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平

时间:2023-12-01 18:41:51编辑:小蔡

潘伟平的个人简介

潘伟平,男,1954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1977年毕业于台湾中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86年开始任教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1993年被聘为西肯塔基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现任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燃烧科学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

社会职务

潘伟平,现任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燃烧协会会员、国际热分析和量热联合会成员、美国肯塔基州科学学术委员会成员、美国机械工程协会会员、美国试验方法学会会员、北美热分析协会主席、海外华人环境保护学会副会长。在中国被特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荣誉

1991年获得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科学、技术、健康研究创造奖;1997年成为北美热分析协会(NATAS)院士成员,2000年被选为NATAS 会长当选人,并于2001年就任。2004年荣获北美热分析协会(NATAS)突出贡献奖, 2008年被授予The Mettler Award,此奖项是NATAS的最高荣誉,是对热分析领域做出突出成就人的充分认可;2006年被授予美国肯塔基州科学院的最高奖项“著名的大学科学家”;2007年获得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年科研经费500万美元俱乐部奖。

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主要致力于煤的低碳技术、清洁燃烧技术、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及热分析技术(包括烟气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主持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US DOD)、美国能源部( US DOE)、美国太空总署(NASA)、 美国环保署(US EPA)、美国电力研究总署(EPRI)、伊利诺斯洁净煤协会和一些私人企业等七十多家机构资助的研究项目。累计研究经费已超过1100万美元。已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40多篇,其中90%以上被SCI收录。申请专利两项:1、Ash Free Flue Gas Sampling Device (P11875589);2、Abatement of Mercury in Flue Gas (P11875583)。

低碳技术领域

在这一领域潘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

(1)燃后CO2吸收剂吸收技术,采用氨水吸收电厂燃煤烟气中的CO2生产

碳酸氢铵,并对碳酸氢铵用作农业肥料过程中CO2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1,目前正进行高效吸收剂吸收CO2技术的研究;(2)化学循环燃烧与气化技术CO2减排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化学循环减排CO2的煤燃烧技术,该技术具有CO2减排效率高(90%),燃烧效率高,无氮氧化物排放等优点,目前正利用美国政府研究基金和加拿大一家公司提供的研究基金进行技术开发的研究;

(3)生物质与煤联合气化,生物质制液体燃料技术,生物质是一种CO2零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美国政府项目研究基金进行生物质与煤的联合燃烧、气化及生物质制液体燃料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CO2减排;

(4)富氧燃烧技术,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可以提高燃煤电厂烟气中CO2的浓度,从而为CO2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5)除上述低碳技术的研究外,还进行了先进的WFGD 电厂CO2 捕集等新技术的研究。

在燃煤电厂污染排放与控制领域

(1)电厂烟气采样技术、检测、粉尘颗粒、重金属(Hg、Se、As、B

等)及SO3、氨、卤素、卤化氢等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流动烟气监测站;(2)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监测技术,可以进行美国环保署标准所规定的OHM法、SCEM法及碳吸附法等所有燃煤电厂汞的采样,拥有所有汞的采样与分析仪器与设备,在这一领域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电厂污染物排放

控制技术,进行了燃煤电厂SO2及NOX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开发的HBr汞控制技术已成功申请美国专利,目前正在利用美国政府研究基金进行燃煤电厂FGD控制汞排放技术的研究开发。

洁净燃烧技术

拥有美国大学最大的先进的0.6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也是美国大学里进行燃烧试验时间最长的。开展了燃烧过程中氯、硫、汞等污染的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进行固体燃料化学循环燃烧实现CO2减排、燃烧过程污染物控制技术、洁净煤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热分析技术

现有热分析实验室是美国最好的热分析实验室之一,利用热分析技术开展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物质特快性的研究分析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设管理

根据研究方向先后建立了三个实验室并成立了燃烧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1987年建立了热分析实验室,目前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好的热分析实验室之一,拥有多种国际最先进的热分析仪器,可以实现热分析技术与FTIR、MS、GC等技术的联用并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物质的分析。多年来实验室开展了洁净煤技术、碳纳米管、生物能源、物质特性分析等研究,组织国际性学术研讨会3次。

2、1993年组建了燃烧实验室,主要进行煤的低碳技术、洁净燃烧技术燃烧过程中氯、硫、汞等污染的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已先后承担美国能源部和多个州政府项目十几项。建有先进的0.6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燃烧试验系统是美国大学燃烧试验系统燃烧试验时间最长的。目前正在开展氨水吸收法捕捉烟气中CO2生产碳酸氢铵、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进行固体燃料化学循环燃烧实现CO2减排、燃烧过程污染物控制技术、洁净煤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3、2002年组建了排放与控制实验室,主要进行电厂烟气采样技术、检测、粉尘颗粒、重金属(Hg、Se、As、B等)及SO3、氨、卤素、卤化氢等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展电厂FGD吸附汞的二次释放、新型脱汞材料与技术、电厂污染物控制设施对汞化学与运输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汞的检测、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处于美国领先地位。

目前研究所有研究人员40多人,包括来自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的访问学者以及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其中80%以上是博士;自实验室建立以来,已有世界各国访问学者150余人来进行研究学习;研究所拥有3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各种先进仪器设备400余台套;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年科研经费及技术服务收入超过400万美元;研究所完全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潘伟平教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建设,研究所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虽然只是美国的一个一般研究所却做出了美国一流实验室的成就,目前已发展成为美国知名的研究所。

交流合作

研究所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二十多年来与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潘伟平教授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感情,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多次到中国讲学以及与中国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有100多位中国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到研究所学习深造,学成回国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一些高校的领导人,研究所领导人,学院院长、上海浦江学者、学科带头人等,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5年,促成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与中国的合作,成功合作开展中国环境健康项目的研究,并取得美国政府充分认可的研究成果,这是USAID研究经费首次到中国。本人也非常重视与中国大陆相关大学的合作,帮助一些大学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等大学广泛地开展了洁净煤技术、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领域的合作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促进中国环境保持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一位海外华人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将自己在美国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沈真(研究员)

下一篇:圣地亚哥·贝尔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