穆赫反问道。萨哈夫本人最近接受采访时也对自己的用语作出一番解释。他说:"非常抱歉,我使用这样(粗俗)的语言。……对于那些用炸弹来轰炸我们人民的罪犯来说,侮辱是不够的。"
路透社撰文说,伊拉克在美伊宣传大战中占据上风。而作为伊拉克政府代言人,萨哈夫功不可没。对于"萨哈夫现象",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报纸不仅大幅报道,还撰文分析。总部设在伦敦的沙特报纸《中东日报》3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战斧"式导弹轰炸巴格达,萨哈夫导弹震聋联军耳》的文章。黎巴嫩《使者报》专栏专家费萨尔·萨勒曼则在文章中分析说:"电视观众对萨哈夫说的内容其实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只是特别想听一听他那有趣的词语。"
萨哈夫魅力究竟何在?美联社和法新社等西方大通讯社也对此作了报道。法新社记者希克马特·谢伊夫评论说:"(他)喜欢嘲讽,有知识分子的气质,虽然语言略显粗俗,却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相当有市场。"的确,萨哈夫精通语言,即便骂人的词,有些也需要在经典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去查证。
采访中,一位名叫阿里·侯赛尼的黎巴嫩人对萨哈夫的勇气称赞有加。"他(萨哈夫)很勇敢,抛头露面却毫不畏惧。与其他(伊拉克)领导人相反,他四处奔波,领记者参观被炸现场,"侯赛尼如是说,"他才是英雄,而不是萨达姆。如果他没有让美国人难堪的话,美国人为什么要集中轰炸新闻部大楼?"
而另一位叫泽纳布的黎巴嫩小学女教师对法新社记者说:"我不相信他(萨哈夫)的话,但他透露的消息常常被证实是真的。他对待美国人的方式,对美国人傲慢自大态度的反击,让我很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