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汉的个人简介
宋文汉 1939年6月生,湖南湘乡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师、军、军区司令部参谋,副处长。1983年5月任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1985年8月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1988年7月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1990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档案
姓名:宋文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9年6月
国籍:中国
朝代:现代
籍贯:湖南湘乡
民族:汉族
身份:中将
个人履历
1983年5月任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
1985年8月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
1988年7月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
1990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
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9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感人事迹
指点扶贫路
宋文汉将军19岁便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戍边卫国。40多年戎马生涯,将军除了尽心尽力为国防建设事业作贡献外,还十分关心地方的扶贫工作。他曾组织广州军区机关在凤凰县连续7年扶贫,为当地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不过让他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原因,他在职期间一直没有机会报效自己的家乡―――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
2003年10月,已退出广州军区领导职位的将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但家乡的面貌让他心情沉重:基础设施差,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虽然有电,但线路严重老化,满足不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村民仍旧沿用传统的种养模式,生产成本高,收益却很低,仅能解决温饱。
家乡的落后状况深深牵动着将军的心,他说:“父母健在时,我没在身边尽好孝道,全靠家乡父老帮忙照顾。现在我退休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孝敬家乡的父老乡亲1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扶贫思路: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共同富裕;先抓教育,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农、工、贸协调发展;5年脱贫,10年致富,15年达标。
奔走谋发展
少了公务的繁忙,将军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家乡的扶贫工作。他每年都回家乡2至3次,每次一呆就是1个多月,走家串户调查研究,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现场指导。同时,多方奔走,积极为村里的建设筹措资金、引进项目。2004年以来,石坝村共筹措到各类扶持资金和物资折款共1100多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水泥路,实施了农网改造和电力增容,接通了有线电视,修复了水坝和水库,建起了村部大楼、敬老院、幼儿园,办起了加油站、针织厂、养猪尝机械队、建筑队等9个企业,成立了龙灯队、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其中,大部分资金和项目是将军多方努力的结果。
2006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军知道后当即给商务部领导写信,希望商务部支持石坝村建设农家店。省商务厅按照商务部的指示,积极促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湖南万客源商贸有限公司在石坝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高质量的农家店。经营范围包括烟酒、食品、百货、针棉等,经营品种近3000种,使村民们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能够像城里人一样逛超市,开架选购货真价实的商品。
这些年来,将军虽然帮助村里引进了大量资金,自己却从没沾过手,每分钱都是直接打到村里的账上。他有个弟弟住在村里,靠种田为生,家境一般,但在将军的要求下,从不参与村里任何工程项目。
冷暖挂心间
乡亲们的温饱冷暖,将军时刻牵挂在心。村里有9户村民住在一个水库附近,交通不便,需要步行30多分钟才能到达公路边,既制约了经济发展,小孩上学也不方便,将军为此建议将这些村民全部迁出水库。起初,村民们不愿意,将军不顾辛劳,一家一户走访谈心,说服村民们搬迁。此后,他又帮忙筹集资金20多万元,不仅使这些村民住上了新房,还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
老有所养,是将军最大的心愿。在将军的努力下,广州军区、省民政厅和北京一家企业共同出资120多万元,在石坝村修建了一所高标准的敬老院,将全镇17个村的50名五保老人全部接入敬老院。为使老人生活舒心,将军自掏腰包,发动全家捐资13.8万元,为每位老人购买了衣物、脸盆、热水瓶、棉被、收音机等生活用品,为敬老院配置了健身康乐器材,其中许多东西是将军夫妇亲自到上海、广州等地选购,用火车发运过来。
为了家乡的发展,将军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的石坝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6万元。但将军还有更宏伟的目标:通过家乡的脱贫致富,带动相邻2个村,最后辐射附近5个乡镇,使群众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