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雨生的个人简介
乔雨生原名乔映澍,字雨生,一九一八年二月十三日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东湾乡三合村乔家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妹七人。
人物生平
四哥乔映淮青年时就从事革命活动,对他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晋察冀北军分区骑兵二团参谋长、团长。抗战胜利以后他又同战友们一起到了东北,后在四野46军担任团长、师参谋长等职,伴随着枪林弹雨,跨黄河,过长江,一直打到了湖南。刘伯承元帅组建南京军事学院的时候,组织选送他去学院海军系学习,后任海军学院教授会主任,人民海军成立北海舰队担任潜艇二支队副队长兼参谋长,后任东海舰队修船管理支队支队长,1981年离休。
1938年12月,乔雨生随同第二分校开赴抗日前线,来到晋察冀军区,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地区参加学习。1939年7月,他被分派到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参加抗日斗争。1941年夏天,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九区队司令部作训参谋兼轮训队队长、一连连长。
在对日作战中他曾率领战士化装奇袭日本侵略军的桃梨坪碉堡,全歼守护碉堡的日军一个小分队。秋天,又化装奇袭梅家庄炮台,消灭伪军一个分队,这年冬天日本侵略军对我游击区进行大扫荡,他与全连同志英勇果断地进行反扫荡,在全连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年终总结的时候,被军分区九区队评为模范党员、模范干部,并在军分区所办的《火线报》上报道了他的事迹,军分区传令嘉奖。
人物轶事
自从九.一八以后,挽救民族危亡,抗击日寇成了每一个中国热血青年的责任。兰州尽管地处西北内陆,偏远落后,但是人们杀敌报国的勇气丝毫不弱于任何一个地方。
许多热血男儿,投身军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尤其是,七七事变以后,大批甘肃子弟告别父老,他们或远赴延安参加八路军,或就地加入其他部队,为挽救民族危亡尽自己的力量。
9月13日,记者在平凉路的一个普通居民家中,采访了一位叫乔延和的老人,他给我们讲述了靖远县一个普通家族,是如何走出四位热血男儿投身抗日战场的故事。
乔延和老人今年已经60多岁了,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多年,他在甘肃靖远、南京雨花台、甘肃省档案馆等处收集了不少的资料。将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故事,又重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我们的采访中,乔延和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事情要从秦明烈士说起。”秦明烈士解放前牺牲在南京雨花台,他的原名叫乔映淮,是甘肃靖远县东湾乡三合村人。
1933年春,17岁的秦明考入甘肃省立一中读书,1936年毕业后赴南京求学,这时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感染了他,不久他就回到甘肃学院高中部继续读书。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批对国民党黑暗统治不满的青年,互相传播进步思想,共同追求革命的真理。
“七七事变”后,秦明积极参加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甘肃青年抗战团”、“同仁消费合作社”等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1937年11月由万良才、万通轩介绍,秦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秦明同新婚不久的妻子党培英一起,经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介绍,赴陕西泾阳,在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又被派到靖远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9月,秦明奉命到延安,先后在边区行政学院、延安大学任教员。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秦明担任环县武工队政委,在一次突围的战斗中,秦明腿部摔伤,不幸被捕。
在狱中,秦明与一起关押的我军某团政委高波同志经过秘密串连,组建了狱中地下党支部,高波、秦明分别担任正副书记。
1948年10月下旬,秦明在南京雨花台东殉难处被秘密杀害,时年32岁。
投身抗日的四兄弟
30年代的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国民党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消极退让,与人民为敌。甘肃省靖远县地处西北,虽然没有遭到帝国主义的直接侵扰,但国民党军阀却无恶不作,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明(乔映淮)只是靖远乔家出的一个带头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弟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靖远三合村和砂梁村的乔家又有几个热血青年加入了党组织,这年初秋,靖远学生乔公望(乔映渭)、乔映洛、乔映澍(乔雨生)等十多人,由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乘专车去延安,但被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阻挡,经谢觉哉交涉仍不能成行,最后只得分批改换行装,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才从兰州走脱,到达了延安。
1938年8月乔雨生、乔公望(乔映渭)、乔映洛一起来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2月他们就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乔映渭,也随同兄弟们一直到了延安,在延安抗大学习一段时间后东渡黄河到了河北,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寇,解放后在商业部做领导工作。
乔映洛,到延安学习一段时间后,受组织安排返回家乡,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后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在文革中他吃尽苦头,文革后被平反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