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季丁

时间:2023-11-29 23:41:18编辑:小蔡

宋季丁的个人简介

宋季丁(1920--1988年),原名荣祖,因瞩目西泠八家印诣而笃好丁敬,遂以丁名,取字季丁。工书法远取秦权量诏版,又法《石门》、《张迁》,旁及汉魏砖文,线条质朴。篆刻以秦汉为归,间参黄士陵、齐白石,单刀直入,不加修饰,布局险绝,古拙苍莽。曾自云刻印逾万,但所存无多。有《宋季丁书风》传世。

人物生平

宋季丁(1920----1988)浙江杭州宋庄人,寓居苏州。原名崇祖,因仰慕西泠丁敬的艺术造诣,改名宋丁,号季丁、一目翁、半个园丁、无斋等。其祖上藏有汉砖五百方,抗战时损毁殆尽。1962年因左目癌病而摘除,靠病退工资和做手工摆摊度日,此后“贫病”竟相随终身。虽生活坎坷而笃好书、印之志不改。其作品传统根基深厚,能出古入新,直抒胸臆,作品因不入时流而少知音。编为先生辞世20周年祭。
苏州在二十几年前还很宁静,沿着一条典型的姑苏小巷子“马医科”往西走到弄口,便是清代学者俞樾的故居《曲园》。这座大名鼎鼎的私家花园美轮美奂,园旁破旧的边门里一条又黑又长,地面高低不平的小夹弄走到底,靠借《曲园》的北围墙向南搭建了一座低矮的两开间平房,里面住着先师宋季丁一家五口。这是我当年常去学习的地方,尽管条件简陋,只要上课时听着先生诙谐有趣的连珠妙语,欣赏先生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欣赏他不多的碑帖和收藏品――有时上午去早了,常能看见他支撑着瘦小的病躯,以极快的速度灵巧地燃生煤炉,料理家务,去院子里浇花,然后放松下来,给自己泡茶、点烟、再坐下开讲;这一切仿佛有巨大的磁性,深深的吸引着我。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88年1月,先生实在不堪贫、病的煎熬和压力而提前去世,我欲罢不能。三十多年过去了,先生的睿智诙谐仍历历在目。先生喜欢抽烟饮茶,与人交谈到高兴时笑声朗朗,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吞吐间,有余烟袅袅从因癌症而摘除左眼蒙盖的纱布里逸出,第一次见此情形,我心内惊讶不可名状。昆山名宿曹靖陶1与先生相知,曾作一铭赞先生:“到公残遗,乱头粗服。千载尘封,长遭世辱。巨眼识珍,具只斯足。允助笔花,夜闻鬼哭。”刻画入木三分,尽管生时名声不显,隐埋于马医科那条深深的小夹弄里,但先生对传统书法篆刻的深入理解和极富个性的表达,却正是“巨眼识珍,具只斯足”。先生说“祝嘉2、汪星伯3先生是苏州的第一百货公司,堂堂煌煌。我是杂货铺,随便轻松。”然而先生学养丰富,上课不拘一格,一切都在谈天说地中进行,恰似“润物细无声”。授课的内容绝不囿于笔法刀功,始终紧扣的是宽泛有趣的传统文化。先生的课徒稿《小顽石印稿》4里开宗明义说:“第一必先令学人辩优劣,训练眼睛。眼睛指挥手,无有不成者。技巧,手也。不熟练则拙,过熟练则巧,巧拙并用则神品矣。然巧则必须不忘谨严,如乐师奏乐,必按乐谱,熟练后可自制乐谱。乐谱尤古人印谱也,死抱古人之印谱,则离古人印谱终身不能成印矣。”并强调要看原打印谱,以防不好的东西先入为主。其方法和观点,是学习传统时如何继承与创新,文质并重的良方。丁敬论印诗云:“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先生极爱丁敬,称西泠前四家为“文中的司马迁、词赋的屈原”。但在能辨“优劣”,师古化古,不“墨守汉家文”而成就自家面目上,筚路蓝缕,是先生课徒的关键,也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
先生精篆刻、两汉南北朝的碑版书法,喜欢章草、孙过庭、寐叟、弘一、于右任。书、印一道是先生的生命全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那个性强烈,不入时流而充满创造力的书法篆刻作品并不为人认可。先生有解言道“人家说我娃娃体,其实我是六朝碑”,“人只知东晋有二王,不知同时还有爨爷爷”(指二爨碑),语调一似惯常的轻松幽默。先生作印不喜修饰,认为修改太多会损伤刀意、神气。他的好友王才恺5先生曾回忆他在已篆好的印面上刻“险绝”6一印,砉然奏刀,一气呵成而略不修改,十分钟内即告完工。看他挥毫书写,也是洋洋洒洒,兴之所至而大小错落,浑似漫不经意,却趣味盎然,章法天成。作品尤以印章边款最为精彩,单刀直落,线条摇曳多姿。虽在方寸间,却跌宕起伏,肆意汪洋,形、神直逼汉魏南北朝的精妙处。记得1978年后,先生不无得意地说自己“抗癌斗争胜利十六年”,作品也渐受人注意。南京艺术学院有人推荐他寄书法作品去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也曾有意录用他的字,先生勤奋创作,作品以捆论。尽管好事大都落了空,但先生始终处之坦然。有一次写信给我说:“我因为对天发了咒,一定要写到双目不明为止,……近来每日练两小时,自觉稍有起色,很希望你来一看”。随信托我替他借阅北周《匡纯叹獭贰拔饔蛑炯颉薄豆壤时罚约拔沂詹氐恼亍堆罨幢砑恰贰睹论盘獍稀返诙嵘舷铝奖尽爸佣ν乇拘∑贰薄⒖瘫尽端慰耸槎鸥η俺鋈返龋硗狻疤扔屑曰蚱溆嗨姹闶裁词”径伎桑梦u2018点铁成金u2019”。原因只是“扶桑人来苏,……拟写20张为之。7”满纸的豪气和自信。但此前不久的来信还提到另外的事情,“八月五日接煤饼久不旺火,忽觉左耳失聪,(聋哑皆我所愿)五日后肿及淋巴,肿痛难寐”。其实,先生当时除了只剩一目,已经满身是病,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睡。“贫病”这对亲兄弟如影随形,磨难了先生的大半辈子。靠糊纸扇,粘火柴盒和摆摊卖粽子贴家用,写字所需用纸和篆刻的石章来得异常艰难。只因为对书法篆刻由衷的挚爱,才使他忽略其余而不顾。尽管先生生平刻印逾万,但都是刻好了磨去再刻,或随手送人,了无难色(包括书法作品、印谱、碑帖拓片)。离世后仅留下二十来方普通材质的常用印,几乎方方刻满六面。时代变迁很快,但艺术的真谛亘古不变,历史也喜欢披砂淘金,直观作品本身。在某个时刻,他会拂去“千载尘封”,拈起个性突出,创作能力超常的作品重做审视的时候,相信先生的艰辛与勤奋,恪守高古、天趣的格调,定当普惠后人。
先生曾列过一个《半个先生能拙表》,像是平常生活的写照,更像是自画像,摘录于此作为结尾:
能黑夜骑车,快速前进。
能在灵隐探胜。
能轻度掘树搬石。能种花种菜,但要人帮助体力劳作。
能洗碗、淘米、煮饭、扫地、洗刷痰盂、积肥。
能磨治砚石印章一类文物。
能写好唐以前书法篆刻。
能烧煮中意的高级、低级菜食。
能与雅人谈笑、写信。
能与狡猾旧货商人购买物品。
……..
久经锻炼不能算数,尤其不能四则应用题。
绝对不能辨别方向,至多能辨别南北。
不能熟悉稍稍复杂道路。
绝对不能针线。
不能攒好被褥、纱布、纸张。
不会杀鱼、洗蟹、拔猪甲(爪)细毛。
绝对不能与某种人应酬及吃饭。
不会买菜,主要是不会称斤两及心算价格。
不能搞政治。
不会穿跑鞋带。……

人物评价

酽茶苦涩而芳冽――记书坛逸才宋季丁先生

如果说,当今不少书家给我们以丽日秀月、百里平川、时花美女;或者典漠浩训、鄙哩街谈、伪劣古董;乃至活字印刷、左道画符、牛鬼蛇神……那么,宋季丁先生缔造了别一种艺术世界。这里重岩峭壁,幽壑流泉,古松危石,奇花异草;时而赤蛇磅礴、崩云涌雪,时而霜鹤长峻,洞箫低咽……我们的艺坛往往拜倒于“名家”足下。其实,宋季丁先生称不上“名家”。他生前炫目的桂冠一无所有。似乎有一两次入选省级展览,某次入选一家晚报副刊,列名几十位青年作者之后,这算是他艺术经历中辉煌的一页了。记得谁说过,艺术家的生活是无所谓的,艺术家生活在作品中。或许这是对的。宋季子,字季丁,号半个园丁、无斋、一目翁等。1920年生于杭州西伶桥畔宋庄。其祖父皮藏很富,其中有三国以前古譬500品,在抗战时期被日本人夷为瓦砾。13岁时学习书法篆刻,常赴西冷印社观摩切磋,陶冶了他的艺术修养。因雅慕丁敬的艺术,更名为宋丁,后署名宋季丁。1954年定居苏州后,初以点心摊度日,虽然为衣食奔走,而终于没有忘情艺术。遁迹陋巷破屋,与贩夫走卒为伍,而艺术创作绝不肯涂朱抹粉,迎合时好,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1960年,左目因......

上一篇:孙勇成

下一篇:邱万沉