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汉

时间:2023-12-01 03:37:14编辑:小蔡

宋文汉的个人简介

宋文汉 1939年6月生,湖南湘乡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师、军、军区司令部参谋,副处长。1983年5月任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1985年8月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1988年7月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1990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档案

姓名:宋文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9年6月

国籍:中国

朝代:现代

籍贯:湖南湘乡

民族:汉族

身份:中将

个人履历

1983年5月任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

1985年8月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

1988年7月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

1990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

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90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98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感人事迹

指点扶贫路

宋文汉将军19岁便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戍边卫国。40多年戎马生涯,将军除了尽心尽力为国防建设事业作贡献外,还十分关心地方的扶贫工作。他曾组织广州军区机关在凤凰县连续7年扶贫,为当地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不过让他遗憾的是,由于工作原因,他在职期间一直没有机会报效自己的家乡―――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

2003年10月,已退出广州军区领导职位的将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但家乡的面貌让他心情沉重:基础设施差,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虽然有电,但线路严重老化,满足不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村民仍旧沿用传统的种养模式,生产成本高,收益却很低,仅能解决温饱。

家乡的落后状况深深牵动着将军的心,他说:“父母健在时,我没在身边尽好孝道,全靠家乡父老帮忙照顾。现在我退休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孝敬家乡的父老乡亲1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扶贫思路: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开发式扶贫,整村推进,共同富裕;先抓教育,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农、工、贸协调发展;5年脱贫,10年致富,15年达标。

奔走谋发展

少了公务的繁忙,将军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家乡的扶贫工作。他每年都回家乡2至3次,每次一呆就是1个多月,走家串户调查研究,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现场指导。同时,多方奔走,积极为村里的建设筹措资金、引进项目。2004年以来,石坝村共筹措到各类扶持资金和物资折款共1100多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水泥路,实施了农网改造和电力增容,接通了有线电视,修复了水坝和水库,建起了村部大楼、敬老院、幼儿园,办起了加油站、针织厂、养猪尝机械队、建筑队等9个企业,成立了龙灯队、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其中,大部分资金和项目是将军多方努力的结果。

2006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军知道后当即给商务部领导写信,希望商务部支持石坝村建设农家店。省商务厅按照商务部的指示,积极促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湖南万客源商贸有限公司在石坝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高质量的农家店。经营范围包括烟酒、食品、百货、针棉等,经营品种近3000种,使村民们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门口能够像城里人一样逛超市,开架选购货真价实的商品。

这些年来,将军虽然帮助村里引进了大量资金,自己却从没沾过手,每分钱都是直接打到村里的账上。他有个弟弟住在村里,靠种田为生,家境一般,但在将军的要求下,从不参与村里任何工程项目。

冷暖挂心间

乡亲们的温饱冷暖,将军时刻牵挂在心。村里有9户村民住在一个水库附近,交通不便,需要步行30多分钟才能到达公路边,既制约了经济发展,小孩上学也不方便,将军为此建议将这些村民全部迁出水库。起初,村民们不愿意,将军不顾辛劳,一家一户走访谈心,说服村民们搬迁。此后,他又帮忙筹集资金20多万元,不仅使这些村民住上了新房,还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

老有所养,是将军最大的心愿。在将军的努力下,广州军区、省民政厅和北京一家企业共同出资120多万元,在石坝村修建了一所高标准的敬老院,将全镇17个村的50名五保老人全部接入敬老院。为使老人生活舒心,将军自掏腰包,发动全家捐资13.8万元,为每位老人购买了衣物、脸盆、热水瓶、棉被、收音机等生活用品,为敬老院配置了健身康乐器材,其中许多东西是将军夫妇亲自到上海、广州等地选购,用火车发运过来。

为了家乡的发展,将军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的石坝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6万元。但将军还有更宏伟的目标:通过家乡的脱贫致富,带动相邻2个村,最后辐射附近5个乡镇,使群众共同富裕

扶贫将军宋文汉

9月24日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位于湘潭市西北部,地处韶山、湘乡、宁乡三县市的交界处,属革命老区,2004年以前,石坝村还是湘潭、湘乡两级市重点扶贫村,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从2004年起,在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顾问宋文汉将军和盛市各级部门的扶助下,石坝村正在完成一次由贫困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  重点抓基础建设  “马路就在屋前,以后再也不用翻山越岭了。”9月19日上午,站在新建成的3层新房前,55岁的杨文春笑得合不拢嘴,他也成为首批从石坝水库库区迁出的村民之一。像杨文春这样的村民还有13户。  2004年,宋文汉将军专门到石坝水库库区进行考察,发现库区内14户居民生活极其困苦,大部分仍居住在土砖房,部分房屋有倒塌的危险,库区离村上有几公里山路,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宋文汉回去后,当即从扶贫款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库区村民迁至平地建新房,新建的石坝新村大楼,住户16户,门面32个,此外每户迁移村民还可以获得一套高档家具。  经过几年的实地考察,宋文汉将自己的扶贫思路概括为12句话、15个字,在15个字上下大功夫,其中抓基础建设成为12句话的重点。  在将军的帮助下,近几年来,全村共引进各项资金1030万元,村里进行了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的水泥硬化和农网改造,有线电视线路架设到了各家各户,全村电话入户率达80%。  敬老院成就美好姻缘  为了使村里的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宋文汉和当地政府筹集了资金160余万元兴建了石坝村敬老院,去年重阳节,全镇17个村的50名五保老人搬进了敬老院的新居。院内设施齐全,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带卫生间的单间。在敬老院物品清单上,记者发现,衣服、帽子、医疗箱等生活用品样样齐全,共有72件之多,去年冬天,将军还让自己的妻子去广州为老人们订购皮衣,皮衣买回来以后,细心的他还在每个皮衣上写上了老人的名字。在敬老院,老人每餐都是三菜一汤,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0元的零花钱,院里购置了5万多元的活动器材,休息之余,老人可以去活动室下棋、唱歌、健身。  金石镇镇长杨奇志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去年12月,院里的两对老人情投意合,结成了夫妻,将军在知道后,特意打来电话祝贺,还反复叮嘱院里的工作人员,“这是好事,婚礼一定要办得热闹。”杨奇志说,建好敬老院已经成为了将军“最引以自豪的事情。”  小企业方便村民就业  在石坝村德溢电子厂的生产车间内,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200多名技术熟练的女工正在进行作业,“一个月800多元的工资,又轻松,离家也不远……”在给记者讲述工作情况时,工人张望湘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张望湘原本在外地打工,月工资只有600多元,由于家里还有两名70多岁的老人和8岁的小孩,丈夫又在外地工作,张望湘十分不放心,在得知村里办了厂后,张望湘“想都没想就赶了回来”。  “这里投资环境好,村里非常支持,成本也比外面低。”德溢电子厂负责人张详说,800多平方米的厂房是将军引资建设的,厂方只需交纳3万元“意思性租金”,“在其他地方,这种厂房至少要8万元以上。”公司于2006年4月11日投产后,已经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260余人,创造社会效益2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20多万元。  石坝村村委主任喻伟清介绍说,除了电子厂,村里还投资兴建了加油站、机械车辆库、制鞋厂、生态科技园、种猪厂,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由2004年的不足2000元上升到人均收入3900元,2004年以前村里还欠了10多万元的债,而现在已有了50多万元的积蓄。

上一篇:史蒂夫·莫里森

下一篇:泰勒·谢尔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