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检生的个人简介
邱检生,男,1965年11月出生,江西省遂川县人,现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材料教研室主任。
简历
1965年11月生于江西省遂川县,现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岩石材料教研室主任。
2003年11月-现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5年4月起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03月-2003年10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
1993年07月-1997年02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师
1989年09月-1993年06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岩石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86年09月-1989年06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2年09月-1986年0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矿床学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2.7-2002.10 CSIRO Division of Exploration & Mining, North Ryde, NSW, Australia, Visiting Scientist
2000.6-2000.7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Visiting Scientist
1999.6-1999.9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Visiting Professor, Supported by the Fellowship of Japan Society for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
1997.1-1997.4 CSIRO Division of Exploration & Mining, North Ryde, NSW, Australia, Visiting Scientist
此外,还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南非、丹麦、瑞士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社会任职
2003.9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3.9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8.6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5―2006.5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获奖及荣誉
个人荣誉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4年,获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3年,获“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9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1999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
1998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育才奖
1997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
1996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
科研项目获奖2010年,"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构造-岩浆演化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007年,“南岭及邻区晚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基底与岩石圈演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九
2003年,“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十
2002年,“中国东部金矿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十
1994年,“华北板块东缘的金矿床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1994年,“中国东部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有关金矿床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研究方向
1. 岩浆作用与成矿;2. 岩浆作用与壳幔演化;3. 成因岩石学。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郯庐中南段及其邻近地区火山岩、浙闽沿海I-A型复合花岗岩、南岭中生代与稀有及稀土金属矿床有关花岗岩研究。
科研情况
●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生代钠质与钾质火山岩成分演变及其对源区地幔性状和深部作用过程的示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2013.12,项目负责人。
● 中国东南部岩浆作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中石化海相前瞻性研究课题,2007.1~2011.1,项目负责人。
● 大别-苏鲁造山带片麻状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启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1~2010.12,项目负责人。
● 扬子板块北东缘变质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2008.1~ 2010.12,项目负责人。
● 浙闽沿海与南岭腹地A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
●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岩浆作用与油气成藏制约关系研究,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横向课题, 2005.10~2006.12,项目负责人。
● 鲁西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化学性状及壳幔作用深部过程示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3.1~2005.12,项目负责人。
● (铀-钍)/氦及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在南岭稀有金属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002.4~2002.11,项目负责人。
● 中国东南部与日本花岗质岩浆作用对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2000.5~2000.6,项目负责人。
● 郯庐中南段中生代钾质岩浆作用及其对金(铜)成矿的制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99.1 ~ 2001.12,项目负责人。
●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的形成机制与成岩动力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95.1 ~ 1997.12,项目负责人。
●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幔源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8.1~2011.12,参加。
● 大陆边缘造山-成矿理论体系与实验模拟 ,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执行期限:2006.1~ 2010.12,参加
● 华南大陆岩石圈层圈相互作用和成岩成矿过程的地球化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03.1~2008.12,参加。
● 大陆板块会聚过程中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沉淀及其成矿效应,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2004.1~2008.12,参加。
●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2.1~2005.12,参加。
● 江南造山带西段前寒武纪基性-酸性火成岩及壳幔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99.1 ~ 2001.12,参加
●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的成因与地壳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7.1 ~ 2000.12,参加
● 福建沿海晚中生代碱性流纹岩研究,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1997.1 ~ 1999.12,参加
代表性论著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标注)论文
[61] Li Zhen, Qiu Jiansheng, Zhou Jincheng. 2010.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Nd-Hf isotopes of early Palaeozoic-early Mesozoic I-type granites from the Hufang composite pluton, Fujian, South China: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doi: 10.1080/00206814.2010.496542.
[60] Hu J, Qiu JS, Xu XS, Wang XL, Li Z. 2010.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gneissic metagranites in eastern Dabie Mountains: Implications for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sm along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3(4): 501u2013517.
[59] 胡 建,邱检生,徐夕生,王孝磊,李 真. 2010. 大别山东缘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 中国科学,40(2):138-155.
[58] 邱检生,张晓琳,胡 建,李 真. 2009. 鲁西碳酸岩中磷灰石的原位激光探针分析及其成岩意义, 岩石学报,25(11 ): 2853-2863.
[57] 李 真,邱检生,蒋少涌,徐夕生,胡 建. 2009. 福建金山花岗质复式岩体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地质学报,83(4):515-527.
[56] 胡 建,邱检生,徐夕生,于津海,李 真. 2009. 山东岚山I型与A型复合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 25(2): 282-296.
[55] 邱检生,肖娥,胡建,徐夕生,蒋少涌,李真. 2008. 福建北东沿海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制约. 岩石学报,24(11):2468-2484.
[54] 邱检生,王汝成,蒋少涌,张晓琳,胡 建,倪 培. 200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中石榴石和绿辉石原位激光探针分析及其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23(12):3221-3230.
[53] 胡 建,邱检生,王汝成,徐夕生,蒋少涌,于津海,倪 培. 2007.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北东缘的最初响应: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Nd同位素制约. 岩石学报,23(6): 1321-1333.
[52] 肖 娥,邱检生,徐夕生,蒋少涌,胡 建,李 真. 2007. 浙江瑶坑碱性花岗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与构造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23(6): 1431-1440.
[51] 邱检生,蒋少涌,胡建,McInnes B I A,凌洪飞. 2006.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江西会昌密坑山锡矿田成矿作用的启示. 岩石学报,22(10): 2444-2450.
[50] 邱检生,王汝成,蒋少涌,胡 建,张晓琳,倪 培. 200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高钛与低钛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对金红石成矿的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22(7): 1875-1882.
[49] 胡建, 邱检生, 王汝成, 蒋少涌, 凌洪飞, 王孝磊. 2006. 广东龙窝和白石冈岩体锆石U-Pb年代学、 黑云母矿物化学及其成岩指示意义. 岩石学报,22(10): 2464-2474.
[48] 胡 建,邱检生,王汝成,蒋少涌,倪 培,于津海. 2006. 江苏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地质学报,80(12):1877-1891.
[47] 邱检生,胡 建,王孝磊,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 2005.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地质学报,79(4): 503-514.
[46] 邱检生, McInnes B I A, 蒋少涌, 胡 建. 2005. 江西会昌密坑山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类型的新认识. 地球化学,34(1):20-32.
[45] 邱检生,胡 建,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 2005. 鲁西中、新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与地幔化学演化.地球科学,30(6):646-658.
[44] 胡 建,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张晓琳. 2005. 中国东南沿海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 高校地质学报,11(3): 404-414.
[43] 张晓琳,邱检生,王德滋,王汝成,徐夕生,陈小明. 2005. 浙江普陀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 岩石矿物学杂志,24(2): 81-92.
[42] Jian-Sheng Qiu, De-Zi Wang, Brent I A McInnes, Shao-Yong Jiang, Ru-Cheng Wang, Satoshi Kanisawa. 2004. Two subgroups of A-type granite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Zhejiang and Fujian Provinces, SE China: age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ir petrogenesis.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Earth Sciences, 95: 227-236.
[41] 邱检生, 胡 建, McInnes B I A, 蒋少涌, 徐夕生, Allen C M. 2004. 广东龙窝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岩石学报, 20(6): 1363-1374.
[40] 邱检生,McInnes B I A,徐夕生,Allen C M. 2004. 赣南大吉山五里亭岩体锆石ELA-ICP-MS定年及其与钨成矿关系的新认识. 地质论评, 50(2): 125-133.
[39] 邱检生,蒋少涌,张晓琳,胡建. 2004.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的成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制约. 地球学报, 25(2): 255-262.
[38] 邱检生,徐夕生,蒋少涌. 2003. 地壳深俯冲与富钾火山岩成因. 地学前缘, 10(3): 191-200.
[37] Qiu Jiansheng, Xu Xisheng, Lo Qinghua. 2002. Potash-rich volcanic rocks and lamprophyres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r-Ar dating and source trac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7(2): 91-99.
[36] 邱检生, 王德滋, 刘 洪, 凌文黎. 2002. 大别造山带北缘后碰撞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岩石学报, 18(3): 319-330.
[35] 邱检生,周金城,张光辉,凌文黎. 2002. 桂北前寒武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岩石矿物学杂志, 21(3): 197-208.
[34] 邱检生,罗清华, Brent McInnes. 2002. 郯庐中南段晚中生代富钾岩浆作用及其对金(铜)成矿的制约. 矿床地质, 21(增刊):211-214.
[33] 邱检生,王德滋,沈渭洲. 2002.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 见:王德滋,周新民主编.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北京:科学出版社,160-188.
[32] 刘 洪,邱检生,罗清华,徐夕生,凌文黎,王德滋. 2002. 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地球化学, 31(2): 129-140.
[31] 邱检生,徐夕生,罗清华. 2001.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Ar-Ar定年及源区示踪. 科学通报, 46(18): 1500-1508.
[30] 邱检生, 王德滋, 罗清华, 刘 洪. 2001. 鲁东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的Ar-Ar定年――以五莲分岭山火山机构为例. 高校地质学报, 7(3): 351-355.
[29] Jiansheng QIU, Ching-Hua Lo, Brent I A McInnes, Jincheng Zhou. 2000. Potash-rich magmatism and associated gold-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Yishu deep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eastern China. Resource Geology, 50(4): 269-280.
[28] 邱检生, 王德滋, 周金城, 王汝成. 2000. 福建永泰云山碱性流纹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论评, 46(5): 520-529.
[27] 邱检生, 王德滋, 蟹泽聪史, Brent I A McInnes. 2000. 福建沿海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29(4): 313-321.
[26] 邱检生, 蟹泽聪史, 王德滋. 2000. 浙江苍南瑶坑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类型.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2): 97-105.
[25] Qiu Jiansheng, Xu Zhaowen. 1999.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esis of epithermal gold(copper) deposits in the middle-south parts of Tancheng-Lujiang deep fault and its vicinity, easter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supplement): 63-65.
[24] Qiu Jiansheng, Wang Dezi, Ren Qijiang and Brent I A McInnes. 1999. Metallogeny of shoshonite-hosted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south parts of Tancheng-Lujiang deep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0(2): 47-50.
[23] 邱检生, 王德滋, Brent I. A. McInnes. 1999.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岩石学报, 15(2): 237-246.
[22] 邱检生, 王德滋, 周金城. 1999. 福建永泰云山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岩石矿物学杂志, 18(2): 97-107.
[21] 邱检生, 朱成伟. 1999. 安徽冶父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评价. 黄金地质, 5(3): 64-68.
[20] 邱检生, 王德滋. 1999. 山东五莲七宝山辉石二长岩的地球化学及岩浆源区性质. 地质论评, 45(增刊): 612-617.
[19] 邱检生, 任启江, 王德滋. 1998. 中国东部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及其有关金成矿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 见:胡受奚,王鹤年,王德滋,张景荣主编. 中国东部金矿地质学及地球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67-338.
[18] 邱检生, 王玉华, 王德滋, 徐兆文. 1998. 郯庐中南段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金(铜)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规律. 矿床地质,17(增刊),119-122.
[17] 邱检生, 王德滋. 1998. 富钾火山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见: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主编:欧阳自远),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08-113.
[16] 邱检生, 王德滋, 曾家湖, Brent I A McInnes. 1997. 鲁西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及煌斑岩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 高校地质学报, 3(4): 384-395.
[15] 邱检生, 王德滋, 周金城, 曾家湖. 1996. 山东中生代橄榄安粗岩系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地球科学,21(5):546-552.
[14] Qiu Jiansheng, Hua Renmin. 1996.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East China. In: 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e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relations in East China (eds. Wang Dezi & Ren Qijiang),Beijing: Science Press, 6-14.
[13] Qiu Jiansheng, Zhou Jincheng, Wang Dezi. 1996.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 series in East China. In: The Mesozo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e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relations in East China (eds. Wang Dezi & Ren Qijiang),Beijing: Science Press, 15-50.
[12] 邱检生, 王德滋,任启江. 1996. 山东沂南金场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15(4): 330-340.
[11] 邱检生, 王德滋, 彭亚鸣, 周金城. 1996. 浙江舟山桃花岛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32(1):80-89.
[10]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 徐兆文. 1994. 河北宽城峪耳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地质,13(2): 137-147.
[9]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 牛树桂, 朱锡元. 1994. 我国首例碲金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山东平邑归来庄金矿床. 地质与勘探,30(1):7~12.
[8]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 张重泽. 1994. 山东五莲七宝山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矿床成因. 矿产与地质,8(1):12-18.
[7]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傅斌. 1993.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5(4):386-397.
[6]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 周金城. 1993. 山东五连七宝山火山―次火山杂岩的演化及形成条件. 矿物岩石,13(4):1-10.
[5] 邱检生, 任启江, 王德滋, 王玉华. 1993. 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在石英脉体含金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质与勘探,29(2):24-28.
[4] 邱检生, 王德滋, 任启江, 陈克荣, 曾家湖. 1993. 郯庐断裂及其邻区中生代地幔交代作用与钾质岩浆成因. 见:亚洲的增生(IGCP321项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39-142.
[3] 邱检生, 任启江, 徐兆文, 张重泽. 1991.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蚀变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7(2): 344-359.
[2] 邱检生, 任启江. 1991.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含矿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1(4): 369-377.
[1] 邱检生, 任启江. 1990. 安徽沙溪和冶父山两类石英脉体特征对比及其在含矿性评价中的指示意义. 地质找矿论丛, 5(1): 36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